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穿越水滸成為王倫之我能刷取聲望、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嬌妻、喜歡炮灰攻二是什么癖好[快穿]、下鄉meimei高考回城[七零]、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殺瘋了、我想上的男人都把我上了、權欲教父之春鎖闈亂宮墻柳、網紅在大雜院
李隆基不僅自個?兒奢侈,對他?看重之人同樣大方的很。 今年八月,楊玉環被封為貴妃,他?為了討好楊玉環,組建了七百多人的團隊專門給楊玉環做衣裳。 為了讓楊玉環吃到嶺南的荔枝,專門叫人開辟了一條從嶺南到長安城的官道。 其族兄楊國忠倚仗裙帶關系,一躍成為宰相,其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他?兄長也在朝中做了高官。* 一時間,楊家成了人人逢迎巴結的對象。 節度使安祿山為了討好皇帝和楊貴妃,在宮宴上親自為他?們跳胡炫舞助興。聽聞皇帝要在華清池開新浴池后,當?即叫人用范陽的白玉石,特意雕刻出?魚龍鳧雁和石蓮花的樣式,用以裝飾浴池,他?的心思大獲皇帝稱贊。* 楊家姊妹每每隨楊貴妃去華清宮過冬,馬車上必須“飾以金翠,間以珠玉,一車之費,不下數十萬貫”。* 如若不想?乘坐馬車,必會?“以黃金為銜”,競相購買名馬,長長的馬車隊伍看不到頭。 今歲,楊國忠酒醉后曾對人言: “某家起?于細微,因?緣椒房(皇后)之親,以至于是。吾今未知稅駕(歸宿)之所,念終不能致令名(美名),要當?取樂于富貴耳?!? 總歸就一個?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先享受了再說。 因?而?,秋東溫聲道: “楊國忠驕奢yin逸,玩弄權術,并不令人驚訝?;实鄯趴v楊家人也不足為奇,與其說李隆基寵幸權臣無度,倒不如說他?是借楊貴妃,借楊家人的手,滿足他?自己的欲望罷了?!?/br> 楊家人身?上,投射出?李隆基最真?實的內心。 如玄皇叔心想?,難道是早年跟隨李旦生活在靈山寺的經歷,讓李隆基產生了發達后要好好補償他?自己的心理嗎? 秋東并不關心已經步入中老?年的皇帝侄子的心理問題。 如今三兄李旦已逝,他?和皇帝侄子之間當?真?沒有多余感情。 因?而?話說起?來便?格外殘酷: “自作孽不可活,受著吧?!?/br> 于是,這一年,在外游歷已久的福王殿下,沒有知會?朝廷的情況下,親自帶兵,剿滅了沿海一帶水匪賊寇。 并以沿海水師親自護送海上商船,鼓勵沿海對外貿易。 這一戰打的快,結束的也快,朝中流言和猜測剛起?,福王便?表現?出?常駐沿海一帶,不愿回朝的態度。 沉迷享樂的君臣過了一開始的驚慌,又安心的回歸安樂窩。 也是這一年,福王府小世子徹底消失在世人眼前,只有極少數人知道他?的去向。 又三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認為朝廷內部,從文官體系到軍隊,上下腐敗,兵力空虛,給了他?可趁之機。 于是他?聯合這些年蠢蠢欲動的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對外號稱20萬,氣勢洶洶,大有殺進長安城的架勢。* 他?們對外打的旗號是“憂國之?!?,看不下去楊國忠等人欺上瞞下的行為,奉皇帝秘詔,討伐楊國忠。 在范陽起?兵。 大唐自當?年福王殿下收服了吐蕃和突厥后,再也沒經歷過如此大規模戰爭,民?間承平日久,忽然?遭遇大軍逼近,從上到下都慌了手腳。 首當?其沖的便?是范陽附近幾地,縣令要么投降,要么逃跑,毫無氣節可言。 眼看著叛軍勢如破竹,幾天時間便?攻進洛陽,皇帝忙叫人給福王下詔,讓他?速速回京平叛。 然?而?他?的的詔令還未曾送到福王手里,潼關守將哥舒翰便?被叛軍大敗,全軍覆沒不說,哥舒翰本人也做了俘虜。 泉州。 秋東和太平送走了今年最后一批出?海的商隊后,漫步在海岸線上。 一只又一只的信鴿落下又飛走。 太平仰起?頭,看向人到中年,越發從容的阿弟,問他?: “你當?真?不準備出?手嗎?再不出?手便?要給那老?小子收尸啦!” 太平可不是甚么心胸寬廣之人,還記著和李隆基的仇吶。 秋東似笑非笑道: “那也不見得?!?/br> 端看百歲的選擇咯。 提起?侄子百歲,太平笑容多了幾分,她是真?疼這個?侄子,當?然?啦,這個?侄子本身?也可人疼,知冷知熱,體貼長輩,是頂好的孩子。 對比起?來,皇位上那個?侄子如今的遭遇,太平當?真?只能說他?: “咎由自??!” 按照阿弟的預測,潼關原本不該如此快失守。雖然?哥舒翰手底下二十萬士兵都是臨時征調來的,根本沒有作戰經驗,不過哥舒翰本人頗有能力,和安祿山周旋幾個?月不成問題。 奈何皇帝和楊國忠兩人湊一塊兒,一合計,覺得哥舒翰遲遲不出?兵剿滅安祿山,是在延誤戰機,便?接連派了好些宦官傳旨,命哥舒翰盡快出?兵。 結果顯而?易見。 秋東眉間一片肅殺,再次放飛了一只信鴿后,沉聲道: “正好,借著這回戰事,將軍中的蛀蟲從上到下清理一遍,又能安穩幾十年?!?/br> 長安城里的皇帝還不曉得他?六叔的打算,左右等不到六叔的支援,心里恨的要命,但?還是要以保命為主。 在叛軍攻入長安城之前,帶人逃到了馬嵬坡。 在此地,隨行將士再也受不了東奔西逃的壓力,發生嘩變,楊國忠被殺,皇帝為了自保,下令縊死楊貴妃,并叫人將此事傳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