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1
書迷正在閱讀:基圍絲特的真實經歷、把同學變成了自己的meimei、穿越家有兒女之成為劉星(第一部)全、流氓師表、穿越家有兒女之成為劉星(第二部)全、宅男變身癡女御姐、穿越家有兒女之成為劉星(第三部)全、院長的十二釵、古劍yin譚-癡女yin姬今何在、母子成婚的角色游戲
說一二不二的天子!可是人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張寧還能死皮賴臉不走么,搞得不好可能會落個敬酒不吃吃罰酒的境地。 他一臉的不情愿,正待要執禮告退。朱瞻基卻忽然看著他道:“你留下?!?/br> 張寧愣了愣,一時間就想千恩萬謝了,但以什么名義謝?他只得簡單應道:“是?!蓖瑫r注意到胡瀅也站在太子側后穩著沒走,這老小子估計和張寧一個心思。 太子都發話了,其他人自然沒有再糾纏。剛才要攆張寧的那老頭說道:“老臣以為,此行去京師極可能會有兇險,太子不可掉以輕心……”他指了一下后面的一個彪型大漢,“可立刻讓陳將軍集結南京衛兵馬,同太子衛隊一起護送殿下北上?!?/br> 那老頭也不知道是什么官,不過那個姓陳的彪形大漢能集結南京兵馬,可能是南京衛指揮使一類的武官。這番話一說出來,絕大部分人都點頭附和,認為言之有理。 雖然沒完全明說出來,大伙也知道“兇險”是什么:漢王。漢王朱高熙一直就想當皇帝,他的心思簡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朱高熙被封到山東樂安后從來沒死心過,去年永樂帝駕崩前夕就蠢蠢欲動因為沒有機會才沒動手,現在的不臣之心也是顯而易見。 漢王手里有王府衛隊和三衛兵馬,有兵力有野心,是一個危險的人;而如今的局勢對漢王又非常有利,他的老巢樂安在兩京道路的側面,既有可能在太子上京的途中,從側翼出擊圖謀不軌。一旦殺掉太子,大明王朝失去了繼承人群龍無首,漢王又是最大的藩王、永樂帝的親兒子,那時候皇位就離他太近了。 所以太子身邊的輔臣提出警告,說不上高明,卻是忠言。這個時候,傻子都要防著漢王的。 果然太子朱瞻基的臉上凝重的表情已經取代了此前的悲傷,當此之時,親爹死了也顧不上的。 每當皇權交替之際就是國家動蕩的風險之時,而這次的風險更大?;蛟S叔侄之間爆發戰爭已是迫在眉睫了?這將是大明王朝第二次皇權之戰。 就在眾臣都諫言整兵備戰的關頭,張寧在角落里想了好一會兒,忽然就開口說道:“眼下的狀況怎么做都會有風險,不過大兵護衛的風險恐怕反而更大。與其那樣,殿下還不如抓住現在時間上有利的機會,以輕騎快速北上?!?/br> “太子乃國之根本,不久之后的天子,豈能用此等小道鋌而走險?!”那老頭突然聲色俱厲地呵斥了一聲,可能覺得張寧官小又年輕居然反對他的意見,頓時有點惱羞成怒了。 朱瞻基卻被吸引了注意,轉頭看向張寧。那老頭又勸道:“殿下切勿聽信他人胡言?!?/br> 朱瞻基卻道:“是不是胡言,你也得讓人說話。張寧,你說說看大兵護衛如何風險更大?” 第九十六章天命在我 出謀劃策也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不然空有滿腹經綸說不出來,或者剛開口結結巴巴的口齒不清,肯定被那個老頭子輔臣厲聲幾句給吼回去了。張寧當官不久,好在是個現代人,充分領悟過在現代社會善于展現自己的重要性;沒這項能力就是應聘個工作也是麻煩,在快節奏的社會不表現出來誰知道你有多少能耐? 眼下這場面并沒有把張寧嚇住,雖然臉色疲憊,但還算神情自若。一見朱瞻基對自己的意見有興趣,當下就說道:“殿下定是要盡快趕回京師的,風險無非著眼于現在和以后……” 朱瞻基一聽他說話口齒清楚有條不紊,聽在耳里很順暢,目光便停留在他的臉上,并且點點頭。不知怎么地,張寧看這個太子竟覺得非常面善,倒不是因為太子允許自己留下并發表意見而產生的好感,而是光從外貌就覺得很順眼。 張寧繼續說道:“目前的風險如何全在殿下及諸公胸中,我便不再累述。兇險主要在途中,率軍護衛北上,勞師動眾行軍布陣,有兩點不利因素:慢、目標大。也就是說殿下的行蹤肯定全在漢王的掌握之中,如果他悍然率兵出擊,就會上演一場同室cao戈的慘??;明顯此時在南京甚至太子府中都一定有漢王的細作,一旦行動緩慢,就會讓別人確認太子的行蹤……諸公以為漢王明知太子殿下在途中,率兵出擊的可能大不大?微臣且不說勝敗如何,只說那漢王曾長年追隨太宗南征北戰,特別在靖難之役中屢立奇功,可見武功方面絕非庸碌之輩,總之一旦短兵相接時太子殿下遇到的應該是一個勁敵,戰場上瞬息萬變常常不能被人力所控,這不是風險、不是冒險么?” 起先想攆走張寧的輔臣強辯道:“太子殿下從小便得太宗之愛,嘗被太宗帶在身邊學習行軍布陣,早已得太宗文治武功之髓,豈是那漢王能相提并論的?” 對于這種連一點論據都沒有的語調,張寧都懶得搭理他,見朱瞻基仍有興趣在聽著,就繼續說:“其次,給以后帶來的風險。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樂安之漢王的威脅不只在眼下,等殿下君臨天下初期仍將是一大隱患;若殿下現在勞師動眾,顯然是告訴天下人咱們害怕漢王,對登極大寶之后樹立威信和維持穩定極其不利?!?/br> 張寧面向朱瞻基深深一拜:“故微臣斗膽獻策,曰‘出其不意兵貴神速’?!?/br> 朱瞻基聽到這八個字愈發有興趣了,就像張寧當年聽到于謙說這八個字一般的心情,又好奇又新奇,明明不是打仗,卻弄得一套是一套的。果然朱瞻基便道:“何為‘出其不意兵貴神速’,你說說?!?/br> 此情此景恍若前年,張寧暗自感嘆,拜道:“出其不意者,先帝駕崩至今不過四日,漢王應料想不到數日之后殿下便會啟程去京師。京師到山東樂安路途約七百里,漢王最快得知先帝駕崩的消息應該在兩三天以前,然后會收到朝廷傳告四方的遺詔,他現在知情的事止于此。遺詔中有一句‘在外親王藩屏為重不可輙離本國,各處總兵鎮守備御’,漢王在掌握的信息不足、對于殿下的動向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絕不可能貿然帶兵離境,否則先輸于大義、公然違抗先帝詔書,又沒有取得任何進取,定四方不服眾叛親離。 所以漢王會先設法摸清殿下的動向,這個消息只能從南京的密探傳回去。這時候就有第二條所謂‘兵貴神速’者。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昔日高皇帝起兵驅除韃虜時,中山王善用騎兵晝夜奔馳數百里長驅而進所向披靡,兵貴神速也。 殿下突然輕騎北上,漢王密使要回去密告消息,也只能快馬北上,咱們并不輸速度。等漢王獲悉之后,再集結人馬出發時,恐怕為時已晚。故微臣以為‘出其不意兵貴神速’看似鋌而走險,實則風險很小……” 朱瞻基聽罷立刻說道:“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況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天命在我!今我奉召繼承大統,何懼之有?” 他一時間滿臉豪氣,頗有風范。當機立斷也非常明智,因為剛才已經出現了爭執,此時若不能乾坤獨斷、再征求意見的話,肯定爭論得沒頭。 這時胡瀅開口道:“平安之策甚好,不過殿下準備妥當出發之前最好不要泄露風聲,此事只有在場的幾位知道?!?/br> 眾人聽罷以為然。 這時張寧忙道:“微臣有幾個隨從不能進皇城,正住在別處,殿下將要出發時請準許微臣去叫人,隨后定跟上殿下的隊伍?!?/br> 朱瞻基點點頭:“你們現在就去準備一下,隨從不能超過二十,盡快啟程,晝夜兼程去往京師!” 大伙遂告辭去準備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