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繼母后,我改造全家種田忙 第353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了德妃的meimei[清穿]、入戲(作者:妄鴉)、大明崇禎最后的忠臣、穿越女主的小丫鬟、那個可愛室友背地里居然!、和前男友穿到七零、撿到小夫君、暗火纏頸、眉飛色舞(ABO NP文)、狗尾巴
白善一喜,“瓜熟了?” 見秦瑤笑著點頭,忙把錢匣子合上,讓伙計先收攤,領秦瑤去旁邊水攤,點了兩碗最便宜的涼茶。 他客套道:“這些果子不過是賺幾分辛苦錢罷了,沒什么賺頭的?!?/br> 秦瑤信他才怪。 辛苦確實是辛苦,畢竟是在古代搞長途貨運,路途艱辛難免。 可這其中的利潤也是巨大的,不說賺兩倍吧,一倍也是有的。 不過別人的生意不多過問是規矩,秦瑤說起村里今年的涼瓜收成,問白善什么時候有空過去親自看看。 “你上次托人告訴我,有多少涼瓜你都收,還算數吧?”秦瑤試探問。 白善喝了兩大口涼茶,把剛剛吆喝干的嗓子滋潤滋潤,這才頷首笑道:“算數的,不過量大了,價錢我肯定開不到去年那么多?!?/br> 秦瑤早有心理準備,“行,那你哪天來?” 白善算了算時間,又看了看日頭,剛中午呢,“那就今天吧!” 秦瑤非常樂意,“那現在就走?” “哎哎,喝完這碗涼茶啊?!卑咨平械?。 秦瑤嫌棄的撇撇嘴,“我不渴?!?/br> 行吧。白善拿起她那碗動都沒動的涼茶,一并干了,一滴都不浪費。 白善回住處去牽馬,秦瑤出城駕車,兩人在城郊匯合,一塊兒往劉家村駛去。 半下午抵達村里,秦瑤讓各家摘了瓜拿到村井那處匯合,好給白善估價。 這日傍晚,小小的村莊異常熱鬧。 家里種了瓜的,抱著自己的精心挑選出來的瓜期待又忐忑的等待白善估價。 家里沒種瓜的,就端著飯碗過來吃瓜湊熱鬧。 小孩們最開心,每破開一個瓜,等白善拿起一片之后,秦瑤便會把瓜拿給他們分吃了。 村里每個小孩都有份,有些吃了一片還能蹭到第二片,整個傍晚,村里都是孩子們開心的歡笑聲。 不過價格出來之后,幾家歡喜幾家愁。 秦瑤家的和劉糞蛋家的,二十文一斤。 劉老漢家的十二文一斤。 余下的全部十文一斤,還是看在秦瑤的面上才給的價。 要不然這些歪瓜他真是不想收。 不過如果是十文一斤的話,賣到遠點的鎮子,因為沒有競品倒也能有些賺頭。 可能是去年秦瑤家西瓜賣了三十文一斤給村里人帶來太大期待,突然面對降低了三倍的價格,一時間有點難以接受。 瓜種得多的,也就答應了。 家里瓜少的便決定自己賣。 但多多少少還是有幾聲抱怨。 殷樂譏諷道:“雖說今年遇到大雨,天公不作美,但同樣的種子同樣的雨,為什么別人劉糞蛋就能種出二十文一斤的?你們自己用了幾分力氣種出來的涼瓜自己心里有數?!?/br> “況且十文已經不低了,都是些歪瓜,看著就不好看,能賣上錢就謝天謝地吧?!?/br> 抱怨的村民頓時黑了臉,但也知道是自己不如人家劉糞蛋上心,沒什么好說的,認了。 等到白善帶車前來收貨那天,銀子真切的落到手中,村民們再也沒有任何抱怨,并暗暗決定來年好好把這涼瓜種出來,爭取也能賣到二十文一斤。 劉糞蛋家種出一千斤,二十文一斤算下來就是二十兩銀子。 錢捧到手里,劉糞蛋人都呆了。 村民們也看傻了眼,居然這么多! 今年沒去領瓜種的村民簡直腸子都要悔青。 張氏種了兩畝瓜地,因為遭過大雨,后續努力拯救也只有一千三百斤,十二文一斤,得銀十五兩六錢。 這可是一大筆進項了,張氏喜孜孜的,忍不住對正好休沐歸家的劉肥催婚,“這聘禮都有了,你小子到底看中了哪家小姐?娘這就給你提親去!” 正在吃瓜的劉肥聞言,渾身一抖,丟下瓜皮,捂耳逃離現場。 身后還跟著大郎兄妹四個和金寶金花大毛幾個孩子,外加小來福等一眾村里半大姑娘小子,長長一串,看得村里人哈哈笑。 “還是個孩子呢,急什么?!弊彘L調侃劉老漢和張氏。 劉老漢自己都沒忍住笑出了聲,氣得張氏暗暗給了他一錘,朝秦瑤那點點頭,轉身暴走歸家。 秦瑤好笑的搖了搖頭,繼續幫村民們稱重算賬。 這次種瓜的村民最少也有二兩銀子入賬,最多的就是劉糞蛋,入賬二十兩。 秦瑤自家五畝地留下半畝自己吃,剩下的都賣了,得銀七十二兩整。 瓜賣掉,集資入股的事重新提起,一切就變得順其自然。 村民們積極參與,買不了一股的便兩三家湊齊一股,最后總共籌得銀子二百零八兩。 秦瑤自己再掏一千兩,一共一千二百兩投入,文具廠全面升級正式開啟。 第522章 豐收 中元節一過,整個開陽縣的農人便都忙碌起來。 田野間那一片可人金黃,提醒著辛勤耕種的農人們,收獲的季節又到來了。 整個文具廠七成的工人都請了豐收假返家抓緊時間秋收。 余下三成拿了雙倍月銀的工人,仍在堅守崗位。 作為仕女匣的主要管事,蕓娘今年秋收依舊留在廠里負責新品的出貨工作,以確保首批一百只仕女匣能夠如期完成交貨。 有宋瑜在負責廠里的經營,秦瑤今年是找不到不下地的借口了。 不過自己難受全家都別想逃過。 除了得給大家伙洗衣做飯的李氏,還有要放牛馬的小來福,余下的殷樂、大郎兄妹四個,通通下地。 此時此刻,頭頂烈日在稻芒的無情摧殘下,手持鐮刀不斷重復收割動作的兄妹四人,開始懷念起家里無比‘慈愛’的老父親。 倘若是阿爹在家,今年田里的稻子應該就輪不到他們來收了。 兄妹四個暗暗對視一眼,阿爹離家的第四十五天,想他......回來干活。 李氏挎著做好的午飯來到地里,已經被日頭曬得頭皮將要炸裂的殷樂立馬丟下鐮刀迎了上去。 美其名曰,東西太沉,幫忙接一接。 籃子上的紗布一揭開,殷樂驚喜大喊:“師父,有涼瓜飲!” “什么什么?”三郎蹭一下鉆過來,“哇!是涼瓜飲!” 李氏可憐的擦擦三郎腦門上的熱汗,招呼大郎二郎四娘都過來歇一會兒。 “夫人,您也來休息.....”沒等李氏說完話,秦瑤已經一個閃身來到跟前,當先拿起殷樂倒好的西瓜汁狂飲。 李氏無奈失笑,蹲下來將紗布鋪開,擺上飯菜。 收稻是個體力活,這兩日一日三餐都有rou食,今日午飯做的是紅燒rou和青椒炒雞蛋,還有一甕白菜豆腐湯。 rou和蛋都是超大的份量,絕對管夠。 豆腐湯提前晾過半個時辰,這會兒溫度已經全部散去,喝起來正好涼涼的,十分爽口。 李氏把飯菜一一擺好,秦瑤母子幾個便像是餓死鬼投胎一樣,一腦袋扎進飯碗里。 這般維持到吃完大半碗飯,心里的空虛得到滿足后,這才慢下來,乘著草棚子帶來的陰涼,吹著河邊吹來的風,邊吃飯邊欣賞自己這兩天的勞動成果。 家里五畝地,已經收了一大半,今天下午再做半日就全部收齊了。 就這還是母子幾個做半個時辰歇息一刻鐘的速度,換做別家,這會兒早收完七八畝地了。 午飯吃完,休息一會兒,把西瓜汁全部喝光,秦瑤這才招呼著孩子們和徒弟繼續下地干活。 殷樂帶著大郎二郎負責割稻,三郎四娘負責把稻子用稻草綁成一把把,秦瑤便就地將這些稻子用護桶脫粒下來。 如果她干得快,就會拿起鐮刀加入收割的隊伍。 如此忙活到傍晚,歷時兩天,家里五畝水稻收割完畢。 接下來便是曬谷。 后院擴建已經竣工,宋瑜一家三口中元節前搬了過來。 現在家里的地面都鋪上了青石,幾間主要臥房也都墊了木板,整齊又干凈,孩子們都覺得屋子變得更寬敞了。 家里有了寬敞的后院,秦瑤在秋收前到鎮上一口氣買拉回六張曬席,現在全部鋪開,能把今年新打出來的谷全部曬完。 在三成良田精耕,七成中田粗耕的種植戰略下,今年劉家村的整體收成比去年多了一成。 精耕的那些田,至少也有四百三十斤的畝產量。 更多的,比如劉大福家的,良田加上精耕細作,其中八畝居然達到了五百三十斤,超過了秦瑤家當年創造的畝產記錄。 反倒是秦瑤家今年的畝產比去年降低了很多,還達不到五百斤,五畝地一共得糧兩千三百斤。 當然原因也很簡單,誰讓她把家里五畝地拿給各村鎮的里正村長們當成體驗田了呢。 家里的谷子留給殷樂和孩子們盯著,秦瑤馬不停蹄趕到了鎮上。 秋收之后便是征稅,對于整個盛國而言,再也沒有什么能夠比這件事更重要。 為了確保各地糧稅能夠完整的收上去,盛國制定了非常精密的稅收收繳程序。 負責各地稅收的司倉官在正式秋收之前便開始給下面各州縣下派了征稅任務。 秦瑤這個小小村長,在這場稅收活動中,將要擔任起非常重要的基層組織角色。 稅收是從下至上,一級一級上交,而各個村落,便是稅收的起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