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節
想要一個多月就達到人家這種水平,那自然得有足夠創新度! 不然,人家觀眾憑啥看你的節目? “這也沒啥能講的了啊?!睆垖ёブ^發,看起來比較痛苦。 趙總監也是眉頭緊皺,“咱們完整的劉禹錫試過了,現在不完整的各種新人物葉老師也拿出來了,要是再想創新,就只能開完整版的新書了吧?” “開新書就算了,別為難葉哥了,再想想別的吧?!?/br> “還有啥???” “是啊,咱們能講的都講了?!?/br> “唉,可能咱們節目的潛力已經被咱們榨干了?!?/br> “其實第四也不錯了,是咱們自己要求太高了。人家《故事會》的觀眾面多廣???咱們單純靠新奇吸引觀眾,能做到這地步,已經很厲害了?!?/br> “唉……” 聽著同事們的討論,葉落有點不甘心。 就這樣了? 就止步在這里了? 真的沒有創新的地方了? 文藝頻道的第四名! 聽起來確實已經不錯了! 但是,就差一點點,就差一點點就進前三了! 就這樣算了,葉落是真的不甘心! “其實我有個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行?!?/br> 沉默了好一會的葉落,終于開口了。 “什么想法?”眾人看了過來。 葉落輕聲說道:“我想簡略的講講關于書中大唐的構思,嗯,或者說是書中的一些設定吧?!?/br> 張導一愣,驚愕的看著葉落,“你是說《葉氏大唐》這個系列的全部設定?” 葉落點了點頭。 趙總監也追問道:“只有設定么?” “只有設定和人物,不講這些人物的作品了?!比~落回答。 眾人面面相覷,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么了。 主要是,他們有點不太能理解葉落說的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只有設定和人物? 還不說作品? 《大唐詩豪傳》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就是劉禹錫的那些作品么? 如果不講這些詩詞文章,光說劉禹錫這個人,會有人看? 大家面面相覷,誰也沒有開口。 葉落這個想法,有點超出他們的理解了。 沒有各種詩詞文章的《文學會》,能行? 眾人沉默了好一會,才有人說道:“葉哥,在你剛過來的時候,唐主任就說過,這節目你做主。你說想講這個,那就講這個!” 趙總監也點了點頭,“確實,葉老師你既然有這個想法,那咱們就試試!”雖然他也不看好葉落這想法,但這節目能達到現在這高度,都是葉落一個人拉起來的,他要試試又能怎樣呢? “對!”張導也抬起了頭,“試試又不會怎樣!萬一成了呢?” “行!葉哥,你放心,咱們組全力配合你!” “草!干就完了!” …… 如果是以前,葉落不會有這個想法,因為他了解的信息太少了。 但現在不同了,雖然他抽到的都是記憶碎片,但勝在量多??! 這些人的記憶全都加起來,已經足以讓他看見一個模糊的大唐文壇了! 不試試,葉落是真的不甘心! 這成績不錯了? 進不了前三? 我還真就不信了! 第89章 以古人之名,揚今人之威 《天下故事會》節目組的辦公室里。 有個文員從外邊回來,笑哈哈的說道:“兄弟們,剛才我聽說個樂子?!?/br> “什么樂子?” 一聽有樂子,大家就來精神了,伸長脖子聽著。 “我聽錄播室那邊的哥們說,《文學會》那幫人還不死心呢,好像又整什么幺蛾子呢?!边@文員搖頭笑道:“真以為第四了就有機會超過咱們了???” “不是,他們還折騰呢?” “暈,怎么這么倔啊?!?/br> “就他們那點觀眾規模,能做到現在已經是極致了好不好?” 《故事會》的主持人,更是呵呵一笑,“不用管他們,讓他們折騰去吧,咱們就好好錄自己的節目就行了。到時候收視率會告訴他們,什么叫差距的?!?/br> “對,田哥這話沒毛病?!?/br> “算了,該干嘛干嘛去吧?!?/br> 這事對《故事會》節目組的人來說,還真只是一個樂子而已。 《古典文學會》想超過他們,擠進前三? 別看只差了一名,但收視率可是差了一大截呢! 就憑葉落的一己之力,就想翻了天? 這簡直是開國際玩笑! 在他們看來,葉落這就是瞎折騰。 …… 錄播室。 觀眾席已經坐滿了。 臺上,只有葉落一個人在講。 他看著鏡頭,說完開場之后,就緩緩地說道:“大唐的文人我已經說了很多,可能有些觀眾對這些人都有些混亂了?;谶@種情況,咱們新人物系列就先說到這吧?!?/br> “今天,我給大家簡單的捋一下書中大唐文壇的脈絡?!?/br> “對于書中的大唐,我設定的是和現實中差不多的,同樣是分成四個階段?!?/br> “第一個時期,初唐?!?/br> “這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時期,政治清明、生活安定。在這一時期,誕生了諸多意氣風發的文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初唐四杰’?!?/br> 葉落說到這的時候,現場的這些觀眾明顯的議論了一下。 初唐四杰! 這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名詞! 是哪四個? 緊接著,葉落就公布了答案,“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四位初唐時期杰出的文人,可以說代表了整個初唐時文壇的風氣?!?/br> 葉落又挨個的介紹了一下,尤其是對王勃,葉落介紹的要比別人更加的詳細一些,“王子安,六歲能文,年幼時便是遠近聞名的神童,十六歲時便及第科舉……然而天妒英才,不幸早逝?!?/br> 葉落只是介紹個人經歷,以及文學成就,對于他們這些人所做的文章詩詞,他是一概不提。 “在初唐時期,除了這四杰之外,還有被譽為‘吳中四士’的四位大文人,分別是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包融……其中以賀知章、張若虛最為知名……張若虛更有‘孤篇壓全唐’之稱……” “‘詩骨’陳子昂……” 僅僅是一個初唐時期,葉落就列舉出了諸多重量級文人。 尤其是“初唐四杰”、“吳中四士”、“詩骨”這樣的稱號一出,現場的觀眾們馬上就來了興趣。 其實縱觀華夏歷史就會發現,華夏的文化中很喜歡整一些“四大”、“八大”之類的雅稱,這也是華夏文明中獨有的一種魅力。 哪怕當今社會,人們也很喜歡這種別有魅力的文化符號。 這應該算是一種比較另類的收集癖吧,還是刻在骨子里的那種。在聽到這些并稱稱號的時候,大家總會下意識的去聽完,忍不住的想去了解、對比。 當然,像是“詩豪”、“詩骨”這種具有內涵的別稱,也是大家喜歡分析琢磨的。 哪怕僅僅只有一個稱號,就足以讓大家幻想出一本百萬字的大作了。 這就是稱號的魅力! 而當葉落開始介紹第二個時期,盛唐的時候,現場更是直接就議論開了。 詩仙李白! 詩圣杜甫! 光是這兩個人的稱號亮出來的時候,現場瞬間就響起了一片嘩然之聲。 詩仙?詩中之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