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紅樓]林家太子妃 第101節
再不濟還有試婚格格在,倒也不至于獨守空房。且在這項制度之下,只要公主不死,那恐怕最為得益之人反倒是這位試婚格格了。 但是公主們可就慘了,婚后過得幸福與否竟全然在老嬤嬤一人之手,便是能夠與額駙見上一面都要背負著“不知廉恥”的心理壓力,還談何生育子嗣。 縱觀整個清朝,大約也只有到了咸豐時期,他的長女固倫榮安公主是個狠人,直接進宮去找慈禧和慈安兩宮太后告狀,這才算解了困局。 林默涵其實很想掀開他們愛新覺羅祖宗的頭蓋骨來瞧一瞧,里面都是什么垃圾廢料,居然制定這樣奇葩的制度來坑自家的女性后代。 其實歸根到底,都是公主們不受重視罷了。 倘若生不出子嗣這件事情同樣普遍地發生在皇子們身上,恐怕早就力排眾議地廢除這項狗屁制度了。 皇子們傳召妻妾侍寢需要身邊的太監們跑腿兒,但是公主們也比照著皇子設置一個奶嬤嬤就顯的太簡單粗暴了。 因為皇子的選擇太多了,公主就這么一個額駙,哪里需要這般興師動眾。 而且男子貪花好色是尋常,但是女子即使是公主也要礙于名聲不好直接肆無忌憚地傳召額駙,本就已經很難了,偏還要在多此一舉地設置一個老嬤嬤來添堵,簡直是蠢不可及。 假如非要如此,干脆也讓公主多“娶”幾個額駙算了,每日為了挑誰來侍寢而煩惱的話,倒是的確需要這么一個嬤嬤來幫忙cao持了。 即使公主出嫁是為了聯姻,但是早早地香消玉殞,甚至連個孩子都不曾留下,這樣的聯姻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林默涵覺得,從這一方面入手來勸說康熙,應當是比較容易的。 老嬤嬤其實并不是公主們悲劇的根源,歸根到底還是公主們的底氣和本事不夠,這與皇帝本人有直接的關系。 林默涵即使能勸的動康熙對公主們多加重視,那后面的皇帝們呢? 如今最為現實的就是,讓公主們自己強硬起來,若連區區不聽話的奴才都處理不了,那還談什么往后余生。 佟佳貴妃在宮中生活多年,對于公主們婚后的境況自然也是了解的。 只是后宮眾人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公主們都是遠嫁蒙古即使她身為貴妃也是鞭長莫及,再則也無人為此求到她的跟前,便更加不會過問了。 但是這不代表,當有人決定替公主們謀劃生路時她不會深受動容。 公主們身邊的奶嬤嬤是什么做派她也是知道的,若生母身份尊貴有手段,那自然是俯首帖耳的好奴才。 但若是爹不疼娘不愛的小可憐,那立刻就能仗著曾經吃過奶的情分抖起來,充主子逞威風,動輒拿著死規矩來訓斥公主,這都是常有的事情。 在內務府沒有被整治前,佟佳貴妃也沒少吃這起子奴才的暗虧,林默涵在她心中的形象瞬間又高大了許多。 佟佳貴妃知道,太子妃所說的教導必然不是現如今公主們學習的那些四書五經和琴棋書畫。 以太子妃的成長經歷來看,她所教導的內容定然是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但是不管怎么看,正是這些很可能被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的東西,才是真正有用的。 只瞧太子妃這一身的本領便知道了,尋常人家的女兒誰會自小會學舞木倉弄棒,還學到了這般境界。 佟佳貴妃不由地開始暢想起來,假如公主們都長有了太子妃這樣的本事,即使學不到十成十,就算有個一二成,那將來豈不是能將蒙古牢牢地拿捏在手中? 身子弱習不得武的,腦子笨也來不了文的,至少也可以向太子妃請假一下這馭夫的手段嘛。 佟佳貴妃惡趣味上頭,她非常想瞧瞧將來這些公主額駙們的熱鬧,便說道:“這件事情本宮很支持,有什么事情是本宮能做的太子妃可盡管說?!?/br> “娘娘能夠支持實在是太好不過了,兒臣只盼著這件事情將來真正能夠實施時,娘娘能夠幫助兒臣向公主的額娘們闡明緣由和利害,爭取獲得各宮娘娘們的支持。再有便是,將來公主們的學堂自然是要設在宮里的,屆時一切供應之物還需要麻煩娘娘從中協調?!?/br> 林默涵與康熙后宮諸位娘娘的交情并不深,這件事情還只能托付給佟佳貴妃去做最合適。 而且對方如今執掌宮權,無論如何也繞不開她。 林默涵之所以提前來打個招呼,也是為表尊重,這等大事不好繞開貴妃直接找上康熙。 康熙即使能夠同意,在看到真正的效果之前也不會有多么地重視這件事情。 所以,她就希望爭取各宮娘娘們的理解和認同,將來也好給公主們提供支持。 而且,未來林默涵還要從宮外請一些夫子們進宮教授課業,這就更加需要佟佳貴妃的鼎力支持了。 兩人此時達成一致,氣氛是前所未有的和諧。 林默涵又吃了一杯茶,正在感嘆貴妃這里的待遇就是好的時候,便聽對方說道:“今日咱們娘兒兩個既然說到這里了,本宮不妨再多說幾句。公主們雖說享天下養,是該為大清做貢獻。但是同為龍裔的阿哥們所得到的非公主可以同日而語,他們可以嬌妻美妾,在京里平安富貴一生,而咱們的公主卻要孤身遠嫁到苦寒之地,身邊連個幫手都沒有不說,還竟是些掣肘的狗奴才。本宮膝下雖然沒有女兒,但是稚子無辜,誰也不是天生的鐵石心腸。太子妃,假如你能幫公主們闖出一條生路,這后宮里的嬪妃們都要深謝你的?!?/br> 得益于康熙的雨露均沾,他后宮的妃子們私人恩怨還是比較少的,頂多就是些小打小鬧而已,也就是到了后期的奪嫡之爭,大家才開始逐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敵人。 因此,佟佳貴妃雖然不說能將宮里的孩子們當做親生的對待,但是見到那些花兒一般可憐可愛的稚童還是很喜愛的,否則也不會那般疼愛討厭之人所生的老四。 林默涵今日再次為佟佳貴妃的話驚訝,畢竟在這個大家都認為皇子比公主金貴是理所應當的年代,貴妃竟然能為公主們打抱不平,即使只是在這承乾宮里與她一人說這些話,那也很是不易了。 “貴妃娘娘所想亦是兒臣所想,此事若能成,將來各宮母妃要謝也應該先感激您。其實公主們若能真正立的起來的話不但能為天下帶來更大的好處,兒臣也可因此打發無聊的時光,幾方都得利的事情兒臣沒有理由不做?!?/br> 話說康熙還能再活好多年,誰知道現在胤礽這個好大兒將來會不會如同歷史上那般變成心腹大患呢? 她這個太子妃也不能整日都窩在毓慶宮里喝茶聽曲兒吧,總的找點事情來做。 既然都是要做,不但幫了這些可憐的小姐妹們,而且還能再順手在后宮拉一波好感,為將來多留下幾條后路。 這不,佟佳貴妃已然第一個向她表達了親近之意。 兩人之間既然已經說定了一切,佟佳貴妃又這般地忙碌,林默涵也不好一直占用對方的時間,趁著日頭還好便直接告辭了。 佟佳貴妃親自將她送了出去,瞧著林默涵的身影漸漸地消失在轉角處。 如今她為了身子著想,進出都自己走動,并不為了彰顯身份而不讓別人扶著,奶嬤嬤湊近佟佳貴妃的身前,說道:“娘娘往日里與太子妃之間的交情平平,今天說這許多話,是否有些莽撞了?” 佟佳貴妃抬頭瞧了瞧碧波如洗的天空,深吸了一口氣,帶著些草木的清香,不由地心情大好,笑著說道:“嬤嬤不用擔心,太子妃的品格本宮是極其信得過的。往日里不好,不代表將來也不好。宮里長日寂寥,本宮總是喜歡親近這樣生機勃勃、帶來希望之人的?!?/br> “咱們娘娘自小就心善,老奴瞧著呀,這太子妃雖然殺敵無數,但其實這心也如娘娘一樣是柔軟的,只要娘娘高興,老奴就高興?!辟〖奄F妃身邊的奶嬤嬤才是真正的幫手,與公主身邊的那些完全是兩個極端。 是呀,太子妃既有強硬要命的手段,又有貴重的品格和達則兼濟天下的心腸,有這樣的人將來與帝王同坐江山,她對自己以后的日子是極為放心的。 現在也更多了一份期待,古井無波的日子好像馬上就要結束了呢。 倘若她能協助太子妃將這件事情辦成辦好,只要有那么一兩位公主在能蒙古闖出一片天地,憑著這樣的功勞,或許她自小的愿望就能實現了呢,佟佳貴妃非常希望林默涵能夠給她帶來更大的驚喜。 第126章 使臣 得益于林默涵打下的那場勝仗,今年的萬壽節,尤為地熱鬧。 康熙端坐在上方,看著底下的臣子們坐的滿滿當當地,心情大好。 最讓他感到滿意的是今年的蒙古諸部,不但比往年來的更早了,就連禮物都豐厚了許多。 蒙古下首的還有高麗、琉球等屬國來的使臣,都一臉榮幸地端坐在此。 這是自他登基以來,過的第二個最暢快的萬壽節。 上一回還是在徹底平定三藩之后。 大勝之年,又恰逢壽辰,自該與天同慶。 一輪又一輪的恭賀之后,康熙已然有了三分醉意。 高麗國與琉球王國上前獻上精心準備的禮物后,雙方對視一眼,同時用著蹩腳的漢話:“為表我王對大清的忠誠,特地各獻上貢女八名,還望皇帝陛下笑納?!?/br> 熱鬧的宴會驟然靜了下來,眾大臣將目光轉向康熙。 滿蒙聯姻乃是舊俗,但與其他屬國還未曾有過先例。 尤其這兩國私底下小動作不斷,眼看著大清打勝了一場硬仗,在這個時候提出獻上貢女,可真是見風轉舵的好手啊。 康熙心中也明白兩國為何會如此,他看向坐在下首的太子夫婦,是與準噶爾那一戰徹底將這些個首鼠兩端的小國給震懾住了。 強大難啃如準噶爾都被太子妃給一舉殲滅了,這些只敢偷偷摸摸地做著小動作的屬國自然就更加不敢輕舉妄動了。 現在此舉,就是在示好。 “爾等心意朕收下了,對兩國的賞賜再加五成,著鴻臚寺去辦?!笨滴趺嫔闲σ庥?,仿佛十分地滿意,但是林默涵離的近,看到了他眼底掩蓋不住的冷意。 胤礽見狀悄聲道:“這兩個小國,每年都拿著咱們大清給的無數賞賜,卻和倭子國暗中往來甚密?;拾斣R倭子國之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義,只一味攝于武威……” 林默涵認同地點了點頭,不得不說康熙看人的眼光簡直太準了。 “之前有準噶爾鬧事、西南那邊也不平靜,皇阿瑪抽不出手來收拾他們。托了涵jiejie的福,這兩處順利平定。大哥已經摩拳擦掌,準備等來年春暖花開之時就帶著大軍去他們那里做做客?!?/br> 林默涵笑了,整挺好的。 讓大阿哥出去開疆拓土簡直不要太合適,省的他一身牛勁沒處使,被人攛掇著搞奪嫡。 地球這么大,兄弟兩個為了爭奪腳下這塊土地互使陰謀詭計也實在太浪費人才了。 想到賈璉最近對大阿哥努力習武的夸贊有加,林默涵十分有信心,“什么做客?等大哥去了再回來,那里就是咱自己家了?!?/br> “哈哈哈,涵jiejie說的對極了?!?/br> 正在謝恩的兩國使臣不知為何背后突然一冷,又不敢抬頭亂看尋找原因。 一轉身看見幾個蒙古王爺對他們投來了不屑的眼神兒,便以為根源在此,心中愈發佩服他們主上的英明決策。 以往大清只與蒙古親厚,與他們兩國是客氣有余信任不足,但其實他們也不甘心做大清的屬國。 他們早就有了自立的心思,甚至于反過來征服大清。 以前的歸附不過是在忍辱負重罷了,以他們的實力肯定早晚能夠達成所愿。 畢竟大清內憂外患不斷,他們的前頭還有準噶爾在幫助他們吸引注意力,大可暗暗地壯大自己的實力。 本以為強悍的準噶爾能讓雙方就這么一直僵持下去,就算大清知道他們有小心思也沒有多余的兵力來對付自己,甚至還要采取懷柔政策來穩住他們。 誰知風云突變,比他們能征善戰的準噶爾居然如此輕易地被大清的太子妃給收拾了,給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兩國一時之間再也不敢有任何的小動作。 不但如此,他們的國君還要連夜再選出前來和親的女子,想讓她們進入康熙的后宮,為自己的母國吹吹枕頭風。 這樣的主意還是從蒙古那邊學過來的。 蒙古靠著與大清的世代聯姻結為了可靠的同盟,以保證兩族是對方最為忠誠的支持者。 以前,他們并不想與大清保持這樣的關系。 他們對于大清也只是暫時的臣服而已,稍有歸附之意即可,若太過親近,等將來他們的國力反超之時,做出背叛之舉于名聲上不大好聽。 他們絕對不承認,是大清對待他們的態度冷淡,害怕貿然上前會碰一鼻子灰。 不過,現在的形勢自然是容不得他們再三猶豫了。 太子妃能帶兵踏平了準噶爾,那傾覆他們這些小國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好在太子妃是個女人。 只要他們兩國獻上的美女能夠把持住皇帝和太子,那么就算太子妃再厲害,無人支持她最后也只能收起所有的本領只做賢良淑德的好福晉。 他們可是打聽的一清二楚,在后宮之中位份不代表一切,最為重要的是得寵。 只是他們不敢越過康熙直接給太子送女人,但是卻聽說太子是幾個阿哥里面最為受寵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