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穿越水滸成為王倫之我能刷取聲望、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嬌妻、喜歡炮灰攻二是什么癖好[快穿]、下鄉meimei高考回城[七零]、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殺瘋了、我想上的男人都把我上了、權欲教父之春鎖闈亂宮墻柳、網紅在大雜院
另外,隨信托人送了五百個大錢,十斤臘rou,叫您也跟著補補身子,別牽心她?!?/br> 那大娘一邊忍不住抹淚,一邊跟著點頭: “如此我就放心了,這個孽障真是要把我當娘的心都給帶走了呀!你說當初嫁那么遠圖個啥喲!” 說著掏出兩個銅板遞給秋東。 秋東推辭不要: “舉手之勞而已,您何必如此見外?” 大娘見秋東說的真誠,從圍裙兜里摸出一個煮熟準備給小孫女吃的雞子塞進秋東手里,不給秋東推拒的機會,胖乎乎的身體小跑著離開。 怪可愛的。 鄭氏心下嘆氣,覺得大兒抹不開臉,誰來都饒兩個銅板,這生意還怎么做的下去? 面上不漏出分毫,拉著秋東坐了,從籃子里拿出半路買的,炸的金黃酥脆的饅頭片,讓他就著咸菜吃。 她在邊兒上細細跟他說接下來的打算: “娘聽大管家的意思,若此次大少爺府試得過,得了童生名頭,老爺便要為他在鄉下置幾百畝田地,到時候那邊缺個管事,我兒能寫會算,娘想辦法去求一求大管事,應該不難?!?/br> 秋東擱下手里的饅頭片,輕輕拍了鄭氏手臂以作安撫,見鄭氏看過來,小聲道: “娘,您別為我的事cao心,最多兩月,我這邊的差事便穩了,往后您再也不用為我的生計憂心了?!?/br> 鄭氏不解:“是尋了哪里的差事?” 秋東搖頭,暫時還不可說,若讓鄭氏知道他也過了縣試,還是以第二名的成績過了縣試,說不定會動了讓烏植把他認回去,好好培養的心思。 在鄭氏看來,這就是她能給他的最好選擇。 但對秋東而言簡直是災難,如果非要選一個人做爹的話,秋東寧可要麻煩更少的谷陶。 第74章 府試相遇 在等待府試的日子, 秋東抽空給書肆老板抄了一本啟蒙韻律。 老板做這行生意耳目通達,早就知曉秋東縣試成績,明白秋東這樣的水準, 只要府試正常發揮,一個童生名額肯定能拿到手, 為結個善緣,又主動幫秋東處理了府試保人之事。 有五位村人和一名秀才公作保, 秋東順利報名府試, 只等四月開考。 如此一來二去, 秋東和老板便熟識起來, 他有空閑就去書肆看書,一待就是大半天,老板也笑瞇瞇的不說什么, 還主動幫他搜集歷年府試文集。 有一天秋東在角落安靜看書的時候,胖乎乎的錢老板坐到他旁邊, 真心建議: “小郎君府試之后盡量想辦法找個夫子, 最好能進大書院讀書, 我這里藏書有限,能在市面上流通的都是些老調重彈的東西, 真正的好資源掌握在書院那些人手里, 能被好夫子點撥一句, 勝讀三年書, 這話再真沒有了!” 秋東其實早發現了這個問題,知識壟斷的年代, 四書五經確實在市面上流傳, 但那些東西說一句晦澀難懂毫不夸張。 圣賢書人人可有,但該如何斷句, 如何理解,每一句又是先賢在哪種情況下,哪些時代背景中說的,則是各家只傳給嫡系子弟的東西,全不會往外流傳半句。 沒有人指導的情況下,只能靠自己揣摩。 若不是秋東有996這個作弊神器,想要將那些晦澀的知識融會貫通,沒有幾年苦功夫根本不可能。 就說眼下,世家大儒們對每一句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主張,進而產生了各種學派。放到秋東這種全靠自學之人身上,就非常容易走岔路,還不知道能從圣賢書中領悟出什么“歪門邪說”,貽笑大方。 就是人常說的“一瓶水不響,半瓶水晃蕩”,坊間這樣的人不是沒有,而是太多太多了。 錢老板一日日觀察下來,發現秋東不驕不躁,十分能耐得住性子,悟性又好,是個讀書的好苗子,怕他走錯路耽擱了,才好心一提。 甚至想說,若秋東囊中羞澀的話,他可以提供幫助。 秋東心里有數,謝過錢老板好意,晌午去街邊吃了一碗臊子面便準備家去,下午還得繼續出攤呢! 結果遠遠瞧見家門口蹲著個十分不耐煩的身影,近走兩步,發現來人竟是他醒來后第一回見面的三弟谷苗。 才十三歲的小子,許是正抽條的原因,長得高高瘦瘦,袖口短了一截兒,見著秋東這個大哥,立馬沒好氣的從懷里掏出一封信塞給他: “老四給你的信,我不管他是什么態度,但打我這兒,娘偏心你,拿了家里的東西給你走門路跑差事我管不著,可將來養老的時候,別想兄弟幾個平攤,話我先放這兒,不合規矩的事我不干!” 秋東:“……” 秋東已經很多年沒見過這種叉燒了,再次細細打量谷苗,身量隨了鄭氏,眼瞧著隨便長長就能超過谷陶那個當爹的,但臉型和五官,真真是和谷陶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他也不打算叫對方進門,就在門口和對方把話往清楚了掰扯: “你也知道把我這當大哥的趕出家門,以后給父母養老是要你們兄弟二人平攤的?怎么,分家產的時候,我當大哥的就得了一口破鍋兩張瘸腿凳子,好處全留給你和老四,那時候怎么沒見你跳出來說規矩?說我應該分走七成家產? 這時候跟我說規矩,說父母要跟老大養老過日子?合著好處你想全占了,壞處丁點兒不沾邊兒,凈想美事呢?以為我平日不跟你計較,就真是傻的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