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節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br>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br>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br>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br>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br>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br>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br>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br>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br>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br>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br>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闭f實話,這首詩相較于之前的那兩首來說,就顯得晦澀難懂了許多。 其中好些詩句,就連他們這些專門研究古典文學的教授、專家,都需要細細的琢磨一下,才能反應過來說的是什么意思。 倒不是說這里面有多少生僻難懂的字眼而是這首詩行文之時,思維太過跳躍了。 初次讀來,如果不好好琢磨一下的話,那還真容易讓人迷糊。 “別君去兮何時還?” 讀到這一句的時候,終于從夢境當中拉回現實了,也有了那么一點離別的意味。 但很快,下一句就又將意境給拉到了云間!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br> 真的,誰能想到這里會有著這樣的一個轉折? 當然,最讓人震撼的,還是這首詩的最后一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讀完之后,眾人目瞪口呆。 他們是萬萬沒想到,這首詩的最后落腳點竟然是這里。 會議室里,顯得有些安靜。一時之間,大伙都不知道該怎么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首詩,相當的復雜。 比之前那兩首,要復雜的多。 不光是李白思鄉層面的復雜,還有這首詩本身的結構布局、韻腳轉換等等,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這首詩看似是李白向往虛幻的神仙世界,有些思想上的消極情緒,但實際上,卻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李白在精神上已經擺脫了塵俗的桎梏。而這才導致他在詩的最后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樣激越的呼聲。而這種激昂向上的情緒,也正好呼應了之前《將進酒》那首詩當中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思想。 當然,這些東西有人品出來了,也有人沒品出來。 畢竟時間太短,大家也只是粗略的淺讀了一遍。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讀完這首《夢游天姥吟留別》之后的第一反應,就是這首詩“太仙了”! 至于“仙”在哪里? 卻又不知如何說起。 李文正、馮家華幾人,現在就是這種感覺。 也許,他們慢慢回味回味,仔細的推敲一下,也就能明白過來了。 不過,顯然此時時間不允許他們細細品味了,劉穎教授打破了沉默,她一臉激動的說道:“現在你們懂了吧?詩仙??!真的是詩仙??!” 劉穎教授讀懂這首詩了。 所以她才會顯得如此的激動。 她在這首詩當中,切切實實的看到了一個不屬于這世間的“仙才”! 這樣的詩,怎么能是凡人所做? 這樣的精神境界,又怎么能是凡夫俗子所能擁有的? 詩寫的不著痕跡,而人更是讓人高山仰止! 但李文正主席他們卻搖頭苦笑了一下,他和馮家華教授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無奈。 說實話,他倆是真沒太懂。 但此時,很明顯他倆的想法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曹老先生也開口說道:“如果之前還存疑的話,那還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讀完這首之后還有懷疑的話,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br> 曹老先生雖然說話溫吞吞的,但語氣卻是不容置疑,“誠然,三首詩是有些少的,不足以能證明李白就配得上詩仙這個稱號。但這三首詩,最少能夠證明,李白是有成為詩仙這個可能性的?!?/br> 曹老先生的話,要比劉穎教授說的留有余地很多。 他的意思也很明顯,這三首詩太少,但他覺得這三首詩,尤其是后面兩首,絕對是其他人所寫不出來的。如果單憑這兩首詩,就稱李白為詩仙的話,那是有些過了。但如果之后李白能繼續保持這種水平,那么,他就是詩仙! 至少,曹立寶老先生一定會認可! 而曹老先生的這一番話,也算是給今天這場會議定了性。 本來,他們今天開這個小會,就是研究李白這三首詩,到底配不配得上詩仙這個稱號? 現在看來,雖然李文正主席和馮家華教授等人還心存顧忌,但最起碼他們也不會反駁什么,畢竟李白確實帶給了他們不少的震撼。 而且,他們這會心想的,也不是李白的詩詞寫的有什么,而是在自我反思。 李文正主席定了定神,說道:“我們都不是古詩詞這方面的專家,既然劉教授和曹老先生都這么說了,我們自然沒有什么異議。而且我看這三個節選的故事,雖然精煉的有些簡單了,但還是能從一些細節當中看出來,葉老師關于唐朝的描寫,還是一如既往的真實。嗯,我覺得這本《大唐詩仙傳》應該沒有問題?!?/br> 他不再去糾結這些專業上的事情,而是開始布置起接下來的工作,“既然葉老師已經將節選發給咱們了,我看呢,咱們古文協會也應該有些動作了?!?/br> 說起工作上的事情來,會議室里的氣氛終于活絡了起來。方才在讀詩的時候,大伙的精神實在是繃的太緊了。 雖然現在大火還是有些云里霧里,心里多少有些沒底,但肯定也不像是剛開始那樣的忐忑了。 《大唐詩仙傳》這本書到底如何? 他們不知道。 即便是看過了葉落給的這三篇節選,他們大部分人依舊是稀里糊涂的。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雖然古文協會都是搞古典文化研究的,但細分的方向終究是不一樣的。 不是所有人都像劉穎教授和曹立寶老先生那樣,對古詩詞理解的那么的深刻。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品出了詩仙的韻味。 馮家華提議道:“現在網上關于葉老師新書的討論,熱度是一直居高不下。我感覺,咱們可以再添一把火。先私下召集一些媒體,讓他們寫一些關于新書的通稿。在網上把熱度炒的更高一些,這時候咱們在順勢推出這三篇節選,算是為新書打打前站?!?/br> 但劉穎教授卻皺了皺眉,問道:“你是想把這三首詩給放出去?” 馮家華一愣,“不然呢?” 劉穎教授說道,“之前咱們在發布《詩佛傳》和《詩星傳》的時候,就已經不在提前公布書籍內容了。這次發布《詩仙傳》,我覺得還是不要提前透露什么。頂多,給個書名也就行了?!?/br> 當初在發布《大唐詩星傳》的時候,他們可是連書名都沒有透露。 按照劉穎的意思,《詩仙傳》這么重要的書,那更得嚴防死守,不到新書發布會的那一天,絕不能透露出任何一點消息。 要的,就是一個震撼! 但馮家華也有自己的考慮,“劉教授,我倒不是說你這想法不好。主要是,這次是大唐詩仙啊,這個名頭實在是太響亮了。咱們為什么不好好利用一下?在前期多吸引一些關注呢?” 劉穎教授也有自己的理由,“正是因為這個名頭太響亮了,所以咱們更應該先把大家的胃口給吊足,到時候一鳴驚人,流量豈不是更大?” “行了行了,都別吵了?!?/br> 李文正主席擺了擺手,“我看還是先別發了,等葉老師全書出來之后再說吧?!彼睦镞€是有顧慮,“當然,該宣傳的一點也不能少。繼續在網上造勢,話題熱度絕不能降下來。一定要舍得花錢,不光是葉老師自己的事,更是咱們古典文學界的一件大事!” 見李文正主席都拍板了,大家也就沒再說什么了。 但就在他們散會之后,文振組發布的一則公告,卻是讓他們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第333章 文曲星獎! 就在全網熱議葉落新書、文壇集體關注的時候,微博官方賬號突然發布公告:“經文化振興小組提議、中華文院相關專家討論,決定于2023年1月15號,正式開始關于‘文曲星獎’的相關評選工作?!?/br> 下面是一則文件,《關于第二十七屆‘文曲星獎’評選的通知》。這是正兒八經的紅頭文件,發布方是文振組,內容也都是干貨。 包括參評標準、評選細則等等,可以說是規定的相當詳細。 當然,這些東西都是有成例的,畢竟“文曲星獎”是華夏文壇傳承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個獎項了。本次的相關評獎工作,和往屆也都是一模一樣的。 而且,作為華夏文壇含金量最高的文學類獎項,文曲星獎的評選范圍相當的寬泛。只要你寫的書是文學類圖書、首發于華夏境內就行,至于作者的國籍、圖書的體裁、題材都沒有限制。 甚至于說,就連被主流文壇一直排斥的武俠小說、網絡小說這些作者也都有資格參評。 當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那些有過違法犯罪記錄,或者是有過文振組、文院處罰記錄的作者,是不可以參與評選的。 至于評選標準與流程,“文曲星獎”也一直采用的是“雙軌制評選辦法”,即由讀者、群眾進行投票的同時,還會有相關專家根據書籍質量、影響力、銷量等方面進行專業評審。 兩相結合之下,最終才會評出一系列“文曲星獎”的獲獎作品。 對于這個消息,各方反應都很大。 古文協會的眾人,在開完會之后,還沒等著離開呢,就收到了通知。 “星光獎開始評選了?” “今年怎么這么早?” “沒道理??!這還沒過年呢……” “這可是個大事!” 大伙議論紛紛,聲音明顯比剛才要大的多。 馮家華、劉穎等人都一臉的意外。 他們習慣于把“文曲星獎”稱呼為“星光獎”,這個獎項歷史極為悠久,是從民國時期流傳下來的。 在上個世紀,文振組成立之時,便將此獎項的主辦資格劃歸為文振組直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