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書迷正在閱讀:畫風月、戲精社畜年代文大佬亡妻天天在演戲!、回到古代當紈绔、泛舟、鷗娘的故事(暗黑調教)、[盜筆同人] 開局系統丟了,我擺爛了、【獵人同人】囚籠X沉淪、末世獵場、只能接受這種情感深度的我們(正轉炮友 H)、[盜筆同人] 開局叼著奶瓶去考古
“父皇所言極是,兒臣受教?!碧诱f道。 “年輕人嘛,還有的是時間,總得慢慢成長起來。只不過,有時候朕愿意給耐心,可情勢卻不等人啊。身居高位,行差踏錯一步,便影響的是千千萬萬人,更當慎思篤行才是?!被实廴耘f是笑著,看上去親切和煦,“衛云章,你年少成名,如今雖只是個小小編修,做的卻亦是利于千秋萬代之事,好好修書,才能讓更多學子有機會博覽經典?!?/br> 衛云章面露惶恐:“承蒙陛下厚愛,陛下所言,臣定當謹記在心?!?/br> “聽太子說,《文宗經注》年前便能修好?” “……是?!毙l云章答道。正常來說,確實年前就可以完成,但中間因為和崔令宜換過身體,耽誤了一段時間。 “瞧你這為難的樣子?!被实坌χ鴵u了搖頭,“前些日子,朝會議定,為廣開學路,特允國子監出借一批經卷給予以瑤林書院為首的民間學堂學子研讀。由于經卷多涉政務,會撥去專人講學,其中便有你,你應該已經知道了吧?” “臣已知曉?!?/br> 這件事情,早在崔令宜與他剛互換身體不久時便已提上了日程,當時還是父親告訴的崔令宜,崔令宜再轉告的他。這件事情本身沒有問題,他可以趁著講課的機會,多與崔公接觸,再多了解了解瑤林書院學子們的情況。 但現在他很憂慮。既然崔令宜不是真的崔令宜,那他們的這項計劃,是否會生出意外來呢?幕后之人既然指派了她來,肯定就是希望她動什么手腳吧? “修書是大事,講學亦不容懈怠。既然如此,朕也不逼著你要在年前修完書?!被实壅f道,“總而言之,你須得記住,朕想要的是一個好的結果,而不是一個快的結果?!?/br> 衛云章叩首:“謝陛下恩典?!?/br> 皇帝又鼓勵了他幾句,隨后道:“朕召你來,本也沒有旁的事情,就是問問這些瑣事。主要是你父親關心你,生怕你忙起來,耽誤了修書,特意明里暗里地請求朕,寬限你一段時間??蓱z天下父母心,又不是什么大事,朕便給你父親這個面子吧?!?/br> 衛云章:“臣能力有限,竟需父親出面說情,臣慚愧。所幸陛下寬宏大量,臣定不負圣恩,好好修書,好好講學?!?/br> 皇帝點了點頭,又道:“時候也不早了,你且回去吧。太子也是,在這兒站了一早上,也該累了,回去歇一歇吧?!?/br> 太子退后幾步,恭恭敬敬行了一禮:“那兒臣告退?!?/br> 太子走后,衛云章也告退了。 “陛下,已到膳點,可要傳膳?”大太監上前問道。 皇帝頷首:“傳吧?!?/br> 自有小黃門跑去傳膳,大太監看皇帝放松了姿態,斜靠在御座上,便揮了揮手,讓隨侍的宮人們退下了。 皇帝抻了抻筋骨,瞇著眼,問:“你覺得衛昌這個小兒子如何?” 大太監想了想,答道:“詩詞歌賦那些,奴婢也看不懂。只記得當年高中探花時,確實是一位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如今在翰林院待了兩年,看上去成熟了不少?!?/br> “朕說他滑頭,你倒說他成熟?!被实坌表?。 大太監笑了一下:“陛下說他滑頭,自是因為聽慣了奉承,不喜歡。但他面見天子的機會不多,陛下又拿他與太子殿下作比,他自謙一些、惶恐一些,也是應該的。那話雖然是套話,但不出錯,不出錯便是最好的了,怎敢指望他一個年輕人像老人一樣知曉陛下的脾性,直言不諱呢?” 皇帝也笑:“他惶恐?他若是真惶恐,更當深藏心底,豈能被你我看出來?” 大太監:“這……” 皇帝拿起桌上的茶盞,悠悠地抿了一口:“這孩子比衛昌有意思多了。你瞧他和太子剛才一唱一和的,可不有趣嗎。你說說,究竟是發生了什么事兒,竟讓他們放棄了在宮外聯絡,膽大包天跑朕眼皮子底下說小話來了?” - 衛云章下了臺階,略略加快腳步,跟上了太子。 “多謝殿下在陛下面前替臣美言,今日得陛下召見,臣受寵若驚?!毙l云章道。 太子笑道:“以你衛度閑的才名,何須本宮美言?既然父皇夸贊了你,那你往后更得勤勉修書才是?!?/br> 衛云章:“臣必不辜負陛下與殿下厚望?!?/br> 偌大宮道,太子的隨行宮人落在后面,只留他們二人在前面并肩同行。 太子面上依舊保持笑容不變,聲音卻低了不少:“你昨日有事?” “是?!毙l云章微垂著頭,雙手攏在袖中,似乎在聽太子的指教,“臣近來恐怕被人盯著,不敢在外與殿下聯系?!?/br> 太子略一思索:“可是與你之前說的,截獲了你放飛的信鴿的那群人有關?” 衛云章:“應該是?!?/br> “有線索了?” “有一點,但也僅僅是一點而已。臣暫時還不知道他們是誰,也不知道他們目的是什么。為了殿下的安全,近來還請殿下不要主動聯系臣,若臣有事,自會想辦法告訴殿下?!?/br> 太子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你也要注意安全?!?/br> “臣暫時安全?!毙l云章道,“不知殿下急著找臣是有何事?” “我看了你遞過來的密報,旁的人也就罷了,你說國子監呂司業近來與康王走得很近,可是當真?” 翰林院是朝廷養才儲望之所,官職雖低,但身份清貴,是許多重臣的起步之地。因此,集結了天下士子精英的翰林院,也往往備受關注。貴族子弟自不必說,他們本就引人注目,并不會因為一個翰林身份而更上一層樓;真正會被人在意的,其實是那些寒門布衣。只不過,這些注意并不會像前者一樣醒目,只會在暗地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