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紅樓]林家太子妃 第95節
眾人激動地謝了恩,只聽皇上又接著說道:“想必愛卿們也都聽說了,此次大戰太子妃居功甚偉,帶兵一舉攻破了準噶爾王庭,當真是巾幗不讓須眉,朕感到十分地欣慰??磥砦掖笄宀还鈨豪蓚凃斢律茟?,就連女子們也都是好樣的。林愛卿,林夫人,你們當真是生了個好女兒啊,內能協助太子夫妻和美,外能沙場征戰為國效力,朕心甚慰??!” 林如海和賈敏連忙從人群之中站了出來,女兒今日這般榮耀,他們的心里當然是十分自豪的,只是想到她自小受的那些苦,也不免心酸,百感交集之時又被康熙當中表揚,已然說不出什么華麗之言了,只是謙虛地說道:“皇上謬贊,您不怪罪小女莽撞已是天恩浩蕩,日后若有不是,萬望皇上海涵?!?/br> 聽到林如海這番話,康熙心中暗罵了一句老狐貍。 這個林如海,真是什么時候都不忘給她的女兒討一條后路。 今日他都這般大張旗鼓地宣揚太子妃的戰功了,偏這老狐貍還是不甚放心,非要讓他日后再多加包涵。 這是生怕哪一日自己龍顏大怒,用三從四德來對付他的女兒??! 不過康熙也能理解林如海的擔憂,知道他的確是位好父親。而且眼下他看林家順眼還來不及,并未真正地惱怒。 在與百姓們道別之后,御駕又往紫禁城內駛去,在這次大戰中有功的武將們都跟隨著皇帝進宮,其余士兵們則駐扎在城外的大營里。 從十里亭到紫禁城的路途中,同樣圍滿了來瞧熱鬧的百姓,就連兩邊的茶樓和酒樓都坐滿了人。 鳳姐兒和尤氏也帶著探春和惜春兩個坐在臨街的茶樓之上,等了快一個上午,終于將他們給盼了回來。 看到那面“林”字帥旗出現的之時,她們幾個的激動程度一點兒都不亞于林家眾人,林默涵于她們幾人來說意義重大,可以說是將她們從深淵之中拯救出來的神明都不為過。 此時見她得到了更多更大的認可,她們的心里實在是太開心、太激動了。 看見林默涵取得這樣的成就,便是連她們自己都覺得這以后的日子更加明亮了起來。 胤褆、胤礽和林默涵三人并列著騎馬經過樓下時,四人都趴在了窗邊緊緊地盯著林默涵的身影瞧。 她一身戎裝,背部一如既往地挺直,颯爽昂揚地騎在馬上,途徑茶樓時似是有所感應,一抬頭就瞧見了她們,隨即向她們露出了一個大大的笑臉。 幾人更加激動地落下眼淚,心中有千言萬語要說,偏此時并不方便,只是瞧見她一切平安,便放下心來。 林默涵跟隨著大軍向前行去,眾人都定定地瞧著她的背影,一時都忘記了說話,直到御駕行駛過來,護衛在旁的賈璉出現在了她們的眼簾中。 尤氏“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對鳳姐兒笑道:“璉兄弟黑了許多,不過也更加壯實了,瞧著多威風啊,可把你給想死了吧?!?/br> 鳳姐兒臉不紅心不跳,反對尤氏說道:“作死的,我看你是這些日子過的太滋潤了,當著兩位meimei的面,說話越發沒個把門的,還是做嫂子的呢,沒得讓人替你害臊!” 探春和惜春二人只是笑笑,如今她們對于這種話哪里還會不好意思。 畢竟她們也算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了,前有寶玉和秦鐘、襲人、麝月等人的風流韻事,后有賈珍和秦可卿的豬狗不如,這些混賬之事早就讓她們大開了眼界,如今不過幾句不痛不癢的話而已,根本不能讓她們的心中起任何波瀾。 幾人又說說笑笑了一陣子,因為還要趕緊回去向賈母形容今日所見,所以待路上能過馬車后便回榮國府了。 第117章 封賞 回宮之后,康熙直接宣布五日之后要舉行一場大宴來慶賀此次大獲全勝。 與此同時,更在第一時間論功行賞。 康熙心情大好,對這次大戰之中的有功之臣都進行了封賞,或是升官,或是金銀賞賜,出手十分地大方。 然而這其中最令人矚目的還是林家。 林默涵已然位居太子妃,這場戰役更是能保她一生的榮華富貴,就算是太子胤礽將來被廢,新君都要給林默涵足夠的尊重和體面。 在這潑天的戰功面前,就算是一國之君,哪怕他還要一點點的臉面,都不能用任何理由去攻訐林默涵,否則太容易被大家在內心認定為堂堂帝王卻耍起了陰狠jian詐的政治手段,必定要留下千古罵名。 但這只是林默涵此次功勞所帶來的隱形福利,康熙也很有必要在明面上對她有所賞賜。 然而事實上,對于林默涵已經賞無可賞了。 除了太后,她已然是全天下最為尊貴的女人。 地位、名聲、金錢她統統都不缺,就連她的丈夫都是太子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所以,在征求了林默涵的意見之后,康熙除了頒布了一道對林默涵充滿溢美之詞的圣旨外,便把所有的封賞都給到了林家眾人的身上。 于是,在御駕班師回朝的第二日,浩浩蕩蕩的隊伍便迫不及待地從皇宮出發,捧著圣旨和裝載著金銀器物的二十余輛馬車敲鑼打鼓地來到了林家。 林如海由文定伯晉升為文國公,賈敏被冊封為超品誥命國公夫人,黛玉被冊封為福禧郡君。 其實康熙原本不必這般大肆封賞,畢竟等將來胤礽登基之后,林家作為皇后的母家,按例林如海會被冊封為承恩公,林家早晚都會有一個板上釘釘的國公之位。 不過,康熙仍舊頒布了這道圣旨,這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訴眾人,林家是多么地令他滿意。 這無疑讓林家的榮耀更上一層樓,因為他們養出了一個好女兒。 更加令眾人艷羨的是,康熙還恩準了林家的國公爵位可以多沿襲一代。也就是說,將來林赫瑾小朋友繼承爵位時,仍舊可以做文國公,等到他的下一代才會降為侯爵。 林家這次的爵位晉升全部都因為林默涵而得來,全京城的人家都沸騰了。 自古以來,都是男子在外建功立業,然后封妻蔭子。闔家的前途皆系男子一身,家中男子若是爭氣,便能享受榮耀。若是個不爭氣的,不管你女眷有多么大的本事,都只能老老實實地跟著男子喝西北風。 大家早已習慣如此,直到這次康熙大肆封賞林家。 自康熙即位以來,對于爵位賞賜十分地吝嗇,如原來的四王八公這等對朝廷不再有貢獻的甚至會被連降好幾級,所以林家這次的晉位實在太令人羨慕了。 而這也表明,太子妃雖然是女子,可是她在這次與準噶爾的戰役中確實獲得了無可爭議的戰功,所以皇上才會這般大張旗鼓地封賞于她。 跟隨御駕從前線回來的武將們對此甚至連一丁點反對的聲音都沒有,林默涵是當之無愧的巾幗英雄! 經此一事,不但她這太子妃的地位穩如泰山,日后林默涵的子女乃至娘家都會高人一等。 然而,武將們雖然很安靜,但朝堂之上,卻不乏有些頑固的大臣提出異議,認為林默涵雖然打了勝仗,但是卻也傷了許多人命,于婦道上實在有虧,如此心狠手辣之人根本當不得太子妃之位,更遑論日后母儀天下了。 他們糾結了一幫同樣氣憤不已的儒生跪在紫禁城的大門前,斥責林默涵牝雞司晨,沒有女子之德,要求康熙下旨廢黜她,另選溫良貞順的大家閨秀為太子妃。 其實朝堂之上的大多數都對康熙封賞林家沒有意見,尤其是那些武將們,他們心中十分清楚準噶爾之難纏,尤其是那噶爾丹,前去抵抗他的多少有名有姓的大將都鎩羽而歸,而此人卻被太子妃輕松剿滅,他們才不管太子妃是男是女,只知道他們心中十分地敬佩這樣的英雄。 明眼人都能瞧出來,倘若放任準噶爾這般發展壯大下去,他們必定會成為大清的心腹大患。 滅了準噶爾,相當于將困擾大清邊境多年的毒瘤徹底清除。不但如此,還讓大清的版圖擴大了許多,連帶著震懾了蒙古諸部,可保大清邊境二十年平安有余。 這樣天大的功勞也只是讓林大人的爵位連升兩級而已,叫他們說再怎么賞賜也不為過的,這幫又酸又臭的文臣們居然敢往紫禁城的門前跪,實在是太令人氣憤了。 不少在戰場上跟著林默涵打過仗的將領和士兵們更是氣的牙癢癢,歷來戰功后獲得封賞都是應當應分的,這些課都是他們拿性命換來的。 若不是太子妃,他們甚至很有可能會打一場敗仗。 畢竟他們這些人在邊關吹了大半年的西北風,卻一直未有進展。 他們這些大老粗倒是不怕吃苦,但是誰也不想白白吃苦受累卻什么功勞都沒有撈著,若不是跟著太子妃,他們別說能夠剿滅準噶爾了,能在那大王子的突襲之下安全地撤離就算保全皇上的體面了。 如今因著太子妃他們帶著榮譽滿載而歸,不但自此光宗耀祖可以卸甲歸田河親人們團聚,甚至還得了無數的賞賜,眼看著大好的日子就在眼前,這幫吃飽了沒事兒干的迂腐老朽們居然敢說太子妃不配母儀天下?! 真當他們這些從戰場上回來的人個個都是不敢出頭的縮頭烏龜不成? 倘若由著他們這幫酸儒們詆毀太子妃,那以后誰還瞧的起他們這些武將? 于是,許多聽說了此事的將士們急匆匆地趕到了紫禁城的門前。 只見那領頭之人一頭白發,正梗著脖子跪在最前方,高聲地喊著:“皇上啊皇上,請聽老臣肺腑之言,太子妃林佳氏粗魯嗜殺,難以擔當女中典范之任?;噬喜坏粚⑺H斥,反而大肆封賞,難道是想天下女子都去戰場上行殺人奪命之事嗎?自古以來,女子都應安分守己,好好在家中相夫教子才是。太子妃此舉駭人聽聞,實在起了個反面的作用,此風斷斷不可長??!萬望皇上聽老臣一言,倘若日后天下女子都有樣學樣,誰在后宅照料家事?將來這些女子不服管教、不敬夫婿必將夫婦失衡,鬧的家宅不寧,我等在前朝為官之人又怎能心無旁騖地為國盡忠??!皇上!皇上!” 這番話說起來確實戳中了許多文臣的心思,更有甚者前來征討的一小撮武將們也止步不前了,很顯然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是有些認同的。 但更多的武將依舊是滿臉的氣憤之色,當即便有人大聲地站出來質疑道:“照你這么說,上戰場擊退敵人不但不應該獎賞,反而還成了罪過!聽大人口中似是十分瞧不上我等只會打打殺殺之人,但若不是我們這些人跟隨皇上和太子妃在前線殺敵,焉知你這老頭能有好好地在這里廢話連篇的機會。太子妃此等巾幗,莫說女子了,全天下又有多少男子能比得上?我看你這老頭就是無事生非,口口聲聲都要廢黜了太子妃,該不會是你家有個待嫁的大姑娘妄想著太子妃之位吧!” 武將們頓時開始對著他指指點點,眾人眼中的不屑都快化為了實質。 白發老臣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心虛,但很快又挺直了身板,一臉大義凜然地就要開罵,然而這些混天混地的兵油子們又豈會再給他開口的機會,很快便有人緊接著說道:“老大人這般生氣,莫不是被我們小兄弟給說中了心思?我勸大人還是省省吧,太子妃這等人物和咱們太子殿下乃是絕配,皇上的眼光乃是古往今來天上地下的第一好,成就了這等天造地設、利國利民的好姻緣。大人們還是快些回去吧,正經把太子妃在前線為國奮戰的事跡好好宣揚一番,盼著自家的子孫能學太子妃一二品德就算是祖墳冒青煙了呢?!?/br> 若論聲音之大,這幫文官和儒生們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上剛從戰場上回來的將士們的。 何況他們也根本不給這些儒生們張嘴反駁的機會,眾人繼續說道:“回去吧,回去吧。大人口口聲聲瞧不起武將也瞧不起女人,不如想想自己現在的平安生活是誰守護的,也看在自家老母同為女子的份上少在這里口出狂言了。你們整日把圣人曰的大道理掛在嘴邊,怎么就不明白做人至少不能忘恩負義過河拆橋呢?我瞧著這也不如咱們這些大字不識幾個的老粗們懂得感恩呢,可笑啊可笑?!?/br> 武將們你一句我一句,一聲更比一聲大,每一個字眼都將這些人的臉皮往地下踩,擠兌的這些文官儒生們連插嘴的機會都找不著,即使有那么幾個人想站出來說些什么,但剛開始整理衣袍,便能聽到對面嘻嘻哈哈地笑道:“兄弟們快瞧瞧人家,吵架之前還得正衣冠呢,要說還是人家守禮儀。不過這要是到了戰場上,早就不知被敵人砍掉幾個頭了,還是咱大老粗們做事講究個實在……” 這便是在罵他們虛偽迂腐了,吵架當前還搞這些沒有用的東西。 這些酸儒們的臉皮漲紅,口中的大道理瞬間說不出來了。 為首的白發老臣在這些武將們一輪接著一輪的攻擊之下也只能氣急敗壞地口中喃道:“一群匹夫……粗俗野人……” 武將們越罵越歡快,兩軍對戰之時的叫罵早已是家常便飯,再難聽下、流的話他們說起來都如同吃飯喝水般自然,如今對著自家人他們還是收斂了許多,但即使是這樣,也已然讓這些酸儒們無法應對了。 正當他們被對方罵的頭暈腦脹、氣血翻涌之時,從紫禁城中走出一人,讓那白發老臣突然眼前一亮。 第118章 辯駁 白發老臣突然興奮了起來,他沒有想到真的會把太子殿下給引出來。 是的,從紫禁城里出來的人正是胤礽。 白發老臣立刻突出了重圍,好似在瞬間年輕了十歲般,沖到了眾人的最前面,用自己最大的力氣,高聲喊道:“老臣拜見太子殿下,請太子殿下敬聽我等一言,太子妃不安于室,插手軍政大事,實在不配將來母儀天下之德行,太子殿下乃是未來的儲君,當知呂氏、武后之禍,為我大清之江山社稷不落入女人之手,還請早做決斷??!” 此時,林如海也匆匆從官衙之中抽身趕到,聽到這白發老臣的話,他心中頓時大怒不已。 這些目無下塵的酸儒,整日里只知道讀死書、摳舊禮,恨不能一言一行都用尺子量過以此來標榜自己儒生的身份,實乃迂腐至極! 林如海當年自己便是探花出身,可他卻從未以此為傲,更是從未有過用自己的所學去攻擊他人之卑劣行徑。 如今,這些所謂的“忠臣”不過是一群連進士的功名都考不上的腐朽之徒,眼看著不能通過科舉入仕,便想通過這種途徑引得上位者的注意,好博個名聲罷了。 可是他們不該踩著他林如海的女兒上位。 涵兒雖然是個女子,可她為國為民做出的貢獻卻是實打實的。 若非這天下對女子的束縛太多,以他涵兒的本事定然能夠創造出更大的功績。他尤嫌女兒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這群廢物居然敢這般貶低涵兒。 這些人之所以敢大搖大擺地跪在宮門口,不過是因為這些年來皇上一直都在提倡滿漢一家親,尤其對這些讀書人適當地表露出了寬待親厚之意,這才讓他們有了膽子來當眾指摘太子妃。 歸根到底不過是想借此事來試探皇上罷了,胤礽作為深受圣寵的太子殿下,他的一言一行可以直接代表康熙的態度,天底下如這般頑固的讀書人不知多少,今日之事若不能妥善處置,傳揚了出去怕是要有大麻煩的。 文人的筆桿子自來都是一把鋒利無比的尖刀,這一點在那些不得志之輩的身上表現的尤為明顯。 倘若天下考不上功名的書生都將自身代入到今日這群腐儒的身上,涵兒只怕頃刻之間便會讓他們描述成為歷史的罪人! 這讓身為父親的林如海如何能忍,他向來溫和的臉上變得陰沉可怕,雙目緊盯著前方,將這些前來鬧事之人一一記在心里,倘若今日太子應對不及,他這個做父親的定然要為女兒討回公道。 雖然這些年他從未做過以權欺人之事,但是不代表他真的是軟弱可欺之輩,再說論起寫文章一道,他林如??刹粦峙氯魏稳?。 好在胤礽護妻心切,又怎會讓岳父失望呢? 這白發老儒的話音一落,眾人便將目光全部都鎖定在了胤礽的身上。 此時胤礽的心中也十分地氣憤,只是自小的涵養讓他早已學會了在外人面前喜怒不形于色。 正如此時他越是生氣,表現的越是彬彬有禮,就連語氣都很平靜,說道:“這位老先生,你的意思孤已經明白了,但是卻實在不敢茍同。你莫要急著反駁,孤今日站到這里便是來就此事與諸位共同討教一番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