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穿越水滸成為王倫之我能刷取聲望、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嬌妻、喜歡炮灰攻二是什么癖好[快穿]、下鄉meimei高考回城[七零]、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殺瘋了、我想上的男人都把我上了、權欲教父之春鎖闈亂宮墻柳、網紅在大雜院
她教導開陽不必急著將家中重擔從父親肩上接過,要學會享受生活。幫助繼陽引薦那位b大教授,開導來陽做不好家務沒什么大不了,誰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 從他們吃的米面糧油票,到他們用的毛線香皂,家里雖沒那個人出現,可處處都是那個人的影子。 在爸爸和叔叔們嘴里,奶奶美麗,知性,優雅,從容,堅韌。 三叔家里有一張奶奶年輕時在m國校園拍的照片,三叔很珍惜,據說是在炮火紛飛的年代中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三叔只過年的時候拿出來叫大家看一眼,卻決不許誰上手摸。 照片背景是大片草坪,奶奶穿著合身的連衣裙,小皮鞋,頭頂戴著彼時特別時尚的寬檐帽,笑的肆意張揚,無憂無慮。 開陽幾個小姐妹不止一次躲在被窩里,討論她們奶奶年輕時該是多熱烈的一朵玫瑰,心里止不住的向往??上r局不好,她們從沒機會和奶奶相處。 孩子們或許幻想過各種見到奶奶的場景,但絕對不是眼下這樣。 只丹陽還勉強保持鎮定,指揮幾個小的把叔叔們攙扶坐回長凳上,自個兒試著和林局交談,一來感謝人家的用心,二來也是想得到更多奶奶的消息。 但隨著交談加深,丹陽的心也沉到了谷底。 聽林局的意思,奶奶這兩年大大小小進了十來次醫院,好幾次醫院都下了病危通知單,可哪回都沒此次兇險。 人送來醫院的時候,已經沒有自主意識了。林局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讓他們提前有個心理準備。 丹陽為難的看向叔叔們,接下來事情如何安排,不是他一個小輩能做決定的。 秋東和兩個哥哥擠在長凳上,三個可憐的上了年紀的老男人,頓時沒了昨日的意氣風發,手緊握在一起,頗有點倉皇無措的意思。 兩個哥哥都是死人堆里爬出來的,見慣了生死,對母親做的事情早有了猜測,其實是有心理準備的,心中雖悲痛,卻不至于無法接受。 此時他們既擔心里頭生死未卜的母親,又擔心秋東這個孤苦一生的弟弟接受不了打擊,生怕他們做的任何一個決定都會引起四弟的崩潰,因此不敢輕舉妄動。 好在秋東面上表現的比他們想的都堅強些,丹陽和林局的對話他也聽見了,深吸口氣,壓下嗓子里呼之欲出的苦痛,低聲道: “麻煩三嫂回家一趟,把開陽給媽準備的衣裳帶過來?!?/br> 三嫂輕輕朝丈夫看了一眼,見對方緩緩點頭,心里長嘆口氣,轉身走了。 那衣裳是開陽一針一線縫的,昨兒才拿過去,她仔細瞧了,從里到外一整套,衣裳鞋襪都不缺。開陽手巧,給奶奶準備的又用心,外頭買的多有不如。 如今叫她拿醫院來,往好了想,是想叫老太太在醫院有個換洗衣裳,往壞了想…… 秋東又對丹陽和來陽兩個男孩子叮囑: “去外面買些吃食,要簡單方便頂餓的,大家為你們奶奶的事忙前忙后,咱們該謝謝人家?!?/br> 轉頭又說晨陽幾個姑娘家: “去洗把臉,待會兒你們奶奶出來,精精神神的叫老人家瞧一眼?!?/br> 別讓老人家留遺憾,別讓老人帶著不放心走。 這話雖沒說出口,但意思大家都明白。 叮囑完這些,秋東眼神盯著急救室大門,不再出聲,他兩個哥哥一左一右陪在身邊,握著他的手,都不言語,可握在一起的手,始終感受不到溫暖。 林局在旁邊看著,心里大大的松了口氣,覺得馬家人算很講理的了。 以往有些家屬對著他們哭哭啼啼,非得他們給一個說法,嘴里叫囂著: “我好好的兄弟一走幾十年,杳無音信,父母哭瞎了眼,嫂子改嫁,留下孩子在村里吃百家飯長大,結果好不容易有消息了,是來讓我們收尸的!這事兒你們要是沒個說法,咱誰都別想好過!” 其實就是打著逝去之人的旗號,想多給自個兒討要好處。真正尊重當事人的,哪個有心思在這當口鬧事?好好將人安葬了,該給親屬的待遇他們能不給嗎?若真沒給,排除工作失誤,就得想想他算哪門子的親屬了。 想想實驗基地那些一生隱姓埋名為國盡忠的教授,剛一閉眼身后的親戚就那副嘴臉,他見了心里能不難過嗎? 林局心里稍暖,他是為馬教授感到欣慰的。他和馬教授多年搭檔,事到如今,不得不提醒這三兄弟: “該通知其他親人來一趟的?!?/br> 秋東和三哥把視線轉向二哥。 一來,他們家習慣了,有事年長的那個做決定,其他人有不同意見也得等上頭哥哥jiejie講完話再說。二來,母親的所有親戚,就差二哥的妻子不在國內。 至于大姐的丈夫,丹陽父親劉軍,早不被當成一家人了。 二哥點頭:“是,得叫勝男回來,我去打電話?!?/br> 起身時腳下一個趔趄,若不是林局身邊的小伙子手腳快,扶了一把,真就摔地上了。 都以為老二媳婦兒人在國外,回國申請又慢,多半趕不及回來見婆婆最后一面,可這一等就是整整十三天。 先是專家們腳步沉重的從急診室出來,向患者家屬搖頭,勸慰他們節哀順變。 再是老太太被轉移到重癥監護室,一直陷入昏迷,按照專家的說法,老太太如今的狀況,或許在昏迷中停止呼吸,或許在哪一刻能睜開眼最后看看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