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穿越水滸成為王倫之我能刷取聲望、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嬌妻、喜歡炮灰攻二是什么癖好[快穿]、下鄉meimei高考回城[七零]、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殺瘋了、我想上的男人都把我上了、權欲教父之春鎖闈亂宮墻柳、網紅在大雜院
人家要不是害怕皇家殺人滅口,好端端的,一大把年紀了,在家頤養天年不舒服嘛,舉家逃亡為了啥呀! 這說明啥?說明如此離譜的謠言,它竟然是真的! 一個血脈存疑的太子,他還有資格做太子嗎?皇帝老爺又不是沒其他兒子。 外人不知道自打上次貍貓換太子的謠言起來,皇帝已經派人去秘密處決過包括牛奔在內的那些人,當時就撲了個空,皇帝惱怒的同時,只能命人暗中追查,至今追查還沒有結果呢。 其實不僅是坊間百姓,就連朝中不少大臣都心里犯嘀咕—— 這要是假的,依照陛下的脾氣,肯定得是雷霆之怒,血濺十步,不應該這么安靜對吧? 而且皇后的決定也確實很奇怪,給太子選門第不高的姑娘為太子妃還能理解,但這太子妃閨閣中便傳出這樣那樣的名聲,顯見不是個安分的。被陛下賜婚后又傳出有孕的消息,雖然證實是假的。 但不管從哪方面來說,此女身上三番兩次出現的事故,一來證明此女品性有問題,閨閣中與男子眉來眼去,貪財,拋頭露面,哪一樣不是大忌? 二來證明此女并無管轄身邊下人的能力,她家里的一點事被傳的滿京城皆知,連家里那點人都管不好,還能指望她打理東宮,乃至于將來母儀天下嗎? 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馮家女都不是個好人選,偏偏皇后就是堅定的選了,別說大臣,這會兒就是皇帝都想不通。 他是不想太子娶個高門大戶的女子做助力,在皇子中一枝獨秀,但小門小戶出身清白的多的是,也沒想著給親兒子選個名聲爛成那樣的,后世史書上不得懷疑他為父不慈??! 難怪人家懷疑馮家女才是皇后親生的,皇帝心里也犯嘀咕呢,把馮家女嫁給太子,皇后可不就什么都沒失去,還什么都有了嘛! 皇帝問大太監: “盯著皇后和太子的人怎么說?” 皇后知道這事后覺得簡直莫名其妙又特別委屈,跟太子訴苦: “旁人不理解倒也罷了,給你選馮家女,還不是因為她能預知未來?你說這么個人被別人撿了去,人家想利用預知做點對你不利的事不是輕而易舉?” 太子面上應著,心里未嘗不想: 我內院那么多位置,馮家女怎的就非做太子妃不可?她愛慕我,想讓她心甘情愿為我付出還不簡單嗎?給她獨一無二的寵愛,冷落太子妃獨寵她不就好了嗎?說到底,這事上母后還是對我有所隱瞞。 皇后是不知道她的好兒子在想什么,要知道的話,指不定一口老血哽在喉嚨口把自個兒給氣死。 那馮家女是愛慕你,人家愛慕的是有權有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身為太子的你,愛慕能讓她成為太子妃,讓她風光無限的你,人家愿意為了這樣的你默默付出。 要是你不能讓她成為太子妃,不能給她帶去榮耀,不能讓她得到想要的權勢,人家憑什么愛慕你?就憑你把女人當成隨便哄哄就暈頭轉向的傻瓜嗎?就憑你讓她婚前有孕又不敢讓她生孩子嗎?給你做小妾,有給其他皇子做正妃來的體面自在嗎?人憑什么放著皇子正妃不做,進東宮給你做妾? 但他們什么都沒說,想著這事還得從長計議。 可皇帝那頭卻等不得了,每日有多少大事等著他去處理,尤其是暗中撥動這一切的那雙手,從糧草案到如今的貍貓換太子,始終沒抓住對方的馬腳,讓他心情十分不好。 坊間鬧的沸沸揚揚,甚至已經有人上書請求廢太子,這一提議得了許多人的附和,這里面其他皇子沒少跟著裹亂。 這會兒皇帝真真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外憂內亂,他沒工夫等太子慢慢處理。 快刀斬亂麻,當日下旨,斥責馮家女馮少平德行有失,降為太子良媛,即刻送進東宮,并賞賜了三個教養嬤嬤,令其每日誦讀十遍女四書。 同時封太傅孫女梁婉華為太子妃,擇日完婚。 末了,又神來一筆,安撫馮家,也是安撫那些末等勛貴,令馮少平之庶妹馮少魚,為太子良娣,太子大婚后再入東宮。 一個正四品的良媛,一個正三品的良娣,馮家雖然失了太子妃,但誰都得感念一句皇家仁慈。 其實皇帝更想直接賜死馮家女,一了百了,事后給馮家女的兄長賞賜個官職,什么問題都解決了。至于太子是不是真太子,反正他身強體健,有的是時間慢慢換人。 但事到臨頭,想起被那雙看不見的大手悄無聲息帶走的那些“老臣”,皇帝改變了主意。 他這么一處置,事態表面上確實平息了,但也埋下了更大的隱患。 那就是皇室關于太子的身世,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哪怕皇帝站出來說一句“太子,就是朕的太子”也能讓不少人打消疑慮,偏他沒有。 其他皇子似乎從中嗅出了不一樣的味道,私底下各自醞釀著諸多將太子拉下馬的陰謀。 大周朝堂表面看似終于平靜下來,實則更加波云詭譎,各方勢力各自為戰,距離四分五裂也不過是遲早的事。 此時秋東的暖棚已經搭建完畢,土豆種下去還有空余,什么菘菜豆角都種一種,還在邊兒上給老太后栽了幾朵她老人家喜歡的花兒,有事沒事就攛掇老太太去暖棚除草澆水。 哄著老太太鍛煉嘛,省的她老人家得閑了就拿個小勺子刮果泥喂綠頭鸚鵡,怪沒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