第315章
書迷正在閱讀:日落江湖白、被狗皇帝抄家后,我搬空了整個國庫、滿門反派瘋批,唯有師妹逗比、年代文炮灰女配認錯男主后、重生后暴富,我成為億萬富婆、快穿,綁定生子系統后被男主嬌寵、天災末世,我囤千億物資帶崽躺贏、軍嫂嬌,軍嫂媚,糙漢軍爺寵上天、翻垃圾造就人生巔峰[無限]、[火影] 一只穿越櫻的自我修養
嘉榆看到男人低頭發呆,她安慰道: “天凜,可能是我小題大做了,事情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樣……” 現代人接受能力強,因為接觸了科學,覺得一切皆有可能。 但祁天凜是古代人,未必接受得了。 男人這時抬頭深深望著她的眼睛,打斷了她的話: “或許,你的猜測是對的?!?/br> 嘉榆神色一驚。 她驚訝這個男人,怎么認同她的話了。 “天凜,你這話怎么說?” 祁天凜淡淡道: “母后的來歷,我一直都不是很清楚?!?/br> “記事以來,直到登基之前,我大部分時間是在宮外呆著,父皇一直帶著我去找母后?!?/br> “父皇常說,只有我在,母后才肯出來見見我們?!?/br> “父皇也常說,我母后只有我了?!?/br> “小時候一直弄不懂母后一直躲避我和父皇的原因,直到如今……也弄不懂?!?/br> “皇祖母跟我提過,母后是民間女子,至于具體是什么來歷,只有父皇清楚?!?/br> “榆兒,你一定很好奇,為何皇祖母不反對我父皇還有我迎娶民間女子這個事吧?那是因為,我母后這位民間女子,曾經救了整個大祁?!?/br> “所以對于我迎娶民間女子這個事,皇祖母是不反對的?!?/br> 嘉榆好奇問: “母后曾經做了什么?” 祁天凜透露道: “皇祖母說,父皇登基后兩年,出宮體察民情了,有jian臣勾結大晉,趁機作亂?!?/br> “眼看逼宮成功,一奇女子出現,把jian臣和偽軍,全殺光了?!?/br> “具體是怎么辦到的,當時很少有人看清楚?!?/br> “當時父皇回宮后,告訴皇祖母,是他心愛的女子,阻止了這場大亂?!?/br> “自那之后,父皇和母后成親了,還在宮里誕下了我?!?/br> “然而母后自從生下我之后,就離開了皇宮,一個人躲了起來?!?/br> “也不知道是母后故意躲避我,還是躲避父皇,總之,為了找到母后,我和父皇在宮外呆了至少有八九年?!?/br> “記事以來,直到登基之前,總共和母后就見過十來次,但每次見面,在一起待不到三五天,母親又不見了?!?/br> “直到父皇離奇失蹤,我才有機會和母親長時間待在一塊?!?/br> 說到這,祁天凜輕扯了下唇,有些悲涼: “我一直以為母后還在蓮生寺,不肯見我,是因為太思念父皇了,怕看到我會想起父皇?!?/br> “可是我發現,這十多年來,母后根本不在蓮生寺,早在我登基那一年,就離開了蓮生寺?!?/br> 嘉榆握住男人的手,安慰道: “沒有無緣無故的失蹤,或許父皇母后有他們的難言之隱?!?/br> “對于咱們兩家父母的事情,可能也只有等聯系到他們,才知道這當中的隱情?!?/br> 祁天凜輕輕輕點了下頭: “嗯,也只能這么想了?!?/br> 他反握住嘉榆的手,眼里有著擔憂: “希望上蒼不要讓我們像父皇母后一樣,把我們分開?!?/br> 嘉榆溫柔地開導: “你要這么想,可能父皇母后失蹤后就沒離開過彼此,一直在別的地方在一起好好生活著呢?對吧?” 她這么一說,祁天凜低落的情緒消失了一大半。 “但愿如此?!?/br> 吃過飯后,嘉榆從內室拿了個斜挎包出來。 把包放床榻上,就去了梳妝臺。 臺上放著一面造型可愛的鏡子。 這面鏡子,也是從傳送過來的那些物品里找到的。 她正對著鏡子,給唇上涂抹口紅。 她想著,出門嘛,怎么也要穿得漂漂亮亮的,化個美美的妝。 這樣自己心情好不說,男票也倍有面子。 祁天凜去拿枕頭邊的玉佩和手機時,看到榻上的這只包包,好奇問: “榆兒,這是什么?” 梳妝臺這邊的嘉榆,探頭看了一眼,說: “哦,那是我們那里發明的包包,用來裝東西的,平時放手機啊玉佩啊之類的小件東西,很方便?!?/br> 說完,嘉榆看向鏡子里的自己,繼續涂口紅。 祁天凜打量了眼這個斜挎包,然后把手機裝了進去。 裝到玉佩的時候,玉佩竟然亮了。 亮的那一瞬,突然一股吸力出現,吸附著他整條手臂—— 第170章 我是北臨世子 祁天凜感覺到有一股吸力在吸自己的手臂,心頭一顫,下意識動用了全身力量,把手中的玉佩甩了出去。 玉佩成功被甩出去后,砸在了被子上。 然后,上面的光芒就消失了。 祁天凜臉色有些發白,額頭已滲出細微的汗珠。 看看玉佩,又看向自己還有點發麻的手臂,祁天凜心跳有一下沒一下,呼吸不順暢。 剛剛那一幕,嚇到他了。 祁天凜穩了穩情緒后,看向梳妝臺那邊。 見嘉榆正在照鏡子,沒發現他剛剛的舉動,于是微微松了口氣。 祁天凜重新望向玉佩,漸漸神色變得沉重起來。 結合剛剛發生的事情,他心里已隱隱約約有種不好的預感。 玉佩出現的吸力,他不會無緣無故感覺得到。 一定是今天的玉佩,可以傳送活人。 剛剛這個玉佩,就是想把他吸進去,傳送到另外一個時空對吧? 古穿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