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繼母后,我改造全家種田忙 第64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了德妃的meimei[清穿]、入戲(作者:妄鴉)、大明崇禎最后的忠臣、穿越女主的小丫鬟、那個可愛室友背地里居然!、和前男友穿到七零、撿到小夫君、暗火纏頸、眉飛色舞(ABO NP文)、狗尾巴
所以縣試算是一個對所學內容的入門級檢測,檢測通過,才能獲得科舉的入場券。 至于之后的,再說吧,先把教科書抄下來才是當務之急。 書院有現成的書,但并不會給每個人都發一套,學子想要拿回家復習,還得自己買或者去書局抄借。 要想學得過別人,課堂之外的時間才是重點,所以有一套自己的書籍是必不可少的。 更何況劉季現在這個情況,她必須給他開小灶,要不然怎么卷得過同期那些讀了好幾年的學子? 說干就干,秦瑤立馬重新給家里人安排了新的任務。 從現在開始,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三郎四娘還太小,劉季代洗。 正在裁紙為抄書準備的劉季不服的問:“為什么不是娘子你代洗?” 秦瑤轉動手腕,骨骼發出咯咯的脆響,“沒有為什么,不服你就給我死!” 劉季敢怒不敢言,心中小人仰天狂嘯:還有沒有王法! 秦瑤看他把紙都裁歪了,一腳踹過去,“仔細些,紙不要錢???” 劉季咬著下唇,兩眼淚汪汪,手上動作慢了下來,也仔細了不少,再也沒裁歪過一張紙。 秦瑤簡直對這人無語,一天不挨揍渾身發癢的賤骨頭,看看,這不就能做得很好嘛。 “咳咳”清了清嗓子,繼續做安排。 每個人都承擔了自己的那份家務,那家里剩下的就只有水磨坊和喂雞。 秦瑤安排兄妹四個,大帶小,兩人一組每天傍晚去取一次箱子,水車有問題她維修。 洗碗喂雞也是大帶小,兩人一組,一人一個星期,輪著來。 而她,就負責前院兩片菜地、后屋新墾兩分菜地,以及田里的活。 現在田里的活也很輕了,水稻已經進入穩定成長期,田里的水量保持住就行。 而且她們的地本來就靠河,用水比別家方便,每天得空去看一下,鋤鋤雜草,注意蟲害就好。 一切安排就緒,一家六口,各自忙碌起來。 秦瑤每天晨練完,就會去田里看一眼,看完回到家,劉季正好做完早飯。 一家六口一塊兒填飽了肚子,大郎便帶著四娘把碗筷收拾先放到大木盆里,攢著晚上吃完再一塊兒洗。 劉季則在收拾出來的桌子上,開始抄書。 他的字也難看得很,不過就比秦瑤好一點,能寫出小字。 秦瑤一開始還想兩個人一起抄書,速度能快一點。 可惜啊,她寫不來這些小楷,遂放棄。轉頭去裁紙,裁完正好去料理一下菜地,把晚上的菜摘回來,洗好放灶臺上,方便劉季直接下鍋。 因為廚師忙著抄書,中午這頓就將就一下,用早上的剩菜煮點燙飯,或者是下面吃。 中午午休一小時,養足精神,下午繼續干活。 秦瑤和四個孩子這個時候就比較閑,所以她拿起那本啟蒙圖鑒,給四個小孩授課,打打基礎。 自從知道自己有機會去學堂上學,兄妹四個在學習上,明顯上心了不少。 家庭會議那天,他們聽秦瑤說了科舉一事,這才知道,讀書竟有那么多的好處,而明理會算賬,只是其中極小的一個好處。 原來讀了書,就能參加科考,考中了秀才,就不用繳賦稅,還能免除徭役。 而考中了舉人老爺,那就更不得了,族親都能受到庇佑,還會有很多人送錢送地,吃喝不愁,穿綢戴銀。 倘若能考中進士,便可做官,從此就不再是泥腿子,而是士。 是士農工商里的第一等! 后娘還跟他們說,不管能不能做那第一等,首先要把書給讀好,因為那是普通人改變命運,唯一的機會。 二郎向來就是兄妹四人中最會為自己算計的,發現了這等對自己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哪怕他不喜歡背書,也逼著自己背,提前背。 于是秦瑤很快就發現,二郎有當卷王的潛質,卷得他爹都擔心自己要被兒子壓一頭。 第91章 下河村來人 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全村人突然就知道了秦瑤要重新供劉季回書院讀書的事。 村里人議論紛紛,男人嫉妒羨慕劉季,居然能遇到這樣的好事。 女人們則想不通秦瑤為何要對劉季這個混球這般好。 當然,也有嘲笑夫妻兩異想天開的,以為讀書就能考上功名啦?多的是讀到七老八十連個童生都考不上的,把這事當個笑話看。 劉家老宅炸開了鍋,劉老漢和三個兒子就這件事討論了很久,反倒是何氏和挺著大肚子的邱氏,趁著去菜園子摘菜的功夫,來到秦瑤家水磨坊里找她。 “弟妹,外頭傳的是真是假?你當真要供老三繼續讀書?你圖什么???他那人要是肯下功夫,早就不是這般模樣了!”何氏著急的質問道。 邱氏也急,不過性格要穩重些,先找個地方坐下,才扶著肚子,語氣平穩的說: “這讀書花費就不說了,家里本來就只有你們兩個大人,老三這一走,地里田間的活只你一個人怎么干的完?” “是,我們都曉得你力氣大,可咱們力氣大歸大,沒人說就得力氣大的人包攬全部,弟妹,你可別犯傻,到時候得不償失?!?/br> 秦瑤好端端在水磨坊里修整石磨呢,這磨一直高強度的運轉,凹槽紋路有點磨平了,得重新打一下,才好用。 冷不丁來兩個人,跟她說起這些話,心里咯噔了一下,“大家都知道了?” 何氏和邱氏點點頭,“全村女人都知道你犯傻了!” 秦瑤內心波動了一瞬,但很快就鎮定下來,手上動作不停,示意邱氏再坐遠點以免誤傷,淡定說: “這事我們全家都已經決定了,劉季什么性子大家都知道,指著他在地里刨食那絕對不可能,所以我想來想去,還是讓他去讀書,興許還能有點意外收獲?!?/br> 說著,眼角余光瞥見兩位嫂嫂擔憂得站了起來,沖她們淺淺一笑,“你們擔心的那些,我心里有數呢,我自有辦法對付他?!?/br> 何氏不太信,“當真?” 她其實最擔心的是老三會到外面鬼混,到時候辜負了秦瑤,這個家絕對要散。 邱氏擔心的也是這個,好不容易看著老三安分些,家里輕松一些,誰也不想變回原樣。 有三弟妹在,兩家和和睦睦,多好啊。 秦瑤當然能看出兩位嫂子的小心思,人多為自己想不是錯,不過也不能說她們對她就沒有一點真正的關心。 人性是復雜的,秦瑤完全理解,換她是何氏或是邱氏,她也擔心。 畢竟在宗族社會之下,血緣親族關系甩不開,劉季這根攪屎棍,確實會波及到親族。 但反過來想,他要是好了,親族也能享受到他帶來的好處。 秦瑤就是這么跟兩個嫂子說的,說得兩人差點信了她的邪,幻想劉季要是得了功名,她們就成秀才老爺的嫂子了。 秦瑤見二人暈暈乎乎,趕緊把她們打發走,還托兩人回老宅那邊說一下,都別勸,她主意已定。 這邊剛送走兩個嫂子,那邊村口又來了兩個外村人。 其中一個還是眼熟的,有人認出來,好像是時常和劉老三混在一塊兒的下河村人,似乎叫順子還是什么的。 秦瑤重新鑿好了石磨上的紋路,就有村里人擔著糧食過來磨,兩人互相點點頭打了個招呼,各自忙去。 秦瑤沒回家,打算先去田里逛一逛,剛過橋,就聽見一聲激動大喊: “嫂子!嫂子是我順子??!” 秦瑤聞聲抬頭看去,就見順子領著一個陌生青年男子朝自己這邊興奮的跑過來。 陌生男子稍后幾步,順子先上前,把來人身份告訴了秦瑤。 原來是下河村村長的兒子王禹。 秦瑤微笑點點頭,跟對方打了個招呼。 那邊也沖她笑了笑,驚喜的指著河對岸的棚子,“那就是你家水磨?” 秦瑤頷首,“對?!逼骋婍樧記_她眨眼睛,笑著又道:“過去看看嗎?” 王禹說好,抬步就走。 順子跟在秦瑤身后,小聲跟她講,他們下河村村民知道劉家村有個水磨特別好用,打算湊錢一起建一個,所以找秦瑤取經來了。 秦瑤一挑眉,那這可是一筆大生意啊。 王禹來到磨坊里,正好有村民在那用磨,見那水磨自己轉得呼哧呼哧的,比人磨得還快許多,人只需要在旁邊盯著,根本不用上手,又新奇又羨慕。 那村民奇怪的看向秦瑤,秦瑤解釋:“他是下河村的,村里也想建水磨坊,過來看看?!?/br> 村民一聽,原來是這樣啊,熱情的笑著讓王禹湊近點看,看看這磨多好使。 “秦娘子這輪磨啊,那是又大又快,一擔糧食半個時辰不到就能磨完!” 王禹吃驚的問:“半個時辰不到就能磨一擔?” 村民笑答:“千真萬確,誰哄你誰不是人?!?/br> 光是看這磨盤,就比別人家的大,磨的糧食肯定就比別人家更多。 下河村那地方富啊,秦瑤可不想放過,領著王禹來到水車前,跟他說: “你看這個水,我這落差并不大,就有這么強的動力?!?/br> “下河村我經常去,中間那段河有個一兩米的高低差,要是直接在那個位置建一個水磨坊,動力比我這可大多了,同時用兩張磨一張碾都沒問題?!?/br> 村里共建,下河村人口又多,那只一個水磨又怎么夠呢? 秦瑤積極推薦下河村利用好天然的河道,直接一步到位,弄個大磨坊。 她說得天花亂墜,把一個水磨坊說成了仙家工坊一般,王禹根本頂不住,激動追問: “那這樣一座綜合磨坊做下來,需要花費多少銀錢?” 秦瑤心里算盤打開,假意為難的說:“這個就不好說了,熟手做和新手做對材料的損耗不一樣,就算是我們村的劉木匠和我親自來,最少最少,也要十五兩?!?/br> 順子聽見這個價格,倒吸一口涼氣。 不過王禹表情卻沒有太多震驚,似乎還能承受。 畢竟是合資共建,他們下河村人多,也比其他村富裕一些,六十五戶,分下來,一戶二錢銀子多一點,想來也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