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書迷正在閱讀:畫風月、戲精社畜年代文大佬亡妻天天在演戲!、回到古代當紈绔、泛舟、鷗娘的故事(暗黑調教)、[盜筆同人] 開局系統丟了,我擺爛了、【獵人同人】囚籠X沉淪、末世獵場、只能接受這種情感深度的我們(正轉炮友 H)、[盜筆同人] 開局叼著奶瓶去考古
“那時候你們應該也不大吧?康王就看中你了?” “未必是看中我,只是父親當時炙手可熱,他想與我交好,也是情理之中?!毙l云章道,“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說,良禽擇木而棲,如果我非要擇一木,為什么要選他,而不選太子呢?從功利角度看,他所許諾的未來種種,太子未必不能給我。而從非功利的角度看,太子,顯然比他更適合做一塊棲木?!?/br> 崔令宜:“何以見得?” 衛云章:“你也在翰林院里混了這么久了,應當有一些為官的心得了吧?若你是官員,你希望有個怎樣的天子?” 崔令宜聽出來了,他問的是官員如何希望,而不是百姓如何希望。 “我若是文官,自然是希望天子以文治世,奉行詩書教化之道;我若是武官,自然是希望天子開疆拓土,揚我赫赫國威——你們衛家走的是文臣路子,所以不喜歡重軍武的康王?” “可以這么說,但也不完全是。以康王的背景,想要拉攏武官派系為他所用,并不難,難的是如今四海升平,即使武官全站在他這里,話語權也不大,所以他才會急著來找我們衛家,想要在文官這里也有所突破。我可以告訴你的是,除了我們衛家,他還同時在國子監那邊活動,如果我們衛家也投效于他,他便同時掌握了國子監和瑤林書院兩大文官出身之所,籌謀不可謂不深。而以他的性子,登基之后必然劍指四海,要完成當今陛下未竟之事業,大力扶植他真正親信的武官嫡系,屆時,縱然我身居相位,又有何用?” 崔令宜轉著眼睛,“唔”了一聲:“你還挺誠實,我還以為你會說什么康王貪功好戰,不堪為天子,將來百姓必將民不聊生,不如太子仁愛為先,定當愛民如子云云。結果你跟我說這?!?/br> “那些都是虛的,我現在說,你也不會當真。更何況,誰能保證登基之后的事?千百年來,多少明君晚節不保,亦非稀事。太子與康王二人,如今皆未有實績,我不會對他們以后的事妄下定論?!毙l云章道,“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比起康王,太子更適合當我的主君。他沉穩謹慎、從善如流,也不是沒有才華,只不過被陛下蓋住了鋒芒,只差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br> “你不怕太子登基之后卸磨殺驢?” “我與太子從小相識,他重情重義,不是那樣的人——至少短期內不會干出卸磨殺驢的事情?!?/br> 崔令宜挑眉:“你居然還會相信君王家的情義?” “為何不相信?”衛云章平靜地說,“只要是人,皆會有情、有義,只不過每個人看重的程度不一樣,有人能將情義置于生死之上,有人則可為利益而拋棄情義。所以君臣之間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情義與利益捆綁,讓人不至于為一點蠅頭小利,放棄了來之不易的情義,也不必為了枯守 璍 一份情義,而失去了更大的利益。一個君主,可以不講情義,但絕不能不懂情義,如果不懂情義,就無法御下、無法服眾。我相信太子的情義,更相信他的腦子,若他打算背棄我與他之間的情義,那一定是中間出了什么紕漏?!?/br> “什么紕漏?”崔令宜追問,“就不能單純是他怕你功高震主了嗎?” “功高震主的多是武將,我一個文臣,又非攝政王,何來功高震主之說?主君有御下之道,臣子亦有御上之法,讓主君感到被威脅,是臣子行事失了分寸,是為自負;讓主君確信沒了他也可,是臣子讓自己沒了價值,是為愚蠢?!毙l云章道,“你若調查過上一任衛家家主是怎么倒臺的,就該明白我的意思?!?/br> “我懂了,就是得讓主君覺得你既有本事,可堪大用,又不會讓主君覺得你有野心,威脅到他的統治唄?!贝蘖钜藬Q眉,“而你說的紕漏,就是指你自己犯了錯,失了主君的圣心。又或者別的什么人上位你沒防住,被人取而代之了?!?/br> 衛云章不置可否。 崔令宜罵罵咧咧:“彎彎繞繞這么多,聽得我都嫌累!不是都說太子脾氣好嗎,你還得這么多心眼子,果然是伴君如伴虎!” “聰明的、會權衡利弊的人,才會有耐心跟你玩權術之道,若是碰到脾氣急躁、隨心所欲的,心眼再多都沒有,人家一聲令下把你砍了頭,才不會在乎后果?!毙l云章似笑非笑,“死幾個當官的事小,可這幾個當官的死了,負責的事情誰接管,如何接管,那才是大事?!?/br> 崔令宜湊近他:“你想干什么大事?” 衛云章拂開她:“不告訴你?!?/br> 崔令宜又問:“那萬一太子很聽你的話,但他就是個庸君呢?” “那說明只能說明一點?!彼N了一下唇角,欲笑不笑,“我也是個庸臣,沒本事培養出一個我需要、世人也需要的皇帝?!?/br> 崔令宜愣住。 他轉過頭,看了看天色:“時候不早了,父親也差不多該回來了——你想好怎么說服他了嗎?” 第057章 第 57 章 晚上, 一家人用過飯后,崔令宜留下來和衛相單獨說話。 衛相:“我聽說,你今日提前下了值?是發生了什么事嗎?” 崔令宜一臉嚴肅地向衛相匯報了今日被康王威脅之事,見衛相眉頭緊鎖沉吟不語, 她小心問道:“父親, 若是不答應康王, 兒子怕他將對我們不利, 可若是答應, 只怕將來麻煩更多……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