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書迷正在閱讀:那個可愛室友背地里居然!、和前男友穿到七零、撿到小夫君、暗火纏頸、眉飛色舞(ABO NP文)、狗尾巴、[歷史同人] 瑪麗蘇和三國和金手指、[綜漫] 黑粉潛入立海大網球部后、[綜漫] 偵探也會打網球
而且他要追究那人的過錯,也并非是要殺頭或者別的什么嚴懲方法,而是想要“招安”,一來這法子求穩,不會挑動當前朝廷的體系,也不會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傷害和動蕩,二來么,這些私鹽販子能低價供給那么多的鹽,身后必定是有穩定的供鹽渠道,如今朝廷的鹽引都是從各處沿海收集的,量大,價卻也貴,還不怎么穩定,沿海都有臺風,很容易折損。 皇帝想把鹽引渠道把握在自己手里。 顧明月一聽,頭一個反應:“那就不就是找了個替罪羊嗎?這個私鹽販子沒了,難道那些人不會再找下一個?” 要她說,這皇帝也忒會粉飾太平了,這樣一味縱容下去,背后的那些人還不知道會高興成什么樣子,這種事情一旦皇帝的態度軟化下來,那些人知道不會被嚴查,只怕要更加囂張。 誰知石青楓苦笑:“何止是替罪羊?皇帝連這鹽販子都沒打算嚴懲,用的是招安?!?/br> 他提起剛剛那行人:“那不就是江南來的?” 顧明月恍然:“我說呢,聽口音不像中京的,難怪他們問些有的沒的?!?/br> 才剛她叫伙計幫忙打包那些吃的,那些人閑著沒事干,便找她問了一些問題,沒有問她生意做得如何,反而問些鹽價、調料成本,她也沒當回事兒,中京城的鹽價大家都有數,她是開鋪子的,用的鹽多,買得多了偶爾會便宜一些,但也便宜不到哪兒去,官鹽么。 她便如實告訴了那幾個人,還以為他們只是隨口問問,原來是“打探敵情”來了? 石青楓便笑:“這哪算什么敵情?只是你往后警醒一些,這些人手里頭有人還有武器,誰知道會鬧出什么事兒來,你開個不過是個小鋪子,能不得罪就別得罪人,保證自個兒的安全為先?!?/br> 顧明月點頭應下:“那那個招安到底又是個什么說法?” 她只聽說過土匪招安,原來在河源村的時候,離得挺遠的一座山上有一窩土匪,那會兒的縣太爺就是冒險去招安了。 石青楓說他也不是特別清楚:“我只聽了幾耳朵,這事兒也輪不到咱們做決定,底下議論的人都很少,有些人說是給那私鹽販子找了個官兒做,叫他以后還販鹽,只是價格得和朝廷的鹽引一樣,還得交鹽稅?!?/br> 顧明月疑惑:“這種條件?那販子還同意了?” 石青楓聳肩:“能不同意么?證據捏在朝廷手里,他要是不干就得被砍腦袋,后頭的人未必會保他,他倒了,換了旁人來賣也是一樣的?!?/br> 他手里倒是有人有武器,可要是朝廷真動起怒來,他未必能扛得住,彼此都選擇了一個傷害最小的折中的法子罷了。 說是這樣說,可但凡心里有成略謀算的人都知道,這事兒聽起來怎么都不太靠譜。 顧明月不太懂,但她關心另一件事:“那這不會對寧大人有什么影響吧?畢竟最開始的時候可是他去查的案子?!?/br> 要是對寧懷誠有影響,那豈不是會牽連到她們家姑娘? 石青楓搖頭:“短期內肯定不會有什么影響,以后么……未必?!碑吘範窟B的人屬實有些多了。 如今證據都捏在皇帝手里,消息又都是寧懷誠查出來的,除了他沒人過手,誰也不知道他查到了哪個程度,他保密做得好,放到明面上的就只有私鹽販子一個,那些官員名單一點兒聲也沒漏出來,是以那些人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牽連,不知道自己是否暴露。 短時間內,他們是不敢做什么的,有時候不動就意味著不出錯,若是動了被皇帝抓到把柄當成了出頭鳥,那才叫冤。 顧明月總算聽懂了,合著那么多人都參與進去了,又不想叫別人知道,又怕自己被查出來。 和有些府里頭那些刁奴也差不多了。 她忽然說:“那人官老爺們瞧著好像比咱們風光,還瞧不起咱們,真論起來不還是奴才么?不過是比咱們地位高些的奴才罷了?!?/br> 興許這天底下也就只有皇帝一個人不是奴才。 石青楓默默地看向她。 他沒覺得這話有什么不對的,他只是在想,明月從什么時候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呢?依稀記得小的時候他們還是擔憂著吃了這頓沒下頓的孩子,到了后來被賣進姜府,他們又開始擔心自己掙不到足夠的錢,為著生計奔波,再后來他去了邊關,回來的時候才發現,明月好像一夜之間就長大了。 她擺脫了奴仆的身份開始做生意,如今又說出這樣“驚世駭俗”的話來,和旁人完全不一樣。 他不知道顧明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你怎么會這么想?” 顧明月沒發覺有什么不對:“難道不該這樣想嗎?我覺得我說的沒什么不對的,我們是奴婢,要揣度上頭主子們的心意,那那些當官的不也一樣嗎?都得忖度皇帝老爺心里在想什么?!?/br> 她嘆口氣:“至少我們不用擔心朝不保夕,沒了性命?!?/br> 雖然姑娘那天沒有說什么,可她分明能感受到姑娘的擔憂與彷徨,寧大人簡在帝心尚且不知道前路如何,那其他人呢? 思及此,她忽然又感慨起自己的好運來。 石青楓沒說話,只靜靜看了她一會兒,還沒來得及反應,便被身后的下屬推了一把:“大人,該走了!” 他慌忙回神,這才反應過來:“誒!你說的是!那什么,晚上我娘說要做紅燒rou吃,讓我叫上你,你記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