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繼母后,我改造全家種田忙 第522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了德妃的meimei[清穿]、入戲(作者:妄鴉)、大明崇禎最后的忠臣、穿越女主的小丫鬟、那個可愛室友背地里居然!、和前男友穿到七零、撿到小夫君、暗火纏頸、眉飛色舞(ABO NP文)、狗尾巴
他說的一口方言,見秦瑤神情微楞,才反應過來對方可能聽不懂,忙換了一口帶著濃重地域音調的官話,又重復問了一遍。 秦瑤這次聽懂了學政二字,抬手往西南向一指,“往前看到岔道再往右,然后你再去問那邊的人吧?!?/br> 京城坊市四四方方,街巷繁多,又多長得一模一樣,她怕指多了這人直接走迷路。 老伯也不好多問了,道了謝,往西南向去了。 可他才走一百米,就被突然疾馳而來的貴人車駕嚇得跌倒在街邊。 旁人見多了這樣的事,完全沒人管。 那老伯又氣又疼,好不容易爬起來,車駕已經沖出去很遠,他張了張口,終究沒敢生事罵出來。 秦瑤只覺得緣分這個事,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說也說不清楚。 她明明看著那老伯起身后朝正確方向去了。 可等她閑逛了一圈,居然又在另一個巷口遇到了他。 這會兒老伯身旁還多了兩個年紀三十多的年輕男人,看衣著打扮,都很體面。 但風吹過不小心露出的內里舊薄衫,還是暴露了他們的真實情況。 已經卷起毛絮的麻制內衫,應該是穿了許多年不曾換過。 三個人好像都迷路了。 兩個年輕的不太舍得下面子問路。 因為這一路過來,遭受的白眼太多,有些畏了。 在家鄉,他們是舉人老爺。 可到了京城,隨便來個人都有做官的親戚,幾個舉子扔進河里都翻不起丁點水花。 老伯到底年長些,經驗老道,扭頭去找人問路。 只是旁邊都是做生意的小販,他又不買人家東西,人家自然不耐煩答。 揮揮手示意他一邊去,別礙著做生意。 就是這一回頭,老伯眼前一亮。 “姑娘!又遇見你了!” 秦瑤露出一抹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走吧,我帶你去?!?/br> 正好去一趟京兆尹,瞅瞅劉季把事情辦妥了沒。 眼看老伯把秦瑤領過來,兩個青年男人是既驚喜又羞愧。 二人客氣道:“麻煩姑娘了?!?/br> 秦瑤微頷首,沒有多說什么,走在前面領路。 三人背著行囊跟在她身后。 走著走著,秦瑤耳邊傳來“咕?!币宦暩鬼?。 這聲音好像能傳染,一聲響罷,另一聲又起。 秦瑤回頭看去,老伯和兩個青年男人,臉都尬紅了。 秦瑤抬頭望天,已是正中午。 “沒吃早飯???”她問。 三人齊點頭,老伯解釋:“初來乍到,學政司那邊沒登記好,心里便一刻不敢放松,只想著先將考生認證辦妥再尋一住處自備飯食,沒想到京城里這般大,走了一上午還沒能走出這條街?!?/br> “老伯還備了飯食?”秦瑤有點好奇。 她沒見過古代赴京趕考的考生,還以為大家都是準備充分才來。 適才見了這三人,才想起來,這里既無導航,也無網友各種攻略可共享。 有學問者人人為私的時代,若不是師徒門生,普通人單是離家來京,便已是極不易。 再成功走到京城的,更是經濟、體力、智力中的佼佼者。 果然,老伯反手指了指自己背上行囊說:“在下備了些家中帶來的五谷,初來乍到,容易水土不服,但有家鄉五谷就不怕了?!?/br> “而且自己做飯食,也能節省許多銀錢?!?/br> 老伯大大方方的,秦瑤聽著只覺得十分有趣。 另外二人顯然比較好面,不說舍不得吃這路邊攤子十幾文一碗的面湯,只說忙忘了。 “不急不急,先將事情辦妥再說?!倍藰泛呛钦f。 只是肚子還是不爭氣,發出咕嚕嚕的叫聲。 秦瑤聳聳肩,便將手里拿著逛街吃的小點心遞給老伯。 反正那兩人也不急。 老伯忙推遲,“這怎好意思?!?/br> 秦瑤:“沒事,嘗嘗味道,應該挺不錯?!?/br> 眼看她放下食袋便往前大步走去,老伯莞爾一笑,道了聲謝,趕緊跟上。 小點心氣味兒饞人,老伯腹中饑餓更是好胃口,拿起便吃。 里面的點心也卻如秦瑤所說,味道挺不錯的。 光聞味兒的另外兩人,隱約有點后悔死要面子。 老伯吃了兩三塊兒,腹中饑餓感壓下去后,便將剩下的包起來放入行囊,留著下頓再吃。 有秦瑤帶路,三人終于來到學政司府衙門前。 這邊已經排了兩條長隊,全是前來赴考的讀書人。 這還是第一批到的呢,就有四五百人了。 接下來還會有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直到二中旬,答題空白卷糊名結束。 秦瑤估算了下,明年那場春闈,考生估計有三四千人! 這應該是盛國成立之后,春闈考生最多的一屆了。 競爭相當激烈啊。秦瑤暗嘆。 把老伯三人送到地方,秦瑤就走了。 去往京兆府衙的途中,看到了國師府的馬車朝學政司那邊駛去。 車駕從秦瑤身旁駛過,趕車的孫江小聲往車內提醒了一句。 車簾打開,司空見卻只看到秦瑤白色的背影。 這次春闈,由禮部尚書與國師共同協理,圣后擔任主考官。 當時這消息傳出來時,京都百姓們飽飽的吃了一口大瓜。 但和上次祭地母不同,這次居然沒有任何反對的聲音。 有人說,圣后夜訪齊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動了老相爺,得到了大部分新興世家的支持。 所以這次才沒有人跳出來大聲反對。 第770章 天下第一幸福人 當然,老派門閥世家這期間各種小動作不斷。 但總的說來,事情進展十分順利。 也有不少人覺得,是大儒公良繚在賽場被刺殺后,雖暫時脫險卻因‘驚懼而死’,讓某些人看見了與圣后做對的下場。 惟恐步了公良繚后塵,適才嚇得不敢再出聲。 加上豐王被慘殺,百里家那邊的聲音已經弱得快要發不出來。 今年除夕,圣后親妹韓國夫人兼鎮西大將軍徐文巖,圣后親弟小國舅鎮國公兼鎮北大將軍徐文聰,都將攜帶家眷回京述職。 就徐家那幫不講道理的莽夫莽婦一來,誰還敢和圣后說個不字? 而且最近京中隱隱有不少關于帝后當年發家的野文傳出。 文中說道,本是夫妻共謀江山,奈何丈夫棄妻先稱王。 說什么這天下本是徐家打下來的,卻被百里家先奪了去。 如今百里家式微,徐家將要奪回本該屬于自己的天下。 坊間里這些野文,老百姓們聽得那叫一個津津有味兒。 有心之人卻從中嗅出了朝政大變的前兆。 不過眼下朝局雖然動蕩,但百姓們過的日子卻是越來越好。 盛國的整體構架,一直都非常穩固。 皇室內斗歸內斗,心里卻也還記著一點點普通百姓的死活。 秦瑤就喜歡會顧老百姓死活的上位者。 老家來信,今年糧稅降低了,回到了前年的水平,大家手里糧食多了幾斗,都很開心。 盛國拿下天下后,一直不曾大興土木。 直到今年,南地有澇,這才著手重整南方河道、修建水庫。 為避免貪污暴吏出現,朝廷特意派了以正直聞名的崔御史擔任南方河道水司。 對服徭役的百姓來說,只要他們能干正常量的活兒,吃到正常的飯食,修河道這種利在千秋萬代的事,也是可以很積極的。 以小見大,看看寬正坊里已經升官兩級的王瑾和隔壁鄰居齊御史,秦瑤覺得老百姓的日子很有盼頭。 所以她才不管上層斗得你死我活。 只要最終人選里有百里家或是徐家的人,盛國百姓就還能有好日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