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綜漫] 黑粉潛入立海大網球部后、[綜漫] 偵探也會打網球
烈火燒得愈加旺盛,熱浪滾滾而上,蜀兵中有弓箭手,彎弓搭箭,于禁卻仍心平氣和,那個罵人的武將顯有防備,射之不易,在旁的…… 于禁的思緒被打斷了一刻,旁邊那個年輕人,看起來有些面熟,他是在哪里見過? 抽出了兩支箭,以指隔開,第一支瞄準了那個年輕人,箭矢如風,果然正破口大罵的武將面色一慌,拎起銀槍去擋,只是那支箭原本力道不精,射得便不準,擦著年輕人的頭盔便過去了。 他終于想起來了!胡須皆白的老人頗有些為自己這尚未退化的記憶力自得,那年輕人的五官,頗像東吳諸葛瑾!一般的臉長! 弓弦拉滿,第二支箭如流星一般離了弦,穿過了那個膚色黝黑的武將脖頸。 “逸星兄——!” 于禁又抽出了一支箭,蜀兵的弓箭手終于上前,一輪齊射,箭雨襲來。 那一日應該是建安十五年春,魏武王頭戴嵌金寶冠,著綠錦羅袍,玉帶珠履,憑高而坐,下手處文武侍立,銅雀臺千門萬戶,金碧交輝,何等英豪氣! 建安三十二年秋,襄樊為蜀漢所破,胡質突圍而回,于禁戰死殉國,消息傳到洛陽時,曹真所領十五萬大軍終于穿過宛洛,直下荊襄。 而與此同時,夏侯楙在被圍困數月后,獻城投降,郭淮張郃收拾殘兵,領萬余人早一步退守潼關,等待援軍。 性無武略而好治生的夏侯駙馬無論決心,意志,還是狠毒手段都遠不及于禁,因而當城門打開時,這座在歲月與戰火中褪色的大漢都城仍殘存了幾分當年的恢弘與厚重。 炎漢旌旗如紅云一般,比烈日還要耀眼,無論是身居高位的將軍,還是最普通的兵士,親眼見到這一幕都不能無動于衷。 其中最為百感交集的是騎在馬上的季漢主帥,在穿過甕城時,他忽然韁繩一勒,停住了步。 身后跟隨的將領們不知何意,也紛紛跟著停了下來。 這位年近半百的文士下了馬,常年執毛筆、印璽、鵝毛扇的手撫上了鐵皮包裹的實木城門,那上面還殘留了一絲血跡,觸摸上去時,甚至讓他產生了一種錯覺,好像感受到了一點溫度。 那不僅是攻城的蜀漢士兵們留下的溫度,還有許多他已經再也見不到,卻總也不覺得陌生,甚至好像總在身邊的故人的溫度。 鬢發如霜的諸葛丞相忽然微微揚起了頭,在身后的將領們看來,這位十分冷靜穩重的丞相似乎有那么一瞬間將要失態,盡管他控制住了自己,而只是嘆息著自言自語了一句。 “主公……您看見了嗎?” -------------------- 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間章結束,下一章瑪麗蘇上線惹…… ==================== # 人形自走外掛期的瑪麗蘇 ==================== 第72章 62 =================== 秋風起, 天氣轉涼,你站在廊下,望著天高云淡南飛雁, 惆悵的嘆了一口氣。 “天涼了, 讓那只愛打架的鴨子破產……”你改了一下口,“給它褪個毛吧?!?/br> 憐娘忽略了你的前半部分話語,“要蒸了吃,烤了吃, 還是熬湯吃?” 從建安二十四年到現在,你身邊的侍女換了兩批, 只有憐娘還留在你身邊,某種意義上說, 她比先生待在你身邊的時間長多了。 “阿姚好像口味比較清淡?問問她?” 憐娘嘴角一翹,“您要是問少夫人的話, 她肯定會說想吃烤鴨啊?!?/br> 你一滯,好像確實是這樣的。 這位建安二十七年時娶進來的少夫人姓蒯,據說是蒯祺的遺孤, 但不是諸葛亮的外甥女,只是蒯祺一位姬妾所生,房陵被破時,這小姑娘還不到十歲, 跟著仆役從狗洞爬出去了,硬是沒被蒯祺玉石俱焚到。 而后上庸三郡安定下來, 人口普查時, 蜀漢官員便發現了這么個小驚喜, 你也不知道孟達腦子里想啥, 總而言之諸葛丞相屯兵漢中, 沒功夫處理家中瑣事時,上庸的官員就把小姑娘給送過來了。 先生后來知道這事兒,也沒太在意,就只寫信告訴你多照顧些……行吧,得虧小姑娘還比較省心,否則你就要去上庸砸孟達的大火球了。 這位名叫蒯姚的便宜外甥女生得十分清秀,你見她第一眼,就知道她的生母必定也是個刷臉吃飯的,雖然在房陵跟著仆役給人洗衣服做活受了些苦,但還殘留了不少世家女的影子,輕聲慢語,細柳扶風,只不過因為家里遭過變故,因而行動舉止小心翼翼,十分看人臉色,剛進府里時給你感覺完全是林meimei范兒。 ……考慮到她嫡母是諸葛亮的姐妹,因此你算她便宜舅母,這個《喵樓夢》的既視感就更足了。 …………這你不成了王夫人了嗎! 不過這姑娘的命比林meimei要好得多,你是放養主義者,不獨放養諸葛瞻,諸葛喬小朋友你也完全是放養著來,而丞相又不是個執著于門第的人,或者換一種說法……雖然在諸葛喬十五歲之后,益州士族十分熱心的想要嫁個閨女過來并且時時跑來探聽你的口風,但作為一個思想上的理想主義者,行動上的實用主義者,諸葛亮很不喜歡這種聯姻。 這大概就是和榮國府最大的區別,衰敗中的賈家需要強有力的姻親來幫助子弟仕途順遂,重振家族;但對于相府來說,娶什么樣門第的媳婦進門都不太重要,畢竟諸葛丞相已經不僅是蜀漢,而是本時期整個三國的第一權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