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廢棄石油小鎮成了新一線 第94節
最最重要的是他們也很想見識一下烤全駱駝和烤全鴕鳥是什么樣子。 “聽說是一家傳媒公司,很厲害的,都是些大城市的年輕人!” 丁三太再道。 露營地的其他工作人員都過去湊熱鬧了但他覺得這種活動太吵,所以就沒過去。 “哇!” 就當兩名青年司機還想再說點什么的時候,馬路對面竟是再次爆出了一陣歡呼聲,比前幾次的還要高。 這還不算, 歡呼聲過后片刻竟是響起了一陣音樂和熟悉的歌聲。 “這是.雪韻的歌?” 對望, 兩個司機忍不住說道。 他們雖然年輕但常年跑大車,車里放的音樂都是些老歌這首他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現在閉上眼睛就能隨便哼哼。 “嗯!” 丁三太再次點了點頭。 “沒想到傳媒公司的年輕人也喜歡老歌?我還以為他們這些搞傳媒的現在都喜歡那種網紅歌?!?/br> 其中一個青年露出一絲意外。 “不是!” “不是?那是” “是雪韻自己在唱歌!“ 丁三太挺了挺胸膛。 “什么?雪韻自己?老兄,你別開玩笑!雪韻已經多少年沒唱歌了再說人家大大小小也算是個明星,怎么可能出現在這里!” 青年再次愣住。 “騙你干什么!雪韻現在是咱們冰湖村的登記常住村民,要是不信你們過去瞧瞧?!?/br> 丁三太有些得意的一指對面。 他就喜歡這些人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看看就看看!” 說罷, 兩名司機再也顧不得其他,當即走向了國道對面。 第92章 旅游的目的就是為了發朋友圈 在自媒體時代,想火一個人可能只需要幾個小時。 晚上十點, 露營地舉辦的篝火晚會還在繼續,但有勝傳媒的員工朋友圈早已是一條接著一條。 “今天吃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烤全駱駝,感謝董事長!” “從沒想過在大西北還有這樣的體驗?!?/br> “完美!感謝公司!感謝董事長?!?/br> “這次公司團建帶來的驚喜實在是太大了除了想都不敢想的美食之外竟然還看到了消失多年的明星。最最重要的是住的地方也是堪稱一絕?!?/br> 除了這些文字描述,員工們還配了不少現場九宮格圖片。 其中最扎眼的就是酥脆金黃,滋滋冒油的全駱駝。 沒辦法, 旅游的目的不就是為了發個朋友圈? 更何況現在碰到了這么好玩的活動,怎么能錯過機會。 當然, 除了有勝傳媒的員工,跑去看熱鬧的卡友和在露營地干活的工人們也是各種朋友圈, 尤其是卡友, 發的標題是第一次在現場看明星唱歌,給力! 不得不說,人都有獵奇吃瓜心理, 這些朋友圈一發,下面的評論點贊數每次刷新一下就會多幾個, 而且幾乎每一個人評論里都會來一句, “我就想問這地是哪里?真的好想吃這個烤全駱駝?!?/br> 另外除了朋友圈, 不少員工還將這里的“盛況”發在了個人短視頻平臺賬號上。 或是因為雪韻現身唱歌的加持又或是因為烤駱駝和烤鴕鳥的新奇, 短視頻的瀏覽量要比朋友圈的更多。 而且隨著點擊量的上升,烤全駱駝的視頻竟是直接沖上了本地熱門.全網熱門 一時間, 點贊的、收藏的、質疑烤駱駝是不是合法的、羨慕的什么都有。 甚至有人已經開始在地圖上搜起了冰湖村的位置。 到了晚上十一點, 某些員工的視頻播放量已經超過了十幾萬, 這還不算, 隨著短視頻的傳播,不少人是第一次知道了大西北還有個阿塞縣,阿塞縣那邊有個冰湖村! 冰湖村有個露營地! 這家露營地在烤駱駝和鴕鳥。 然而這一切徐行并不知道, 他正和馬有勝在篝火旁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天。 “徐總.謝謝你!你辦的這個活動真的沒的說真的用心了,竟然還特意請來了雪韻!” 晃了晃腦袋, 喝的有些迷糊的馬有勝,直接過來摟住了徐行的肩膀。 話說下午得知徐行準備的是烤駱駝和烤鴕鳥后,短暫的震驚過后馬有勝也生出了一絲好奇。 只因為他走南闖北這么多年好像也沒見識過這種陣仗。 于是, 隨著活動開始.馬有勝也徹底融入到了其中, 到了最后甚至比員工還要興奮,喝到興起竟是和員工一起跳起了鍋莊舞。 現在看樣子已經醉了八成! “馬總,雪韻也不是特意邀請來的,他本來就是我們.” 一聽, 徐行剛要解釋就被馬有勝直接打斷, “什么本來就是.對了,徐總,這才活動的費用大概是多少?我等下讓員工轉給你們露營地?!?/br> “這場活動的費用?不是很貴!也就五萬多?!?/br> 想了想, 徐行報了一個數字。 交情歸交情,生意歸生意。 今晚上烤的這只駱駝是從酒格市那邊買的,花了兩萬五,鴕鳥也是從那邊買的,花了六千。 再就是一些柴火和啤酒、調料什么的,算下四萬多。 再加上人工成本,不加住宿,單就這場活動也就五萬多! “五萬多?徐總,你可別開玩笑了!五萬能辦這么一場活動?你可別因為你和王龍的交情給我打折,我可不是王龍未來的老丈人?!?/br> 馬有勝眼睛一瞪,滿臉不信。 “馬總,真的就五萬多!” 徐行再道。 “徐總.你這人怎么這樣!申總.申總.” 馬有勝轉頭看了一眼遠處,將總監申珠音喊了過來。 “董事長!您找我!” 此時,申珠音也是喝的有了六七分醉。 “你這會過去給徐總的露營地轉一百萬,就當是我們這次團建的全部費用?!?/br> 馬有勝揮了揮手。 “馬總,這不行!我們這邊該多少就是多少.” 聽到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