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書迷正在閱讀:日落江湖白、被狗皇帝抄家后,我搬空了整個國庫、滿門反派瘋批,唯有師妹逗比、年代文炮灰女配認錯男主后、重生后暴富,我成為億萬富婆、快穿,綁定生子系統后被男主嬌寵、天災末世,我囤千億物資帶崽躺贏、軍嫂嬌,軍嫂媚,糙漢軍爺寵上天、翻垃圾造就人生巔峰[無限]、[火影] 一只穿越櫻的自我修養
突然被點名,上官飛身子微微一顫,然后作揖,出列: “回皇上,除了廖家村的命案目前尚未破案后,其他方面……還好?!?/br> 祁天凜說:“既然都沒有重要之事要奏,那宣旨吧?!?/br> 說罷,看向候在一側,手里端著圣旨的高衛夫。 高衛夫這時把手中的承盤,交給他身邊的小太監托著。 然后他從盤上拿起一道圣旨,走到了皇帝身邊,身體朝向下方一眾官員。 他把圣旨緩慢地打開,直到能看到圣旨上所有的內容。 穩重地過目了一眼圣旨上的文字后,高衛夫看了下方一眼,然后收回視線,宣讀起了手中的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千年前,高斯國乃攬月國疆土,而我大祁與高斯,同屬攬月城池,由于后世外邦割據,導致高斯脫離母國?!?/br> “攬月乃我大祁前身,如今高斯渴望回歸母國懷抱,我大祁應當敞開懷抱接納?!?/br> “朕宣布,即日起,高斯為我大祁邊境城池,設為高斯城,祁皇珠玉南封為高斯王,繼續掌管高斯?!?/br> “我大祁朝廷至民間,誰也不可歧視高斯臣民,彰顯自己高人一等,如若發現,全家發配苦寒之地,了此一生?!?/br> “即日起,冊封鎮守岐周城的安南將軍滕京云為鎮南大將軍,于下月前往高斯城鎮守?!?/br> “岐周營安南將軍一位空缺,兵部盡快挑出合適人選補上。欽此?!?/br> 因為都知道今天宣布的三件大事中,有一件事情,肯定與高斯國歸順有關,所以文武百官聽高衛夫讀了這份圣旨后,反應都不是很大。 封安南將軍滕京云去鎮守高斯城,大伙兒也一致覺得合理。 本來最有可能是驃騎大將軍邊錚紅去鎮守高斯的,但因為邊大將軍對關南更熟悉,所以鎮守高斯的,只能是其他人。 滕京云鎮守岐周多年,而岐周邊境是高斯,他比較了解高斯,所以他是鎮南大將軍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這時兵部尚書柳靖桓出列作揖: “臣,領旨。高斯回歸,乃眾望所歸,祝賀我大祁失而復得,愿此后我大祁千秋萬代,永世長存?!?/br> 隨著柳靖桓話音一落,兩側至殿外的一眾官員,全部跪了下來,聲勢浩大,復讀柳靖桓的話: “高斯回歸,乃眾望所歸,祝賀我大祁失而復得,愿此后我大祁千秋萬代,永世長存?!?/br> 高衛夫把圣旨卷起來,走下去,交到了柳靖桓手中。 圣旨中提到,岐周營安南將軍的位置空缺了,由兵部安排人盡快去填補滕京云這個位置,接管岐周營。 所以,這份圣旨,由兵部接下。 祁天凜吩咐柳靖桓: “關南的局勢,不用緊張了。關南繼續由邊錚紅鎮守,滕家軍撤下后,不用再去附近的軍營調動兵馬去關南?!?/br> “至于岐周你安排誰掌管,朕就不過問了,這件事柳愛卿你去安排?!?/br> 柳靖桓點頭:“是,皇上,微臣定當把此事辦得妥當,不給皇上添擾?!?/br> 祁天凜滿意地嗯了聲,然后看向高衛夫,吩咐: “繼續宣讀下一份圣旨吧?!?/br> 高衛夫回到上面,拿過小太監手中承盤上余下的兩道圣旨中的一道。 又走到皇帝身邊,緩緩打開,不一會,高聲讀了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北臨國勾結大晉,不講武德,不宣而戰,偷襲我東國門,妄圖侵占我大祁城池?!?/br> “大晉侵占行為,我大祁絕不原諒。念北臨無掌控之力,又懼怕于大晉毒手,避免北臨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我大祁將單方面宣布,北臨正式并入我大祁,為我大祁疆土?!?/br> “即日起,大晉若敢再侵占我大祁半寸土地,我大祁將舉全國之力,踏平大晉,一統中原?!?/br> “朕此番言行,將昭告天下,有不服者,戰場上見!” “北臨并入我大祁后,世代為我大祁邊境城池,設為北臨城,北臨皇唐袖,冊封為臨王,繼續掌控北臨。而北臨城,將由世子祁子彥鎮守?!?/br> “世子冊封為北王,與臨王唐袖同掌北臨,不可有異議。欽此?!?/br> 這份圣旨一聽完,有些官員忍不住議論了起來,畢竟這些官員之前信誓旦旦的以為,其中一件大事,是要宣布世子祁子彥襲爵。 他們猜測三份圣旨中,有一份是宣布高斯歸順。 還有一份是北臨并入他們大祁。 那么余下這份,一定是宣布守孝已結束的世子襲爵。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世子倒是冊封為王了,但居然是與北臨并入大祁這事有關。 那么,現在兩件國家大事都宣布了,余下那份圣旨,又是什么內容? 之前皇帝提到冊封大典擬定,說明不久后,要在宮中舉行盛大的典禮。 一般能舉辦大典的,要么是登基,要么是封后,要么是冊封太子。 除了這三件,其他的冊封大典,很少在宮中舉行。 “下官好像猜到了余下那份圣旨的內容了……” “本官貌似也猜到了?!?/br> “不會吧?我們真等來了這一天?” “咳~” 見殿下又傳出了議論聲,高衛夫提醒般咳嗽一聲。 馬上大殿上,都安靜了下來。 旋即,裘子禎作為代表,先行下跪,自豪地高聲道: 古穿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