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綜漫] 黑粉潛入立海大網球部后、[綜漫] 偵探也會打網球
五月里,曹魏有增兵宛城的跡象,終于懂得謹慎一把的二爺還是憤憤然在朝廷的文書下撤兵回防上庸。朝廷與東吳終于也簽訂了新的盟約,包括但不限于減少邊境駐軍,開放邊界貿易,承認成都朝廷地位,你猜私下里還有些見不得人的東西,比如說讓東吳停止支援南中。 當然,最讓成都城街頭巷尾津津樂道的一項盟約條款是:孫權愿意將女兒嫁給劉禪,盡管季漢暗示了劉禪未來的正室之位已有人選,但東吳不在乎,甚至特別客氣的表示,當不了正妻,當側室也行啊。 晚上聽先生一邊彈琴,一邊閑聊,你吃到這個瓜感覺簡直不可置信,就算步練師這時候確實還只是側室,所生的女兒也只不過是庶女,但好歹也是吳侯之女吧!真就嫁得這么痛快? 聽到你的質疑,諸葛丞相搖了搖羽扇,“待我兄回返江東時,他便不再是吳侯了?!?/br> “那是?” “而今東吳稱臣,陛下寬仁,愿以兄弟稱之,因此……”他沖你微微一笑,“吳王?!?/br> …………艸!大漢吳王!還是雙份兒的!你要是喝茶時聽到這句話,百分百得噴對面人一臉。 后世史學家討論起這一段歷史時會說什么? 【劉備和曹丕稱王的合法性與正統性存在爭論,但孫權稱王的合法性和正統性是毋庸置疑的?!?/br>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你整個人都不淡定了,“曹丕立傀儡為帝,既無法統,又無天命,才以此收買人心,我大漢——” “我大漢而今尚需勸課農桑,補益士卒,而后方能秣馬厲兵,”他捻捻胡須,“若能還于舊都,大破曹魏,料東吳菰蘆中又有何人能為?” “先生如此瞧不起江東英杰,那江東女兒呢?” 他笑容一滯,你猜他肯定想起了讓主公有心理陰影的那位孫夫人。 但是……拿孫夫人當三國女性的戰力天花板,那可太小瞧東吳了! “我覺得……”你推心置腹的說,“這樁聯姻不太行,就孫家的教育,他家女兒恐怕與殿下不相稱?!?/br> “畢竟是名門貴女,況且孫權之女而今剛剛總角之齡,阿遲莫非還能聽說些什么?” 當然聽說過了啊,準備嫁過來的這位妹子,按年齡說有大概率是赫赫有名的全公主。哪怕諸葛亮見多識廣,恐怕他也沒見過這種宮斗政斗一起搞,對外能養男寵對內能殺姐妹的公主中的戰斗機? 不過孫權畢竟好幾個女兒呢?這樣一想,你頓感劉禪小朋友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腦袋被頂上了不可描述在玩賭命游戲,太慘了。 -------------------- 第63章 61 =================== 今天晚上的先生好像特別閑, 比起之前的加班狂魔來說,簡直讓你覺得……閑得不正常。 他先是跟你聊了聊成都城中最近流傳的一些大小事,又聊了聊諸葛瞻小朋友最近的情況, 長沒長斤兩, 以及希望你盡到母親的職責……開始為諸葛喬相看婚事。 你噴了,哪怕是按照虛歲來計算年齡,諸葛喬小朋友才十六歲??!個子都沒長全就開始忙婚事了嗎? “喬兒還未及弱冠,會不會太早了?” 他沉默了一會兒, “再過得一二年,我便要經營漢中, 屆時欲帶喬兒同去,歷練老成, 否則,恐難為良才?!?/br> 懂了, 家里再扔下一個守活寡的,而且這媳婦比你還慘,諸葛亮父母早亡, 哥哥jiejie都不在身邊,諸葛均也沒在成都做官,因此你沒啥婆媳姑嫂問題,這新進門的媳婦經年累月老公不在家, 頭上還有一個比她大不了幾歲的婆婆,外加一個滿地亂爬的小叔子, 現代社畜哪怕長年累月出差, 好歹還有幾天回家休假的時候, 這媳婦有這么個工作狂家公, 恐怕丈夫按照常理能夠休假回家團聚的時候, 也得被諸葛亮給“今諸將子弟皆得傳運,思惟宜同榮辱”了。 鑒于整個季漢集團在劉備-諸葛亮這套班子帶領下,主心骨都是理想主義奮斗狂,你這未來的便宜兒媳恐怕想找地方訴苦都難,你可記得夏侯夫人教育閨女那個“你爹是張飛,你也不能怕死”的雄壯虎烈風,守活寡算什么啦!成都一大串兒的將領夫人,五虎上將開始往下算,誰不守活寡!難道將在外還能帶著夫人去軍營的嗎!能嫁進諸葛丞相府還有什么不知足! …………想想你都替她抑郁,造什么孽呢。 “我覺得,你要是怕喬兒身子骨弱,”你盡量委婉地說,“就輕點兒使喚他,而不是讓他現在娶親?!?/br> 你這樣說,他看你一眼,捻捻胡須,無奈的笑了,“我看喬兒也還康健,經得起風霜。但阿遲既這樣說,便先相看,過幾年再議也不遲?!?/br> 好的,這個話題終于先放下了,但你看他的神情,總覺得還有什么話要說。 初夏夜里,涼亭中坐久了,身上總好似沾染了一層濕氣,丞相既不彈琴,也不散步,甚至還吩咐婢女再去煮一壺茶,大有論持久戰的感覺。 你不太能跟人打太極,所以你決定直接問出來。 “先生還有什么憂心之事?” “如今東吳雖與我重結盟約,南中之亂,恐怕不能傳檄而定?!?/br> “朝中如何?” “亦是議論紛紛,因而,我想聽阿遲有否見解?!?/br> 一只蜉蝣飛了過來,被他用鵝毛扇輕輕掃開,落在坐枰邊,你盯著那只在陰影中隱隱透著光彩的翅膀,腦子里轉了一會兒。這一次無論是文官系統,還是軍隊的中層,都未經歷夷陵之戰,軍中百戰之將比比皆是,因此如果諸葛亮不想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話,他是不必“慮諸將才不及己,意欲必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