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書迷正在閱讀:出息的梨子、豪門老公讀心后我爆紅了[穿書]、六零之當嬌妻不當寡婦、帳中婚、他要像一棵樹、我教日月競風流【nph】、成為海島文小炮灰[七零]、重回九零:簽到系統帶我躺贏、穿成繼母后,我改造全家種田忙、穿成了德妃的meimei[清穿]
富華村這兩年是一點點地走入市區人民的視野,先是興安紅心火龍果的種植地就在興安鎮富華村,在購買的紅心火龍果紙箱上都會寫上具體地址,成箱買的人想不知道都難。接著就是陸續有人去富華村旅游,聽說到當地自己摘的水果賣價比外面買的便宜,那里吃得玩得也不少,是退休沒事干的老頭的養老圣地?,F在就是市領導也去視察了,而且富華村正在建酒店搞基礎設施,讓來旅游的人更舒心。 靠著口口相傳和紙媒的力量,可以說,現在富華村在興市已經是小有名氣了。 村頭的那些商鋪正在裝修中,而陳明生的酒店也終于開始動工了。 十五個商鋪和一個酒店都在一排,后面鄰著池塘邊,左邊是村里的曬場,前面還是一大塊空地。不算上酒店,十五個商鋪的長度正好是四十八米長,這里就被簡單粗暴地命名為“四十八米街”。 今年村里留下來的人更多了,除了外出讀書的,青壯年還出去打工的只有四、五個,剩下的都留了下來,而原本就留在村里種地的莊稼漢也多了賺錢的活。 眼看著三月就要到了,是個適合播種、移栽的好時節。 陳霖又開廣播“喂喂喂”了。 今年陳霖和陳明生重新簽了承包合同,改成十年,一次性付了三年承包費五萬四。村里年底還賣了蓮藕和魚,也有一筆錢?,F在開會就是要討論這筆錢怎么花。 說是討論也不對,陳光山拿著陳霖列出來的計劃一項項地念,最后由大家舉手投票。 這次開會,陳霖往后一看,竟然有一半是三十歲左右的青年人,也有不少退下來了的“前任當家人”拿個小板凳坐后面聽。他們這些青年人像是村里的新鮮血液,帶著富華村尋找新世紀的發展之路,而上一輩的人就默默坐在后面,作為他們的支撐。 既然要搞旅游,就不能只是開發他們現在已有的資源,他們還得自己創造資源。 種上各種花吸引人,春天開花的油菜花、櫻花;夏天開花的向日葵、薰衣草、馬鞭草、波斯菊;秋天時各家的三角梅仍一簇簇地綻放在墻角,把山里的野生核桃和香菌圍起來作為采摘點;冬天......冬天暫時只想到了冬櫻花。 從他們村尾順著小盤江沿岸往下游走大概五百米到了溫泉村的村尾,有三處小水潭,那里有溫泉眼,冬天還能泡溫泉。 溫泉村的人口只有富華村的一半,他們村里人住的地方離村尾隔得遠,小時候有小孩溺死過在水潭里,所以那里被圍起來,不怎么準人過去。 陳霖把她這三年多陸續完善的富華村地圖給拿了出來。上面密密麻麻的實際種顏色的彩色筆做標注,哪塊地是誰家都給寫上了。 大家看得嘖嘖稱奇。 平時看陳霖閑著沒事就在村里轉,他們還說陳霖放松的方式與眾不同,誰能想到人家哪里是放松啊,人家一點一點的把事情給做起來,現在就是到了她曾掛在嘴里的“興許以后能用到呢”的以后吧。 一時間,和陳霖在年紀上算是一輩的人都有些嘆服,他們有人曾覺得陳霖能做成現在這樣多少是有些運氣加成和大學人脈資源助力,現在完全沒有這種想法了,人家就是耐得住心,走一步先想十步,也不怪現在村里老人教導子孫都是說“多和陳霖學學”。 陳霖把邊角泛黃的圖紙給掛了起來,拿著根細長樹枝在紙上指點。 “現在向日葵地的這邊再往外延伸,全部種上向日葵,收起來的葵花籽還可以賣出去。村尾這邊,能不能協調看各家的油菜花都種到這里,這樣就能形成規模。村尾那邊的山腳下有幾棵櫻花樹,我看能不能就在山腳下這塊,臨近村集體火龍果地旁邊種上成片的櫻花樹,還有村里邊邊角角也能種上一些,河岸就種上柳樹,得把沿著河通溫泉村的路清一清,修整出來,還得和溫泉村談......” 村里的空地都被安排得明白,就連村里原來的垃圾地都得清理出來,邊邊角角的也要利用上。什么都是連成片看著才壯觀才美,哪個部分要種什么,就不要有“異軍突起”地種別的了,否則就顯得突兀。 陳霖現在是提出想法,還得大家投票,不可能是每項都全票通過,這就需要陳光山和謝海燕去和要“改變”的人家聊一聊了。 開會內容和最終決定都寫了出來,張貼出來讓大家看。這樣是為了避免人傳人把意思給傳歪了。 村里要聊的人家都很好說話,畢竟大家都知道這是能讓大家一起賺錢的大事,這個時候出來搞破壞,不僅村里其他人,還擔心今年紅心火龍果賣出后的分紅能不能落實到位。 就比如說陳明生的一個堂叔陳光通,平時就是個大嗓門燥脾氣吃不了一點虧,但這次要他把山腳底下的蔬菜地改成種油菜花,他二話不說就點頭同意了。 從陳光通家里出來,陳光山晚上吃飯時和李紅梅、陳明生小聲嘀咕:“我當時都怕老九獅子大開口要賠償?!?/br> 聯想到陳光通往日的斤斤計較,李紅梅心里也覺得這次陳光通難得通情達理,但口上還是道:“老九人也不壞,你少說人壞話?!?/br> 二十來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