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節
她家里的兒子跟兒媳就是兩人感情太過深厚,膩膩歪歪的就一瞬都離不開對方,可結果呢?結果就是家里反而因為她們兩個的感情鬧的雞犬不寧。 想到這些,陳老夫人心里還是鈍鈍的痛。 她摸了摸王歌華的頭,真心實意的告訴她:“孩子,人生在世,哪里能處處如意?你生在高門,長輩寵愛,又有美貌,這樣的資本,去哪里過日子過的不好?還怕找不到如意郎君?既然人家不喜歡你,那你便更該要抽身急退,這里不行,那便換一個地方罷了,一味地跟蠻牛似地鉆牛角尖,是過不好日子的,反而還容易惹人厭煩,這又是何必呢?” 她見王歌華仍舊啜泣不已,搖了搖頭,也不再多說,只等到回家,便將王家的管事和丫頭仆婦們都叫到自己的院子里,嚴肅的吩咐他們一定要看住王歌華,不許她再隨意出門,也絕不許替王歌華去做什么中傷朱元的事。 等到王家的下人全都答應下來,陳老夫人便又單獨點了那個王家的管事出來:“你們姑娘做的太過了,這回她去找朱姑娘的麻煩被殿下知道,殿下很是生氣,我會寫信送回京城,跟他們說要把你們姑娘送回去,你也做好準備,總歸也就是這么幾天的事了,別叫她再鬧出什么事來?!?/br> 浙江的事如今還未全部了結,楚庭川還有許多事要處置,少說只怕也得過了年再回去了,王歌華還是不要留在這里比較好。 王家的管事也很有些無奈。 他何嘗不知道姑娘做的太過了。 哪怕是真的要成為王妃,那也不該是姑娘這樣。 這樣放低身段不擇手段的,到時候哪怕是真的成了王妃,又哪里能在楚庭川那里得到尊重呢? 家里是絕對不會贊同姑娘這么做的。 聽說陳老夫人要寫信回去,王家的管事便松了口氣。 這樣的事,陳老夫人自己說,總比自己去說好一些。 他急忙答應下來。 而等到十二月初一,陳老夫人便去孔家吃了孔家認義女的酒席。 孔夫人似乎早已經知道了王歌華的事,并不曾給寄居在陳家的王歌華下帖子,等到陳老夫人過去,她也并未提起王歌華。 陳老夫人心里就有數了,忍不住再次在心里嘆了聲氣-----孔夫人德高望重,這一次在抗倭中又立下大功,她能認朱元為干女兒,還把場面辦的如此盛大,浙江官場上但凡有頭有臉的人家幾乎都派了人來觀禮,或是送了禮物來。 這已經能代表浙江官場對于朱元的態度了-----或者說,已經能說明他們對于楚庭川的態度了。 楚庭川的意思,便是他們的意思。 經過這件事,只怕他身邊那些老學究們也再也不能左右他的想法,都已經認清了自己跟著的到底是怎么樣一個雷厲風行的主人。 她給的賀禮因此也尤其的重。 連孔夫人打開看了一眼,也忍不住微笑道:“老太太也太嬌慣她!這一塊玉璧通透無暇,連我也聽說過,乃是您陪嫁時候的好東西,怎么好給了小孩子?” 陳老夫人便笑起來:“什么好東西不好東西的?還不都是身外之物,你認女兒,縣主又是我們的大恩人,我當然得送禮送的重些?!?/br> 眾位夫人們都笑著湊趣,又看了朱元一眼,才咳嗽了一聲輕聲道:“聽說今兒……京城慶和伯府來人了?!?/br> 這件事恰好是最近大街小巷茶余飯后的談資,一說便引發了大家的興趣。 大家紛紛附和起來:“可不是,我們也聽說了,聽說……聽說慶和伯府是來送人的?!?/br> 大家的熱情空前高漲,朱元微笑著聽,笑意里含著一絲冷淡。 鄒喚至的事鬧的很大,可是替他求情的人也不計其數。 說是交給有司審理,可是京中竟一直都沒人再提這事,好似這件事就這么算了。 朱元知道這是為什么-----那二十萬匹綢緞還有那些瓷器茶葉,那能換來多少銀子?每年從鄒喚至那里分錢的,真就只有浙江官場上他那些同黨? 朝中必定是有人替他兜攬的。 而能夠替他兜攬的,自然是連內閣那幾個都有份,否則的話,也不可能一手遮天讓鄒喚至在浙江鬧成這樣,險些還要殺了欽差王爺。 既然京城那邊忽然好像是失憶了一樣,那朱元就決定讓這出戲更加熱鬧一點兒。 江西那邊的事,也是時候該捅出來了。 她就不信,兩省勾結,縱容土匪,勾結倭寇,瞞上欺下,這樣的罪名,鄒喚至的后臺竟然還能兜得住。 不可能的。 涉及了這么多權貴,這么多人,還有慶和伯夫人去太后跟前訴委屈,這件事是無論如何都壓不下去的。 她一定會叫那些人付出代價! 第893章 結親 眾人對于這一次鄒家發生的事諱莫如深。 雖然都不遮掩臉上的好奇,但是卻并沒有更進一步的議論,只是葉夫人掩嘴笑了笑:“鄒家做的那些腌臜事其實也多了,不說別的,他們連兒女親事都能拿出來做籌碼,這誰能料得到呢?快別提他們了,這么大喜的日子,別提那些不開心的?!?/br> 鄒喚至家的丑事一籮筐,這大抵是因為世人都喜歡痛打落水狗。 從前仰望你要仰仗你卻又連你衣角都摸不著的人,自然要趁著這個機會來報復報復你。 現在在座的許多人心里就是這樣想。 可是畢竟這件事還跟付家扯上了關系-----鄒總督家當初跟付家定親的那個六小姐,原來是一女嫁二夫的,早就許給了慶和伯府的少爺。 這事兒聽起來當然是個笑話。 若不是因為顧忌朱元,還有那個脾氣不大好的付清,眾人可絕不會只是私底下議論,畢竟這說的嚴重些,其實跟給人帶綠帽子也沒什么區別了。 現在朱元還在呢,提起這件事,葉夫人怕朱元臉上過不去,便輕輕咳嗽了一聲,對朱元道:“縣主,聽說令兄回來了,不知道他身體可好些了?” 一提起這個話題,眾人眼睛便在發光。 壓抑的日子過了這么許久,好不容易碰上些勁爆的消息,誰都想要聽一聽的。 付莊可是當事人。 他們都聽說了,慶和伯府來杭州找鄒喚至算賬,把六小姐送回來,同時還把在江西養傷的付莊給帶回來了。 這是何等的緣分??! 簡直叫人不知道該說上一聲孽緣還是說上一聲荒唐。 可是心里再感興趣,也不能表現出來,還得表現表現對付莊的關心才行-----聽說縣主對這位表兄是很親近的。 朱元點了點頭,并沒有流露出局促或是惱羞成怒的意思,輕描淡寫的道:“好的差不多了,多謝葉夫人關心?!?/br> 她一個字都不往鄒家的事情上提。 眾人也就連關心都不好再表露,自然的結束了這個話題。 不過等到十二月中旬付家辦婚事的時候,他們到底還是瞧見了一直被人議論的付莊。 葉夫人就首先有些眼熱,手里握著一把松子,笑道:“鄒家就算是沒有倒臺,這樣清貴美貌的少年郎也是乘龍快婿??!怎么竟然有眼不識金鑲玉,把這樣好的一個公子給糟蹋成這樣!” 可不是! 眾位夫人們剛才都見了付莊----待人接物大方有禮,為人溫和,遇上那些位高權重的不卑不亢,遇上不如付家的也一視同仁,謙虛有加。 這樣的人才! 真是可惜了。 葉夫人望了自己女兒一眼,又忍不住有些眼熱。 收朱元做干女兒這樣的好事被孔夫人搶走了,她再做也顯得太刻意,這好事兒是趕不上趟了,但是…… 但是若是能跟付家做親,其實也沒什么區別了。 畢竟看朱元對于付家這親近的態度,往后付家必然是跟朱元休戚與共的。 她微微垂下了眼,沒有再說下去,等到回了家便跟自己丈夫說了這個想法。 葉大人正洗臉,聞言將熱帕子交給她,略想了想便拍板道:“成??!倒不是說咱們勢力,見人家好了就要浮上水去了,倒是我真看中這孩子的人才,你不知道,他在前頭招待賓客,那做派……何況他還有一身的好武功!近幾年倭患頻頻,如今也還未徹底根除,我跟你說,他往后說不得是有大造化的!” 聽見丈夫竟然也這樣贊同,葉夫人的眼睛頓時亮了亮,歡喜道:“老爺既這么說,不如去跟夫付清將軍探探口風?” 本來這種事兒最好是女眷去做的。 可是奈何現在誰都知道付家主母去廟里清修了,這事兒自然也不歸她管了,可代替馬氏來管家事的葛氏又只是嬸嬸,問這樣的親事只怕也不合適。 說不得只好請男人們自己出馬了。 葉大人想了想就搖頭:“這不好,我一個文臣,若是這樣去問,別人只怕說出什么難聽的話來,倒是不好。不如這樣,楊太太是付莊的正經姑媽,又是朱元的姨母,你先去問問她的口風,豈不是兩廂便宜?” 被討論的楊太太三朝回門,臉上洋溢著歡喜的笑容,一見了葛氏便輕聲喊了一聲嫂嫂。 葛氏也笑著迎上來,雙手扶住了楊太太的手笑起來:“阿慧,瞧這模樣,新姑爺可是個會疼人的!” 付端慧頓時忍不住面頰緋紅,她急忙扯開話題:“嫂嫂,元元呢?” 葛氏也不再笑她,輕聲道:“景先前兒跟著父親去軍營了,鬧的一身的傷回來,元元不放心,讓錦常帶著他在家里的演武場射箭,省的他再跑出去,如今知道你們回來了,現在是應當換衣服去了?!?/br> 付端慧忍不住笑起來:“這個先兒,真是脫韁的野馬似地!一刻都不讓人安心,他也不想想元元要擔心的?!?/br> 想想自己當初一開始回京之時朱景先的樣子,再想想如今朱景先的無拘無束,她心里忍不住再一次慶幸。 兩人談了一會兒,朱元果然帶著朱景先進門了,朱景先跑在前頭,率先喊了一聲姨母,便撲上來。 他跟蘇付氏相處慣了。 這么幾年下來,蘇付氏照顧他無微不至,他們幾乎就跟母子一樣,基本沒有分開過。 現在蘇付氏成了楊太太了,他其實還是有些不習慣。 付端慧摸了摸他的頭,溫柔的道:“都是大孩子了,可不興這樣的,這些天可還聽話么?” 說了一會兒話,付端慧才去看朱元,抿了抿唇就道:“元元……” 朱元就笑,知道她要說什么,搶先一步先問她:“姨母,齊瑛接回來了嗎?” 當初齊瑛原本是在付家的,可是馬氏一直對齊瑛暗地里冷落,所以楊藹然就把齊瑛送到了自己一個至交家里。 現在楊藹然跟付端慧已經成親,齊瑛無論如何都該接回來的。 付端慧果然點了點頭,笑容滿面的道:“早就接回來了,今天本來要跟著一道來的,但是他們說不合規矩,便留在家里了?!?/br> 第894章 親戚 齊瑛是個可憐的孩子,自幼便因為貪官陷害而流離失所,親人離散,略大了些,好容易舅父終于走上了正路,能光明正大的把她接到身邊了,偏偏馬氏又是個不能容人的,她就只好又被送出去寄居在別人家里。 這樣的孩子,一般來說,心思都會比較深。 朱元想了想,特意提醒蘇付氏:“姨母,齊瑛她多年寄人籬下,心思難免敏感,你若是與她有時候起了沖突,不要過分苛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