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書迷正在閱讀:成人禮(萬人迷)、顧總別虐了,許小姐嫁給你哥了、合租的弟弟竟是擦邊網黃、纏歡入骨(兄妹) 簡體中文版、當我來到小埋身邊、從成為神湯姆開始加入聊天群、一夢三生遠之美人魚、被拐后,我反拐西域少主回中原、空間大玩主、一個寫書可以成神的世界
簡依冉不舍地松開抱著穗歲的腿,穗歲身上有一股子淡淡的藥香,這讓簡依冉感到十分親切,當年她在娘親懷里的時候也時常聞到藥香味兒。 穗歲看著小丫頭一臉的不愿和失望,卻還是聽話地松開了她,不由地有些心疼,笑著說:“夫人若是不介意,我想抱抱冉冉?!?/br> 秦氏詫異,像京城里頭和穗歲差不多大年紀的姑娘,不管有沒有嫁人,都不喜歡老是被別人家的小孩子纏著,因為小孩子手腳不老實,活潑好動,會把衣裙和發髻弄亂,甚至還會把臉上的妝容弄花。 “當然不介意?!?/br> 說話間,穗歲把裝著虎頭帽子、虎頭鞋的錦盒遞給秦氏身旁的丫鬟,彎腰抱起了簡依冉。 簡依冉高高興興地在穗歲的臉頰上親了一口,戴著金鐲子的兩只白白的小胖手摟住了穗歲的脖子,小腦袋就埋在她的頸窩。 秦氏贊嘆這虎頭帽子和虎頭鞋的用料和做工很好,說她小兒子還在睡著就不抱出來給她瞧了。 二人說著去了前廳坐下,聊著聊著,簡依冉已經在穗歲的懷里睡著了。 秦氏摸了摸簡依冉的小腦袋,嘆息道:“我那meimei體弱,三年前病故了,留下這么個可憐的小丫頭?!?/br> “難為她是個開朗的性子,活的如此明媚快樂?!?/br> 穗歲點點頭:“是個很大方的小丫頭,也不怯生?!?/br> 秦氏身后的嬤嬤將睡著的簡依冉抱了出去,剛走到門口差點和一個跑過來的姑娘撞上。 那嬤嬤緊緊抱著簡依冉,護住她的頭,驚呼一聲:“大小姐當心!” 那姑娘腳下一旋一個轉身繞了過去,跑進前廳,大聲喊著:“母親,我知道兇手是誰了!” 頓時,一股濃重的……尸臭味兒傳了過來。 宇文曉穿著醬色布衫,雙手戴著布手套,手里拿著一顆發黑的細針,興高采烈地就要撲到秦氏的面前。 秦氏臉色大變,低聲怒斥道:“成何體統,還有客人在呢!和你說了多少次的,姑娘家,不要再去驗尸,這是仵作要做的差事!” “難聞死了,快把你手里的東西丟了!” 宇文曉卻是不以為意:“這可是物證,怎么能丟了呢?” 說著,她沖著穗歲俏皮地眨了眨眼睛,她的眼睛亮亮的,穗歲朝她點了點頭。 感受到穗歲的善意,宇文曉說道:“母親,這位夫人可并沒有嫌棄我!” 秦氏已經用帕子捂住了口鼻,她身后的大丫鬟強忍著想吐的感覺,胸口劇烈起伏仿佛隨時都可能會干嘔。 可穗歲依舊端坐著,還端起茶杯喝了幾口,這讓宇文曉不禁有些佩服,對她產生了一些興趣。 穗歲問:“方才聽姑娘說已經找到兇手了?” 第151章 你心里還是有我的,對不對? 宇文曉得意地點點頭,將最近的兇殺案和驗尸結果挑要緊的說了。 秦氏無奈道:“都怪我家大人在她小時候就帶著她去大理寺,讓她從小就對仵作產生了興趣,怎么勸都不聽,每天身上都臭烘烘的?!?/br> 宇文曉反駁道:“我出來的時候明明都已經潑上醋來沖淡臭氣了,還用了紅木炭煙熏,我怎么沒聞到味道?” 見母女二人就要因為此事吵起來,穗歲說:“大小姐不妨試試這個?!?/br> 穗歲將一個香囊遞到宇文曉手里,宇文曉將那香囊放在鼻子前聞了聞,頓時感覺神清氣爽。 宇文曉一臉驚喜地看著她:“這味道真好聞!” 穗歲解釋道:“這里面是檸檬草,平時可以佩戴在身上,如果去了一些味道很大的地方,也可以將它泡在水里噴灑在身上,可以掩蓋一些氣味,風一吹效果更好?!?/br> 宇文曉捏緊了香囊:“好,謝過夫人!回頭我試試!” 宇文曉說完捏著那發黑的針跑了,說是要趕緊將結果告知大理寺的人,她去驗尸也是瞞著父親宇文遠做的,她要趕在父親發現懲罰她之前,將功折罪。 好在大理寺和驗尸房距離宇文遠的府邸很近,來去用不了多少時間。 穗歲和秦氏聊了一會兒話,喝完一壺茶后,便起身告辭了。 回府的路上,冬鶯好奇地問穗歲:“夫人是什么時候準備的這些東西?” 她記得她們只好好打理了侯爺準備的虎頭鞋和虎頭帽子,倒是沒聽夫人提起過這能遮蓋尸臭的檸檬草。 穗歲敲了一下冬鶯的額頭:“這檸檬草就種在院子的花圃里,是你們平時沒注意到?!?/br> 這些東西還是她為了賠婁鈞的花草時種植養護的,這檸檬草的種子、育苗,還有薄荷等植物的種子、育苗,都是香兒從南邊商人手中買來的。 想到香兒,穗歲心里有些難受,若是有機會,真想再見一見香兒,和她說說話。 如今想來,在淮南王府發生的那些事情,仿佛就是上輩子發生的事情。 穗歲說:“侯爺如此用心,我自然也要用心?!?/br> 從禮部尚書府回來后,她沒有急著去大理寺少卿府上,一來是身體的確不適,二來是在等松蓮和松勤的消息,她讓二人去打聽少卿府上的人口、喜好和最近發生的事情。 她知道,如果想要在京城安穩的生活下去,和這些家眷處好關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她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又沒有驚人的才學,更不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沒有和她們少時甚至幼時相識的情分,要想在短時間內和她們打成一片,就要投其所好,解其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