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書迷正在閱讀:出息的梨子、豪門老公讀心后我爆紅了[穿書]、六零之當嬌妻不當寡婦、帳中婚、他要像一棵樹、我教日月競風流【nph】、成為海島文小炮灰[七零]、重回九零:簽到系統帶我躺贏、穿成繼母后,我改造全家種田忙、穿成了德妃的meimei[清穿]
“你說他和霖霖怎么想的,像明理在縣城租個鋪面開多好,或者像萬年那樣在學校門口擺個小吃攤也能賺到錢。兩個年輕人怎么想的要搞承包種植?又辛苦,還不知道能不能賺到錢。孩子主意大了也不好管?!?/br> 陳光山:“你還不興人家年輕人有點理想了?” “種地是算什么有理想?” “你看你這覺悟,那要造飛機大炮才算有理想???”陳光山哼哼道:“他們要是做好了,那是能帶動全村、全村委甚至整個興安鎮發展的?!?/br> 李紅梅不屑,但聲音還是弱了不少,“我也不盼著他光宗耀祖......” “嘿,你這話說的,哪次去上香你拜托爸媽的事哪件不都是光宗耀祖?” “就你話多是吧?” 陳關山:...... 第040章 陳霖和陳明生先是到北市底下的橋頭村去打聽火龍果種植的事情, 直接找上了最先開始種植火龍果的樊迎春女士。 因為氣候環境使然,全國目前種植火龍果的基地寥寥無幾。在寶島,火龍果并不算新奇, 但在內陸城市,火龍果還是個新鮮事物。前幾年國家引進了國外的火龍果種子, 在大多數人在猶豫要不要搞種植時,樊迎春已經種了一百畝。 也多虧了大學同學宋學禮, 通過他收集到了全國關于火龍果種植的大大小小新聞,讓她暫時決定種植火龍果。所以,這次就是過來考察的。 聽說有個年輕姑娘找上門來說想咨詢火龍果種植的事情, 樊迎春覺得新鮮, 見到陳霖本人后,更加好奇了,“你來了解火龍果種植?”語氣里盡是疑惑,小姑娘長得清秀,臉上掛著淺笑, 莫名讓她想到了家里后面的竹子。 陳霖做了自我介紹,然后就直言想來買果苗。 樊迎春沒立刻答應賣果苗,問了跟著來的陳明生,知道他們倆是堂兄妹,點點頭, 轉而道:“遠來是客,中午就去我家吃飯, 果苗的事晚點再說?!?/br> 跟著樊迎春一路穿過村子, 不少人看到了都停下跟樊迎春打招呼, 都不奇怪有外人跟著樊迎春走。這個村子看著和富華村很相似,讓陳霖覺得親切。 路過村長家里時, 陳霖過去道了謝,她到了鎮上剛好碰見個警察在巡街,去問了路,碰巧警察就是這村長的兒子,剛好讓來鎮上買肥料的村長把陳霖他們帶回村里。一路上,村長給他們說了不少樊迎春的事情。 這是樊迎春種植火龍果的第五個年頭,從剛開始的在院子里搞幾個花盆種,到現在種植一百畝,去年結了一批果,但質量一般,個頭小小的。而今年結果就好多了,當下很多人覺得國外的東西好,打著國外引進的名頭,今年火龍果一上市就賣了好價。這讓村里的人從質疑樊迎春,到蠢蠢欲動想成為下一個樊迎春。 在陳霖擔心樊迎春會不會把果苗都提供給村里人時,樊迎春把他們的信息問了個遍后,道:“他們只想直接拿錢,沒幾個人是真的想承包地出來種植的?!?/br> 吃過飯后,樊迎春提出帶他們去果林參觀。一百畝地全是綠色的火龍果樹,走在其中,火龍果樹幾乎與陳霖一樣高。 “再過幾天降溫了,要給它們保暖,這樣才會不影響生長。像國外有條件的,可以一年四季掛果。海島那的種植基地也能做到,主要是那邊冬天溫度算是高的......”樊迎春講得不少,但是陳霖他們想聽這些就能把技術學會,那是異想天開,有些種植經驗和種植技術,不是內行人,靠自己摸索不知道得走多少彎路。 陳霖在這里待了兩天,和樊迎春聊到了預定火龍果樹成熟的枝條。 購買成熟的枝條進行栽種,花費高一些,這樣結果的時間更短,大概一、兩年就可以結果,這是樊迎春給出的第一個方案。還有一個方案,就是自己購買種子,成本低,但結果的時間就得四到五年才能結果。 而火龍果又有白心和紅心兩種,樊迎春給她推薦了紅心的,“這是最新引進的新品種,相較白心的口感更好,在市場上也更受歡迎。不過呢,為了提高結果率,差不多九株紅心火龍果苗就間種一株白心火龍果苗。一畝地大概需要七百株苗,你要搞多大規模的?” “三十畝就要兩萬多株了,樊姐您看能不能給多點優惠?” 樊迎春爽快道:“兩萬二株,你給兩萬塊,另外我基地的種植、管理記錄也送你一份。還有我基地有種植和管理的技術員,你們需要的話到時候可以請一兩個去幫忙指導,你們包來回車費和他們的工資?!?/br> 陳霖和陳明生對視一眼,走到一旁商量十來分鐘,和樊迎春坦言要再去看看其他基地的情況. 像是早有準備,樊迎春也不失望,笑道:“期待下次見面?!?/br> 離開北市,陳霖和陳明生又跑了桂省另外兩個城市,然后又去了隔壁粵省的火龍果種植基地,最后才到海島。他們在海島待了足足五天,也吃了五天的火龍果,再好吃也經不住連續一天吃幾個,在海島買了不少海鮮產品,陳霖和陳明生在一月五號轉回到北市橋頭村。 有兩個種植基地規模比樊迎春的大,管理得也更好,但沒有技術指導這項服務。陳霖反復衡量之后,決定還是找樊迎春。既有成功經驗借鑒,又有技術指導,而且從興市過來北市有八小時可到達的大巴車,是他們考察的種植基地中距離最近的一個。 二十來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