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子午谷
“接下來,就剩下最后一條路,也是最為重點且最險峻,而且也是數百上千年來最具神奇色彩的一條路,”林楓伸出手臂,指向了一條距離長安城南端最近的一個谷口,沉聲解釋:“就是這里,子午谷,若能通過子午谷,距離長安城只有百里不足,” “侯爺,這根本不可能,”李簡頓時驚呼,一臉詫異的反駁道:“長安城還有偽齊的數萬守軍,若想通過子午谷,我軍根本不可能大規模調動軍隊,就算能行,可子午谷要翻越秦嶺山脈,地形險峻,氣候惡劣,實在不利于大規模用兵,” “當然,這個我自然明白,”林楓稍稍點點頭,但卻一臉的不以為然,輕笑著看著李簡反問道:“棋行險招,劍走偏鋒,想必李將軍也明白這個道理吧,,” “可,可這完全不一樣啊,”李簡頓時一滯,繼續搖頭表示不愿贊同。 “而且,我也沒說過要在子午谷大規模用兵,”看著對方依舊執拗,林楓微微一笑,繼續輕笑著追問:“另外,李將軍應該更明白,兵在精而不在多,” “額,,”李簡這下也沒話反駁了,可依舊不是太贊同林楓的觀點,只是在一旁緩緩的搖頭,卻是半天也沒再說出任何可疑反駁的理由。 “小楓,這一招太險了,”見兩人不再爭執,沉思片刻的李皇叔緩緩搖頭,沉聲表示自己也不贊同:“我不是很同意出兵子午谷的作戰計劃,畢竟太危險了,那可是成千上萬將士的性命,我不同意,” “爹,你先別著急反對啊,”林楓還沒來得及解釋,一旁的好戰分子李曉楓就按捺不住了,上次沒能趕上大決戰的事情,已經成了李曉楓近期的一塊心病了,每天晚上就連睡覺做夢,都想著什么時候自己能親身經歷一場曠古之戰,眼下的這個計劃,李曉楓也跟著林楓研究了將近一個月了,這么好的打仗機會,他哪能眼睜睜的就被他爹給矢口否決,頓時跳著腳沖林楓喊了起來:“姐夫,你就別賣關子了,趕緊把咱們的計劃給我爹講講,讓他老人家也好能明白一些,” “別急別急,看你急的,皇叔又沒說肯定不行,”林楓沖對方笑著擺了擺手,隨后才轉頭看向李皇叔,耐心的笑著解釋了起來:“皇叔,三國時期的諸葛武侯身邊的大將魏延,您應該非常清楚,而魏延當初提出的子午谷奇襲,雖說諸葛武侯當時極力反對,但經過后來的結局可以看出,其實如果當時魏延的計劃得以實施,恐怕最終的結局就會有所改變,而當時諸葛武侯面臨的情況,其實與我們眼下十分相似,不過要算起雙方兵力,我們唐軍可比當時的蜀軍要高出數倍不止啊,” “侯爺,你說的確實不錯,不過李某也有些不同的觀點,事關重大,就直說了,還望侯爺不要見怪,”李簡在一旁稍加琢磨,便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可是侯爺,你要知道光是饒著長安城一圈就有八十里地,百余年前安史之亂時,光是將長安城圍起來都要二三十萬的軍隊了,就算能夠抵達長安城下,我們哪來幾十萬軍隊攻城,再者,就算如侯爺所說,精兵奇襲,可就算我們拿下了長安城,我們哪能守住,光是那八十里的城墻,幾千人恐怕光是跑城墻都要累死了,” “很好,說的很好,”林楓一臉贊同的點頭微笑,但卻是話鋒一轉,笑著回道:“其實我根本沒說要拿下長安城,只不過是兵指長安,” “啊,,”這話一出,除了已經提前得知消息的楓家軍眾將之外,其余人等均是大驚,心中疑惑不解,既然不打長安,那還非要出兵子午谷干嘛。 似乎早就料到了眾人會有這樣的反應,林楓只是微笑不語,一直等到眾人不再互相議論,林楓才對李皇叔解釋了起來:“皇叔,四條連同長安的道路,只有陳倉道在偽齊手中,而另外三條,據我估計,只能說是名義上在偽齊手中,而實際擁有權,卻是由我們自己決定,” “嗯,你繼續說,”李皇叔在心中考慮著林楓的話,緩緩點頭示意繼續。 “皇叔,諸位將軍,其實我的計劃說起來也非常簡單,你們來看,”林楓沖眾人招招手,率先靠近沙盤一些,在上面比劃了幾下,認真的說了起來:“剛才大家看過了,自西向東,依次是陳倉道,褒斜谷,儻駱道,子午谷,而這四條古道,均是南北開口,貫穿而行,而如今,我們唐軍與偽齊的叛軍其實都在陳倉道的南口,也就是出了陳倉道之外的散關,而子午谷,則在這四條古道的最東,而南口的子谷口距離長安又是最近,” “如果我軍能夠突然抵達長安城下,偽齊叛軍必然驚慌失措,屆時駐守在鳳州前線的黃巢肯定不會坐視后方起火,必定會舉兵回援,”說罷,林楓稍稍停頓一下,見眾人陸續點頭表示明白之后,才繼續指著沙盤分析起來:“雖然偽齊在四條古道的北口都有防守,但是除了陳倉之外,我想過,褒斜谷的北口斜峪關,儻駱道的北口駱谷關,以及子午谷的北口,防守都不會過于嚴密,加上近年來這幾處古道沒能及時修繕,想必偽齊的叛軍也不會料到我們會突然從這里奇襲,只要我軍能夠分出幾支精銳,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必能輕松拿下三處關口,直抵秦嶺山脈之北,” 林楓所說的這個計劃,如果是在幾年前,肯定不會有人同意,因為那個時候,這些古道還在大唐手中,朝廷每年都會定時修繕,通過數十萬大軍都是小意思,肯定會有重兵嚴加防守。 而且,近幾年來,其實不管是偽齊還是大唐,都在幾處古道上面下過心思,可雙方都在南北的關口設置了防守,所以幾個來回之后,加上雙方都不肯花費重金修繕古道,這些古道漸漸地也就徹底毀了,就連原本居住在古道附近的山中百姓都重返秦嶺山脈去過野人一般的生活了,雖然日子苦了點,起碼可以不受戰亂波及而丟失性命。 更何況,據一些從長安附近一路逃難到了秦嶺以南的難民所說,由于偽齊政權的經營不善以及大肆掠奪,平常百姓在長安附近都吃不上一頓飽飯,還不如去山上找些野果充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