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紅,從正確使用黑料開始 第51節
雖然前世已經看過這份劇本搬上熒幕后的樣子, 但秦尤還是先看了一遍劇本。 然后不禁發出了感慨。 這部電影既叫座又叫好,真是太正常了。 《欲壑難填》講的是一個很微妙的故事,微妙之處在于,這是一個壞人有好報的故事。 雖然好報一步之外, 便是萬丈深淵。 結局就停留在了那萬丈深淵的上空, 主角沒落下去, 但所有人都看得見她腳下踩的鋼線有多細。 《欲壑難填》的女主角是個騙子,但不是《b計劃》中秦尤飾演的那種騙子。 雖然傅導對《b計劃》的定位就是沒什么腦子的商業片,所有角色都是標簽化臉譜化的模板式人物,但其實非要分析一下的話, 這些人物的性格其實也能勉強深挖一下。 比如秦尤飾演的騙子,她是一個天生的說謊者,說謊對她來說本能, 是習慣,是愛好,就算沒什么意義的謊, 她也會撒, 單純就是她習慣了說謊。 她說謊騙人是沒有目的的。 當然, 有些時候也有目的, 但那更像是順帶的好處,就好比說, 一個人喜歡吃喝玩樂,然后他突然想到, 可以靠吃喝玩樂的日常做vlog賺錢,但這不代表他吃喝玩樂的目的就是賺錢了, 他還是單純喜歡吃喝玩樂,賺錢是順帶的。 而對于《b計劃》中的騙子來說, 騙人正是這樣一種存在。 《欲壑難填》的女主角則相反,她說的最初的謊是出于虛榮,后來則是為了彌補前面的謊言。 如果說《b計劃》的騙子和謊言是共生狀態,那么《欲壑難填》的女主角則是陷在了謊言中,她像是一只被謊言織成的蛛網捕捉住了的昆蟲。 哪怕她和前者一樣擅長說謊。 故事的最初是女主角進入大學的第一天。 這所大學的設定是條件很好,贊助很多,這也就意味著富二代也很多。 女主角剛走進宿舍,她的未來舍友之一便不屑地打量了她一番,問道,這穿的都是什么呀? 她的未來舍友之二聽到這句話,皺起了眉想要為她出頭。 天資聰穎但出身極度貧窮的女主角,看著穿著入時,坐臥站姿都帶著一股自如感的舍友們,鬼使神差地,她翻了個白眼,故作淡定地說道: “還不是我爸,讓我憶苦思甜,好好體驗一下生活,不許鋪張浪費,憶什么苦啦,不就是我去玩的時候把他信用卡刷爆了嗎?” 舍友們立刻紛紛同情起她來——誒你爸好嚴格哦! 這是一種對同類的同情。 如果她說實話,或許也會迎來同情,但那是對異類的同情。 這是女主角說下的第一個謊,她真的很擅長說謊,劇本中寫到—— 她說謊時,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任何生理反應,平靜,自然,就像在說今天吃什么一般。 但這個謊,要之后的很多很多謊來圓。 比如最開始出聲嘲諷她的舍友邀請她來參加她的生日晚宴。 禮物,禮服,都需要錢,她哪來的錢? 幸運的是,女主角是個極其聰明的人。 她們這個宿舍,學的都是軟件,其他人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認真點的也不過是跟著老師的安排走,她卻是已經可以實戰了,她靠幫別人寫游戲外掛和自動回復水軍軟件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幾萬塊。 拍成電影后,屏幕前的理智的觀眾們可能忍不住會想,這筆錢,原本可以作為她改變人生的啟動資金,但現在為了圓謊,她不得不將它們花在毫無意義的奢侈品上。 真是太可惜了。 窮慣了的女主角自然也有過這樣的“可惜”,遞出銀行卡的時候,她恨不得將卡搶回來就跑,但很快,穿上華服,由柜姐幫著做了造型,畫了淡妝的她,站在長長的試衣鏡前,看著那個與從前判若兩人的她自己,眼中閃過了迷戀與渴望。 穿上漂亮禮服,拿上精致禮盒的女主角走進了她舍友的生日宴會,然后被迷了眼,她以為奢侈品店的富麗堂皇已經是人間的極致富貴,而眼前的景象告訴她,不,你永遠想不到有錢人可以多有錢。 那個原先開口就嘲諷了她的舍友,其實是個大大咧咧做事說話不過腦子的性格,將女主歸為自己的同類后,便從未懷疑過女主有可能在說謊,倒是另一個舍友偶爾會露出皺眉沉思的懷疑模樣。 這個直腦子的舍友崇拜女主腦子好使課業成績好,還愿意給她抄作業,很快就將女主視作了好朋友,此時便熱情地拉著她,將她介紹給了一圈人。 女主的第一個微笑,被劇本標記為“局促”,但很快就越來越自然。 女主既沉醉于這紙醉金迷的盛大景象,又時時刻刻警醒自己不要露出馬腳,這種在令人暈眩的歡樂中走鋼絲的感覺幾乎要讓她上癮。 可能她就是上癮了。 這場宴會徹底點燃了她的欲望,原本小幾萬塊就能讓她激動萬分,心滿意足,但經歷過這種錢不算錢的場面后,她的“眼界”被徹底撐大了。 女主真的是個很聰明的人。 如果是普通人,這個時候會怎么做呢? 可能會買假貨?釣凱子?去努力打工賺錢然后裝門面?不想打工的話就去騙錢? 女主選擇了最后一種,但她選擇的是最高級的騙術——創業。 騙投資人的錢怎么不是騙呢? 風險還比普通的騙術要低得多,她可以正大光明地出現在人前,而不用躲躲藏藏,只要精挑細選出傻子就可以了——賠本?沒成果?投資有風險??!你在投錢之前就該知道了吧! 而她舍友的富二代朋友圈,不正是一個絕佳的挑選有錢傻子的好地方嗎? 于是她捏造了自己的身世背景,精挑細選了獵物,做假賬,挪公款,用二傻子富二代的投資維持自己的“富二代”偽裝。 故事就這么一路發展了下去,哪怕女主時不時會遇到有人懷疑的情形,但都被她憑借著聰明才智化解,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片子其實是個騙子視角的大爽片,不關心它想表達的內核的觀眾看得其實很爽,這部片“叫座”的理由就在這里,只看劇情本身的話,刺激又解壓,一直到最后女主都沒被戳破謊言,也沒遭到任何報應,影片最后的氛圍甚至有些迷炫而狂熱,代入了女主的觀眾甚至感覺自己也跟著女主一起膨脹了起來。 但傅非曲想表達的核心思想肯定不是“騙子能賺大錢”,他的每一個鏡頭其實都帶有一種極其危險的暗示——女主其實是在萬丈高空走鋼絲索,沒錯,她現在還沒掉下去,但隨時都有可能墜落。 而且她已經停不下來了,這不是一條可以返回的道路,她也不想停下來,她的欲望已經徹底膨脹,于是哪怕結局一切都好,但所有人都知道,她只能一直向前走,向前走,在鋼絲索上一步一步向前,直到墜入萬丈深淵。 更關鍵的是,從影片最后那種令人暈眩膨脹的氣氛中走出來后,觀眾的理智回籠,他們很快就會意識到,女主如果最初沒撒那個謊,憑借她的聰明與才干,走正道的話,她原本也該過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而且不需要擔驚受怕。 于是令人目眩的幻影褪去,鋼絲索下讓人看不透的陰云散去,露出了一條通途坦道,這個原本的好結局,看上去也就沒有那么美妙了。 這也就是這部電影“叫好”的部分。 欲壑難填啊…… 人總是有一便想二,甚至還沒拿到一,只是有得到一的能力,便開始想二。 傅非曲后來是這么評價他的女主的。 “她有能力,只是她的野心比她的能力還要大?!?/br> 秦尤很喜歡傅非曲的這個劇本,雖然她不知道傅非曲為什么說她適合這個角色,如果她心思敏感點,可能已經要想了——這是什么意思?傅非曲是覺得她野心勝過能力嗎? 不過秦尤無所謂,如果傅非曲真是出于這個考量才決定邀請她出演這個角色,那她巴不得傅非曲這么想。 而且某種意義上,傅非曲也沒看錯她,前世的她可不就是這樣嗎?長著一張平平無奇的臉,卻非想在世界上最看臉的行業里打出一片天,這種“我偏要勉強”和女主確實有幾分相似。 秦尤沒打算問這個自找羞辱的問題,傅非曲卻是早早做好了回答準備的。 他覺得秦尤看完劇本,沒準會犯嘀咕——其實不是他覺得,是他叔提溜著他的耳朵說的:“誒喲我的老天爺誒,小蛐蛐你可真是太會講話了,指著一個毛病一大堆的角色對演員說,你絕對適合這個角色!這個角色非你不可!我很想讓你來演這個角色……你是不是還覺得你在夸人家???!” “你這么說,哪個演員心里不犯嘀咕?!我們做導演的呢,為了拍好戲,就得把整個場子的人都整得服服帖帖的,你叔叔我已經熬成婆了,我當然可以這樣說話,那演員就算心里嘀咕也不會傻到不接我的角色,你啥都沒拍過就敢這么講,你這是生怕自己找得到好演員??!” “我們老傅家個個能說會道,怎么就出了你這么個不會講話的……” 被訓了一頓的傅非曲有點委屈,但也覺得他叔說得很對,但他又糾結起來了,直接告訴秦尤他覺得她適合這個角色,并不是因為覺得她人不好,會不會顯得太刻意呢…… 而且他和秦尤還不熟,就要講這么掏心掏肺的話嗎……(掏心掏肺:?我的詞意是這樣的嗎?) 糾結之下,他還是決定當個鴕鳥,把頭先埋起來,等秦尤問了再回答,等埋頭的沙子被人刨了再抬頭吧……嗯…… 誰想到秦尤壓根就沒問。 秦尤看完劇本后,給傅非曲發了幾個問題,基本都是關于幾個態度模糊的配角是怎么看待女主角的,因為傅非曲的劇本暫時還有點青澀,有些地方也不知道是他就喜歡這么寫,還是能力不足,寫得比較含糊,對觀眾來說這點含糊可能不是大問題,還能引發他們的思考和討論,但對于演員來說就是很大的問題,秦尤得弄清楚到時候拍攝時,自己和這幾個配角的互動該是什么模式。 傅非曲一邊感動——這個演員看劇本好認真哦! 一邊糾結——她怎么沒問我為什么覺得她適合主角呀……我答案都準備好了…… 其實他選中秦尤的理由很簡單。 那天他在片場跟著他叔學習,他叔拍完第一場,也就是顧四峰和劉飛寧的戲后,就跑去夸他們了。 他叔覺得自己講話聲音很輕,但他叔上了年紀,自以為的輕聲細語其實都能把別人吼得腦殼嗡嗡。 所以他隔了老遠也能聽見他叔在說些什么,他還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一下——他叔這工作態度,太職場老油條了吧!居然讓演員當混子……就算是商業大片,難道不也該盡力讓所有演員發揮到最好嗎?哪有讓好演員遷就差演員的道理,難道不該反過來,將好演員作為標桿,讓其他人努力朝這個標準看齊嗎?哪怕要一遍一遍磨,一遍一遍教……雖然這樣是辛苦了點,但這不就是導演的作用嗎? 傅非曲這就是還沒被現實毒打過,等他自己正兒八經導上一部片子就知道了,有些演員那就是天生缺了一竅,他說破嘴皮子都沒用的,再怎么折騰也就那樣了,要么讓好演員放飛成就他或她的角色,要么就是強行把長板折斷去達成電影的和諧。 而且他也沒考慮成本,乍一想,好像投資小的小片子才要節衣縮食,哪哪都得考慮節省成本,拍商業大片的話,手就松多了。 但這是不可能的。 像《b計劃》這樣的片子,每多拍一天都是在燒錢,甚至雇幾個人真往火堆里扔紙幣可能也比它燒錢的速度慢一些,所以傅導哪有那個火星時間去一個個調教沒天賦的演員哦。 跑遠了,重點是,他叔自以為小聲地夸了幾句顧四峰和劉飛寧,但實際上,只要支棱起耳朵,隔得遠的人也能聽見。 比如他,比如一些恨不得當沒聽見的演員。 再比如秦尤。 他只是因為尷尬得不知道該朝哪看才好才到處亂看了一圈,就正好看見了秦尤聽見了他叔那句話時的表情。 她緊抿著嘴唇,眼中似有熊熊的烈火在燃燒,她嘴角寫著不甘,眼角寫著不滿,眉梢間則滿是渴望。 其實從傳統的“溫良恭儉讓”價值取向來看,秦尤這種反應是很不好的。 ——傅導又沒有針對她,只是在夸顧四峰和劉飛寧的同時,順帶貶了一下其他所有人而已,這也要生氣?那平時不得氣死了?而且那可是顧四峰和劉飛寧,他們比其他演員強難道不是公認的嗎? 要是有人說一個演員“你演技比顧四峰和劉飛寧差誒”,他的第一反應肯定不是生氣,而是開心——哦喲我什么水平就能和這兩位大神比了?開心!今晚吃大餐慶祝! 所以,秦尤的反應,用網絡上的流行語來講,就是這個人心里“沒有b數”。 你是個什么東西?一個剛紅沒幾天的小演員,導演夸影帝影后的時候沒捎上你你就要生氣?我的天你也太沒b數了吧! ——大概會被這樣說吧。 “自知之明”,“人貴有自知之明”——這才是大家會贊賞的品質。 所以其他聽見這句話的演員,頂多面露尷尬,但沒一個表現出不滿的,甚至包括比秦尤紅得多,資格也老得多的施睿嫣和李嫣二人,她們不是比秦尤掩藏得好,而是真的沒有不滿,她們的腦海中,其實是完全認可傅導的話的。 自己的水平就是比不上顧四峰和劉飛寧啊,這有什么好生氣的,而且他們倆那是老天爺賞飯吃,她們倆這種凡人沒法比的,天賦差距在那好不好! 她們現在這樣就已經很好了,絕對不會有人因為她們倆演技比不上顧四峰和劉飛寧而指責她們不夠格當演員的——這種話不是純扯淡嗎? 她們要是因為傅導的話生氣的話,豈不是成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丫鬟身小姐心的代名詞了嗎? 其實,傅非曲的審美取向也很傳統,他也更喜歡有自知之明的人,尤其是娛樂圈,看了太多浮躁,看了太多不想腳踏實地,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什么叫“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的人之后,他都快對“心氣高”這個詞兒過敏了。 反正他叔就是拿“心氣高”當沒那么難聽的貶義詞用的——“這個演員,嘖,心氣太高,我用不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