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穿越水滸成為王倫之我能刷取聲望、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嬌妻、喜歡炮灰攻二是什么癖好[快穿]、下鄉meimei高考回城[七零]、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殺瘋了、我想上的男人都把我上了、權欲教父之春鎖闈亂宮墻柳、網紅在大雜院
老管家招手,讓人送來一碟糕點,語氣輕忽: “少元公子是好孩子,為人赤忱,恐不會被周帝重用,怕是一腔熱忱終被辜負?!?/br> 況且少元公子一手養大兩個meimei,說是兄長,其實又當爹又當娘,如今那兩人都在周帝的太子東宮,少元公子無論如何都舍不下的。 道理秋東都懂,就是有些可惜。 但很快他就沒時間悲春傷秋了,自古以來中原多富庶,大魏的士兵攻入中原京城,想要治理諾大的國家,政治中心就不能偏安一隅。 入主中原是板上釘釘的事。 于是在離開京城一年后,秋東又隨著他大伯的鑾駕,一行人浩浩蕩蕩出了拉瑪山,穿過山雪關,在無數人的注視下,帶著山雪關常年不化的風雪,帶著魏人無往不利的騎兵,回到了京城,回到了這個他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 此時的京城,較之一年前蕭條許多,百姓家家閉門不出,街上還殘留著戰火硝煙的痕跡,昔日的高門大戶門庭緊閉,主人早已隨著周帝南下逃亡。 守著他們的小朝廷,繼續醉生夢死。 秋東出了皇宮,穿過朱雀大街,行至昔日的保山伯府前,此時的保山伯府牌匾,早已被機靈的官員換上了“英親王”三個朱紅大字,老管家板著臉在門口訓斥門房,一切好似都沒變,又好似都變了。 老管家見了秋東立馬換上一張笑臉,小跑著迎過來: “哎喲我的王爺啊,前兒陛下才吩咐,這京中的周朝殘余勢力等著伺機而動呢,您怎的一個人都不帶就敢出宮???” 秋東擺手,駐足仰頭,瞧著英親王的牌匾。 管家樂呵呵的解釋: “是老王爺叫人換的,他老人家的??低醺驮诟舯?,與咱家隔著一堵墻,還有咱家郡主的將軍府,就在咱家對面兒呢,提腳就能到,就差改日叫禮部換上牌匾了?!?/br> 這是他爹能做出來的事,老爺子心里有數著呢,這點小事不用秋東cao心。 “南邊兒交接完畢,他們也該回來了,你親自帶人,給他們把住的院子收拾出來,這邊他們住習慣了?!?/br> 把周帝趕去南邊兒,接下來是繼續打,還是雙方握手言好,都需要仔細斟酌商議,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那便是已經到了論功行賞,排排坐分果果的時候。 老王爺和兩孩子說什么都得回來一趟。 事實上他皇帝大伯在這一點上表現的前所未有的大氣。 對戰亡將士的撫恤,給其家人的優待,僅這一條就讓人無話可說。 長念如愿以償成了威武大將軍,享一品待遇,是大魏現存的唯一一位女將軍,意義非常。 長安則被皇帝塞進戶部,暫領戶部郎中令一職,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戶部侍郎今年都五十六了,再撐幾年就到了致仕的年紀,這個位置就是專門為英親王世子高長安留著的。 至于秋東,他的過去在很多人眼里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他在周朝四十年都做了什么便成了眾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更有人猜測,英親王手里,至今掌握著皇家密探組織,深得宮里兩尊大佛的信任,是個輕易招惹不得的人物。 關于他的過去,真真假假,在各方流傳,認真算起來,編成幾十冊話本子不在話下,有些直接將他描寫成一口一個小孩子,長了五個頭,七只胳膊,青面獠牙從不刷牙的怪物,離譜到秋東這個當事人看了都要大呼好家伙的程度。 這種事有好處也有壞處,好比他推拒了皇帝的賞賜,只要了太學祭酒的官職。還是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味道,胳膊底下夾本書,溜溜達達就給學生上課去了。 只不過這回在太學讀書的學生,不再是周朝那些官宦子弟,而是一張張魏國的新鮮面孔,學生們大多是皇親國戚和官宦子弟,一個個不管在外頭如何,到了秋東這個祭酒跟前乖的跟小兔子似的。 究其原因,還不是被那些不知道從哪兒聽來的離譜謠言給嚇住了。 有些學生看秋東的眼神,就好像看隨時會撕破衣服變身的大怪獸,小眼神里充滿了驚恐。 在太學,只要大喊一聲“祭酒來了”,效果比喊“陛下駕到”還要好一百倍。 瞧的秋東樂不可支,日子每天都充滿了新鮮感。 逗逗學生,叫人給在戶部忙的團團轉的兒子送飯菜,給在軍營招募女兵的閨女搜尋良馬打造武器,還有空叫人在親王府重新開荒種地。 去年冬季的暖棚土豆挺成功,今年還能趕上春季播種,真是什么都不耽誤。 老王爺回京述職,見兒子整日這般悠閑,忽然便產生了同人不同命的感慨,他在前線累死累活打仗,急匆匆回京一趟,和兄長密謀了點兒不能叫人知道的事情,還得去南邊兒繼續主持大局。 忙的跟狗似的。 心氣不是很平的拎了兩壇燒刀子,去跟兒子談心: “咱們魏地的兒郎沒那么多嘰嘰歪歪的小心思,感情都在酒里了,來,走一個!” 秋東淺淺的反駁了一句: “魏地兒郎是長相粗了些,可不是心思粗,要真粗也拿不到如今這天下,您可別想糊弄我!” 老王爺大怒:“你到底喝不喝?” 秋東就知道這老爺子是單純想灌他酒,談心就是個借口: “行行行,喝喝喝!” 結果兩個時辰后,秋東面色如常,背著手溜溜達達趁著月色去看他的寶貝土豆去了,老王爺被人暈暈乎乎扶到床上,嘴里還嘟嘟囔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