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進化 第1159節
這時候,那男子才看向了王五,露出了微笑道: “五哥!好久不見了,怎么來了都不進我的鋪子去?” 王五走上前去,重重的在他胸口錘了一拳,滿臉笑容的道: “好久不見啊,石頭!” 然后王五就將方林巖拉過來介紹道: “這位是胡家的六公子,也是我的大恩人!他現在中了拳教當中的腐尸毒,特地來找你給他瞧瞧?!?/br> 然后給方林巖介紹道: “這是我的知交好友,你叫他霍師傅,霍郎中都可以,大家都是自己人?!?/br> 霍師傅含笑和方林巖打了招呼,然后對著旁邊的人都拱了拱手表示謝意,人群就紛紛散開了,接著便往他的藥鋪走去。 到了藥鋪之后,霍師傅瞧了瞧方林巖的傷口,點點頭道: “能治,不過若是再拖兩天的話,毒入骨髓就麻煩了?!?/br> 因為治病乃是大事,所以他立即就去張羅著配藥之類的去了,王五當然就一道同他過去敘舊,方林巖知道馬奎乃是王五的心腹,便對著他笑道: “看起來五哥與霍師傅情同手足???怎么會叫霍師傅石頭呢?” 馬奎本來就是個話癆,聞言立即道: “他們小時候就認識,在一起生活了兩三年,霍師傅小時候體弱多病,前面的兩個哥哥都夭折了,母親怕他還是養不大,按照天津這邊的風俗,就找道士瞧了瞧,給他認了個干哥哥?!?/br> “不過,這個干哥哥卻不是人,而是土地廟前面的一塊大石頭,所以霍師傅的小名就叫小石頭?!?/br> 第1321章 前往日本 方林巖聽了以后恍然道: “難怪是這樣,我看霍師傅在這里威望很高啊,隨便打個招呼就來了不少人?!?/br> 馬奎道: “那是,這旁邊的廖家碼頭可是每天至少有兩三千人在這里扛包討生活呢!碼頭上面的苦哈哈,難免有個跌打損傷的,霍師傅家里面在這里行醫兩代人了,一直積德行善,遇到沒錢的都會幫襯下?!?/br> “這可不是一天兩天的積德行善,這是兩代人積累下來好人緣,聽說哪怕是排幫的副幫主來到這里,威望都沒有霍師傅的高呢!” 方林巖沉吟了一會兒道: “看起來霍師傅文質彬彬的,似乎并不會武功?” 馬奎道: “劉公子你和可看走眼了,霍師傅打小起就力氣大,十六七歲的時候,就能挑著家里面七八百斤的藥材擔子飛奔?!?/br> “不僅如此,他還拜了當年給他算命的老道人為師,習得了一手洪拳,并且還練有專門的武當內家心法釣蟾勁,等閑十來個人是近不了身的?!?/br> 就在兩人聊天的時候,霍師傅已經和王五一起走了進來,這一次他看到了方林巖之后,立即就肅容對著方林巖深深一拜: “六公子破家為國,請受霍某一拜?!?/br> 方林巖也不推辭,站得筆直的受了他一拜,然后也是直接深深回拜了回去: “日人猖獗,家國飄搖,若是被其輕易得逞的話,后果極其嚴重,其余的英吉利國,俄國,法蘭西國將會更加認為泱泱中華衰弱無比,將之視為大肥rou,那時候勢必引發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我等恐有亡國滅種之禍!” “現在我雖然在竭盡全力想要挽回這一切,依然覺得勢單力薄,也不知道霍師傅能否陪我一起走一走這條九死一生的險路?” 霍師傅一字一句的道: “固所愿,不敢請!” …… 接下來的兩天當中,方林巖也只能在等待當中渡過,他現在手里面的牌都已經打光了,說實話只能等待宋育人這邊的情況。 只是看這兩天的局勢,依然不可避免的朝向日方有利的局面惡化…… 在朝鮮的淮軍的優秀表現只是曇花一現,接下來就是一觸即潰,葉志超部更是展現出了非凡的“絕技”,一晝夜飛奔兩百里,不過并非是奔襲,而是跑路。 李宮彰耗費大價錢購買的洋槍洋炮,就直接拋棄在了泥水里面。 更何況現在水路斷絕,日本還不斷增兵,在朝鮮的軍隊已經接近一萬人,而淮軍滿打滿算才六千人。 在這種情況下,縱是現在的日軍還不是四十年之后那一支西踞東三省,北抗蘇維埃,東擊美利堅,南侵犯東南亞的強悍現代軍隊,甚至連日俄戰爭都沒有經歷過,但是依然不是此時的淮軍能抗衡的了。 不僅如此,在日本人的危機公關下,英國人這邊的許多媒體在討論被擊沉的英國商船的時候,居然都開始偏向日本方。 就在昨天,1785年就創刊的泰晤士報也是對此事件發表了一篇社論,甚至用出了類似于商船“咎由自取”的相關詞語。當然,這一篇社論=八千英鎊。 議會下院的副院長布朗則是表示,不要被一些表面上的東西蒙蔽了我們的眼睛,那些始終在試圖挑戰日不落權威的家伙,才是我們的心腹大患,這一番言辭=五千英鎊。 俄國的態度則是繼續陷入了奇特的曖昧當中。 在這些紛雜冗亂的信息里面,方林巖也看不出來這其中有多少是來自于空間戰士的推手,有多少是來自于國際局勢的自行演變。 不過,方林巖估摸著宋育人那邊至少還需要一個月才會有確切消息,安靜等待不是他的作風。 因此,在確定了身上的腐尸毒被徹底拔除之后,方林巖將喬家商鋪這邊的一應事務全部委托給了王五: 而王五做的事情很簡單,監督喬家這邊的掌柜在方林巖指定的價位賣出洋貨,然后幫忙收錢,再將大部分款項陸續匯給英國的宋育人宋大人。 在確定了方林巖真的是輕易的就這樣將幾十萬,數百萬的銀子拿出來抗擊日人之后,霍師傅也是大受震撼,立即放掉了藥鋪這邊的所有事務,自告奮勇的過來幫忙。 有了這兩位來輔助執行自己的計劃,方林巖則是準備去日本了,沒料到動身之前又見到胡雪明。 此時的胡雪明看起來氣色就好多了,至少不是之前滿臉菜色還被灰頭土臉毆打的樣子,他看到了方林巖就滿臉堆笑的大步走了過來,看起來真的是毫無芥蒂,反倒是方林巖看起來很是有些心虛…… “賢侄,賢侄??!” 胡雪明親密的拉著方林巖的手道: “早知道賢侄乃是人中龍風,前途不可限量……”(此處省掉兩百字) 方林巖實在是聽得有些不耐煩了,直接道: “有話就直說?!?/br> 胡雪明從懷中取出了一個盒子笑瞇瞇的道: “昨兒日頭好,我讓家里人把舊書拿出來曬一曬,忽然發現了一件東西,卻是當年四弟留下來的,我尋思這東西賢侄應該是有用的,就拿來給你瞅瞅……” 方林巖將那東西留下來一看,原來是一本叫做:《桃園集》的小冊子。 他接下來大致看了一下,發覺這玩意兒乃是手抄本,看序文就基本明白,這是當年的那位便宜老子讀書的時候,在春天和一群同窗前往某處的桃園賞花,然后一幫書生就開始吟哦寫詩。 這本小冊子,就記錄了這些書生的大作。 游園雅集這種古代party在讀書人之間是很流行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晉代的一群人在蘭亭這個地方喝酒,k毒(服五石散),吹牛逼,大寶劍,順帶吟詩。 然后他們就搞了個蘭亭集出來,不過,讓他們這個大寶劍集會流傳千古的,還是一個姓王的大佬趁著喝下去的歪嘴的勁兒還沒過,揮毫給這本集子作序,然后寫下的絕世名篇…… 很遺憾,方林巖的便宜老爹當年留下來的這個冊子非常平庸。 無論是字,還是里面的詩句品質——甚至還有“桃花紅通通,翠兒在其中”這樣的足可以驚呆座師的名句。 所以,方林巖很干脆的將這東西丟還了過去,然后搖搖頭漠然的道: “我對這個沒興趣?!?/br> 胡雪明也沒料到方林巖的反應如此淡然,因為就當下的習俗風氣來說,“先父”的文章,那肯定是要好好收著的,并且還得是不惜代價,拿回來就得感激涕零擺一桌子酒這種,怎么會像是方林巖這樣就像丟垃圾一樣? “不肖子孫啊不肖子孫!” 胡雪明在心中痛罵了一萬遍,但依然只能眼疾手快的將這本冊子接住,卻也接得手忙腳亂的,書頁都有些散落了,突然從里面掉落下來一張類似于書簽的東西,在空中飄啊飄的。 這時候,在方林巖的眼里面,這“書簽”居然是發出了淡淡的微光,他心中一動,急忙將之伸手抓住,發覺這書簽的材質不大對啊。 此時木書簽,葉書簽,絲綢書簽等等都有,但是這書簽的材質卻很奇特,看起來居然是皮質的。 頓時,方林巖的眼前出現了提示: “你獲得了神秘道具:未知的皮革?!?/br> “此道具將會觸發一個獨特的任務,此任務乃是本世界獨有的任務,可能會涉及到靈異方面,其中的兇險至少對目前的你來說存在致命的風險?!?/br> “如果你對此有興趣的話,那么請找到對這片皮革感興趣的人?!?/br> 獲得了這一系列的提示以后,方林巖呆了呆: “哎喲,這便宜老子的遺物當中,居然牽出了隱藏任務?并且看起來還比較危險?” 他來到本世界之前,也是進行了多方調查,立即就抓住了任務說明當中的一系列關鍵詞: “靈異,本世界獨有,還比較兇險……本世界此時乃是清代,而那位著名的大作家也是在清代,難道是……聊齋里面的相關任務嗎?” 在心中閃現過了這么多念頭以后,方林巖忽然發覺面前的胡雪明順眼了許多,然后很自然的上前一步,將那本《桃園集》拿了回來,順手將那“書簽”給塞了回去。 “我想了想,既然是先父的東西,那么睹物思人,我還是留下吧?!?/br> 接著方林巖又塞給了胡雪明一張銀票: “七叔將這東西保存到現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拿去吃一杯茶吧?!?/br> 胡雪明也顧不得什么體面了,當場就打開了銀票,一看之后頓時喜上眉梢,因為方林巖居然直接給了二百兩銀子。 對于他來說,本來期望的也就是個一百兩就心滿意足了,當下立即打躬作揖,不要錢的好話一籮筐一籮筐的往外倒…… …… 這段小插曲之后,方林巖就開始沿著運河從天津趕往上海,然后上海這邊就可以坐船前往琉球的那霸港,再從琉球前往日本本土的兵庫縣的神戶港。 正常情況下,從天津港直接前往日本長崎的話,也就是一天一夜的時間而已,但方林巖這么繞一大圈下來,哪怕是不惜成本外加連夜趕路,至少也是需要差不多一周的! 來到上海之后,方林巖又在這里停留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到處去問人看看那書簽的情況,當然結果一無所獲。 好在現在他不差錢,在租界里面還遇到了一家西洋醫院,于是在里面補充了一下藥物,接著便買了船票離港了。 他這一次的運氣真的不怎么樣,在路上就耗費了足足八天,這樣雖然繞了一個大圈,卻避開了此時日本的聯合艦隊巡游的范圍,可以絕對確保安全。 不過這條道路方林巖能走,舶來的大宗洋貨卻很難走了,天津港現在已經被全面封鎖,洋貨只能運到上海,然后走陸路到天津,北京。 這期間差不多兩千里陸路走起來就夠費事的了,耗費的貨運成本不說了,關鍵還是杯水車薪啊,當時一艘商船的貨物吞吐量都能達到千噸以上,這一艘船的貨運到天津/京師,都需要兩千輛馬車來裝,實在是與海運沒辦法比擬的。 至于很著名的漕運到了現在早已沒落了,早在差不多五十年之前,1848年的時候,因為京杭大運河年久失修,清政府就已經開始著手漕糧海運,要指望洋貨用漕船送進京去,那更是不可能,所以洋貨的價格依然堅挺。 這一路上的顛沛奔波自不必多說,等到方林巖的雙腳踏上了日本土地的時候,就收到了好幾個將他震得外焦里嫩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