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小姐又美又嬌,豈有做妾之理 第267節
還沒登基就流言四起,太子真怕會出幺蛾子,畢竟流言蜚語也是武器,要是放任不管,定會生出事端。 “既然是流言,那就有源頭,臣等定當盡心竭力,把背后之人揪出來,還您一個清白?!?/br> “殿下稍安勿躁,此時還是以cao辦喪事為主,讓先帝入皇陵安息,謠言止于智者,待您登基作出政績,流言蜚語也就不攻自破了?!?/br> 太子額角跳動了一下,要是沒做出政績,他就一輩子背著這口黑鍋不成? “那崔氏確實有嫌疑,不如先看管起來,陛下最后見的人是她,與殿下您有何干系?世上還是明眼人多,大家都相信您是清白的,您千萬不要被外頭的風言風語影響,要是沒辦好先帝的葬禮,恐怕會影響國運?!?/br> “散布流言的人可能就是想讓您出錯,以此揪著錯處攻擊您,殿下您要是自亂了陣腳,就是著了對方的道了?!?/br> “以不變應萬變,公道自在人心?!?/br> “……” 太子沒被安撫到,反而更加心慌,到底是想誰害他? 敵人在暗,而自己在明,這讓太子如何也靜不下心。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百姓對他的印象是為了皇位不擇手段的小人,以后恐怕是會麻煩不斷。 毫不猶豫道:“此事關系重大,孤給你們三日,必須把背后之人揪出來!” 踱了兩步道:“不僅要把人揪出來,還要以最快的速度平息流言,最好是把罪魁禍首當眾繩之以法,以震懾搬弄是非之人!” 有言官跪地勸阻,“此舉太過殘暴,恐會失了民心,先帝剛駕鶴西去,為給先帝祈福,此時也不宜見血,殿下,您不能任性行事?!?/br> 太子憋著氣,“孤憑白被他們誣賴,難道就只能忍著嗎?” “為君者當胸襟開闊,可納百川……” 言官越說,太子的表情就越難看,圣意就是天意,他好不容易熬出頭了,怎的還比當儲君更憋屈? 他就是不忍了,又能如何? 眾人紛紛發表意見,只有謝鈺什么也沒說。 太子不想再聽那些沒用的廢話,他迫切希望有個人與他站在同一陣線,嚴懲散布流言,攻擊他的人! “驃騎將軍,這事你怎么看?” 謝鈺軍功赫赫,被先帝準許佩戴刀劍進宮,這會兒握著劍鞘的手緊了緊,“殿下,還是先調兵駐守要道吧?!?/br> 太子的面色變了變,“你是說,會有人趁機造反?” 這種事情,并非沒有先例。 平日里那些手握兵權的人沒機會進京,他們一動,風聲就會傳出去。 這次不一樣,他們可以名正言順而來,有心人想要做點什么事,也不是不可能。 且這次的流言直指儲君,如果有人打著匡扶正義的旗號,戰事便一觸即發,不提前準備,恐怕要生出大亂子。 “這只是臣的猜測,不過防人之心不可無,隨時做好迎戰的準備,對我們沒有壞處?!?/br> 有人不滿,“有狼子野心的幽州陳家已經覆滅,漠北也已經收復,誰還會在這個節骨眼上鬧事?謝將軍,你未免太小題大做?這會讓城里的百姓恐慌,讓他們以為太子殿下沒有安邦定國的才能,怎會沒有壞處?” 有造反之心的,不一定只有陳家,各地的封王手里多多少少都有兵權,包括之前受封的大皇子,手里不僅有兵權,在京城還有殘存的人脈。 若非不是中宮所出,誰是新帝還真說不好。 太子現在還沒登基,絕對不允許有意外情況發生,不管謝鈺的猜測是對是錯,提前防范總好過被打得措手不及。 謝鈺是他的舅子,眼下值得信任。 “謝將軍,排兵布陣是你的強項,孤將兵符交與你,若真有人想動搖國本,忤逆圣意,殺無赦!” 調兵的動靜瞞不住人,京城里的人一邊驚慌,一邊覺得太子就是驚弓之鳥,沒了先帝就變慫了。 就算有人想造反,不得一座座城池挨著打? 等到京城那得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別處沒起戰事,京城沒必要先亂起來啊。 不管別人怎么想,既然太子把兵符給了謝鈺,他就要按自己的判斷行事,一邊調兵遣將,一邊派出斥候打探消息。 擔心文茵會在這個時候回京,謝鈺又往益州去了信。 國喪期間,本就氣氛沉重,又見各處都在戒嚴,突然之間,好像有烏云籠罩在京城上空,讓人喘不過氣,無端生出了恐懼。 將軍府里就謝鈺一個人,但謝府還有長輩在,為此他把將軍府的守衛幾乎都調去了謝府。 家人無虞,他才能在戰場上奮勇殺敵。 謝鈺負責對外,內里的流言自有人為太子排憂解難,先帝的葬禮也由禮部負責,不需要他cao心什么。 以前謝鈺在外征戰沙場,趙姨娘雖然擔心他,但沒感受過大戰來臨前的氣氛,總是安慰自己,鈺哥兒肯定會好好回來的。 眼下戰事還沒發生,氣氛就緊張得不行,如果有誰膽子小一些,可能會在驚懼中昏死過去,趙姨娘才知道,兒子能平安回家有多么地不容易。 手里還縫著嬰兒的小衣裳,思緒卻已經飄遠,還要多久才能到海晏河清,四海太平的那天? 她不想兒子沒完沒了地上戰場,不想他一次又一次地流血受傷…… 為了安全起見,江佔送謝婉和孩子回了娘家,這會兒孩子在睡覺,謝婉也幫著縫小孩子的衣裳。 見趙姨娘在出神,就知道她在想什么,“娘,您別太擔心,漠北那種地方二哥都能凱旋,更別說是在京城了,只要這邊有難,很快就會有人來支援,說不定二哥還能再立軍功,給侄子侄女掙個更好的出身呢?!?/br> 趙姨娘嘆氣,“擔心又能怎么樣?如果有戰事發生,你二哥還是會上陣殺敵,我們也幫不上他的忙,只希望他能小心謹慎些,文茵肚子里的孩子還沒出生呢,可別……” “娘,您可別烏鴉嘴,就算是為了孩子和文茵,我二哥也會小心行事的?!?/br> 趙姨娘又道:“算算時間,文茵已經坐穩胎了,你二哥之前說去益州接她,眼下沒法脫身,她應該不會自個兒回來吧?” 謝婉不清楚他們夫妻之間的事,只道:“我二哥肯定會給她傳信的,知道京城有危險,文茵不會回來?!?/br> 在某些時候,謝婉覺得文茵和她就是一類人,最會趨利避害。 二哥重要,但她肚子里的孩子同樣重要,文茵應該會在安全的地方待著,等京城風波平息之后再回來。 第347章 天生的將才 各個地方的官員陸續抵達京城,風平浪靜,預想中的事情沒有發生。 謝鈺不僅沒有放松警惕,反而命所有人打起精神,要是誤了事,軍法處置! 政敵詆毀他,說他擾了先帝的清凈,讓先帝不得安息。 還有人指控他,是為了向新帝邀功,故意鬧得人心惶惶,最后的結果,肯定是他故意鬧出點事,自己帶人平息,以此達成目的。 嘀咕謝鈺的人越來越多,但太子就是信任他,別人也無計可施。 而這時,大皇子帶著集結的各路人馬突然殺到了京城。 理由是太子弒君弒父,乃大jian大惡之人,若繼承大統,定會民不聊生,他率著的是正義之師,要肅清jian惡,撥亂反正! 跟隨大皇子的勢力眾多,他們放棄了沿路的城池,直取京都,戰事很快拉開了帷幕。 之前還在背后非議謝鈺的人,又一致改了口徑,夸他“嗅覺”敏銳,是天生的將才。 這些謝鈺都不知道,他作為主帥親自坐鎮前方,指揮作戰。 這一戰必須勝,否則將天下大亂,各地紛紛效仿武裝起事,到了那時國土四分五裂,戰爭接連不斷,國不成國,家不成家,百姓流離失所…… 有人跟著大皇子造反,就有人擁護正統,情況特殊,某些手握兵權的大將雖然沒接到命令,但還是發兵支援京城,賭的就是從龍之功。 謝鈺打過無數次仗,他的所有經驗都是在戰場上積累下來的,不管對方采用什么戰術,他都能很快破解。 造反的兵馬被阻攔在百里之外,進不得分毫,這也給了城里的人極大的信心,驃騎將軍定會收服叛黨,讓百姓免受災難。 太子看到了謝鈺的實力,為了讓謝家人安心站在他這邊,對謝瑩也是越來越好,夜夜都宿在她的房里。 謝瑩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她不用再刻意避孕,也不用再避寵,把自己塑造成被厭棄的太子妃。 此時懷上身孕便不用擔心遭人暗算,太子不會在這種時候讓功臣寒心,而其他人也沒那個膽子,挑釁謝家的權勢,謝鈺對太子越有利,她便越安全。 國喪期間,夫妻不能同房,但謝瑩顧不了這么多了,她必須要生個兒子! 如果不把握住這次機會,等太子登基,過個幾年徹底掌控了朝堂,他還會需要謝家嗎? 那定然是不需要的。 到了那時她這個太子妃,不日之后的國母,想要順順利利地生孩子就沒那么容易了。 機不可失,謝瑩決定抓住機會,就算日后被人彈劾,也可以說是在先帝駕崩前懷上的。 婦人生產有早有晚,只要咬死了胎兒的月份,那些人還能如何? 太子并非是草包,他知道謝瑩的心思,也愿意配合她。 只要生的是他的孩子,而謝家又沒有不臣之心,他為何要與發妻過不去? 至于謝鈺,等朝堂安定下來,想辦法扶持新人牽制他便是。 …… 大皇子急著殺進京城,取太子的命,再拿到傳國玉璽,他也是慕容家的人,勝者為王,誰敢有異議? 因為心急,采用的是強攻戰術,這種不要命的打法如果遇到的不是謝鈺,可能在氣勢上就唬住了對手,進而大獲全勝。 可惜,謝鈺打仗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排兵布陣之法千變萬化,大皇子的人使出了全力,也沒討到丁點好處,士氣突然就不足了。 待援軍一到,謝鈺又改了打法,一鼓作氣擊敗了臨時集結起來的大軍。 “大皇子,我們還是先撤退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謀劃了多年的大業,在短短幾日之內就轟然崩塌,大皇子目眥欲裂,這要他如何甘心? 只要打進京城,殺了太子,這天下就是他的了! 就差這一步,都被謝鈺毀了! 大皇子神色癲狂,眼睛紅得像是要滴血,看著京城的方向,仿佛謝鈺此時就站在他的眼前,眼神里充滿了仇恨,恨不得喝他的血,吃他的rou。 “走!撤退!” 有朝一日他還會再殺回來,到時候第一個殺的便是謝鈺,還有他的一家老小,也要拿來祭旗! 收到叛軍敗走的消息,謝鈺當機立斷,帶了人馬親自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