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紅樓]林家太子妃 第84節
胤褆和胤礽都已長成,而且他們自幼習武,身邊又有護衛,就算到了戰場之上護住性命至少是沒有問題的。 老祖宗的傳統不能丟,男兒的血性不能丟,不管是他還是以后的子孫后代,大清的國土絕不能在他們的手中丟失一寸。 此次是個絕佳的歷練時機,該讓他們見識一番真正的戰場是什么樣子的。 生死之間最能洞察自身,這是讀多少書,聽多少教誨都學不來的東西。 毓慶宮。 因為胤礽也要跟著一起上戰場,林默涵心中自然是擔憂的。 她太知道戰場之上瞬息萬變,不管發生任何事情都是很有可能的。 她與胤礽剛剛甜蜜了幾日,實在不想讓他以身犯險。 不過轉而一想,他怎么說也是太子殿下,就算是去戰場必然是要時刻緊跟著康熙的,如此一來安全上應當無虞。 但林默涵還是想盡可能多地做些準備,她進入了系統商城,兌換了一柄鋒利的好刀和堪比防、彈級別的金絲軟甲,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金瘡藥等等。 胤礽看著擺在自己面前的幾樣東西,眼里盡是溫情,這些東西比內務府準備的好出太多,他不想問涵jiejie到底是從哪里弄來的,只知道這些都是對他的關心罷了。 夫妻對坐,林默涵腹中有千言萬語想要叮囑他。 然而,她自己就是從戰場之上殺出來的,深知實踐的重要性。 即使自己說的再多,不到戰場之上親自經歷一番,也不過都是紙上談兵罷了。 身處于這樣的時代之中,胤礽又是這般的身份,他自小接受了最為精英的教育,談起理論知識來恐怕也不比自己少。 如今缺的,也不過是切身經過戰火焚燒,最終百煉成鋼的鍛造過程罷了。 他們并沒有太多的時間相處,糧草之事被康熙交由索額圖辦理,胤礽需得從中協辦,他還要與胤褆日日跟隨康熙點兵,實在忙的不可開交,常常到夜半三更時才能回到毓慶宮中,抱著林默涵小憩片刻,天不亮便又要起身去忙。 等到大軍開拔之日,滿朝文武,全城百姓都聚集在城門送別大清的天子和將士們出征。 林默涵站在高高的城樓之上,看向一身戎裝的胤礽,透過少年炙熱的眉眼中她仿佛看到了那個曾經也意氣風發的自己。 同樣地一身鎧甲,在太陽底下映射出攝人心魄的強光,一桿紅纓長木倉不知染過多少敵人之血。 林默涵原以為自己早已厭倦透了那樣的生活,然而此情此景眼中卻又不自覺地露出一份懷念 直到胤礽回過頭來,遠遠地與她對望片刻,林默涵揮手送別,直到他扭過頭跟隨著大軍的腳步出發。 百姓們夸贊著康熙如何地英明,將士們如何地威武,一定能將賊子剿滅的一干二凈。 前世出證時,林默涵從未認真聽過百姓們的心聲,如今倒是有了幾分新鮮感,但又升起幾分悵然若失。 恍然之中,仿佛她也應該帶著這些期盼提木倉上馬,走在隊伍的最前端,在迎風飄揚的“林”字赤旗下帶領著將士們一往無前。 只是一抬眼,她卻只能跟隨者后宮嬪妃們往那威嚴高聳的紫禁城行去,如今那里才是她該去的地方。 因為皇上和兩位阿哥都不在宮里,太皇太后又剛剛崩逝,之后的日子后宮之中一片安靜。 佟佳貴妃除了處理宮務之外,也沒有什么心思見人,日日都在承乾宮中吃齋念佛,祈禱神明保佑她的表哥能夠平安歸來。 惠妃也同樣如此,大阿哥雖然英勇,但畢竟年齡尚小,又毫無經驗,她這個做母妃的也難免不憂心。 德妃的恩寵早已不復從前,家中在內務府的勢力幾被清除殆盡,更是緊閉了宮門,輕易不與人交往。 剩下的宜妃和榮妃也都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余下那些位份不高的就更加老實了。 林默涵無事幾乎也從不外出,不過偶爾去趟慈寧宮罷了。 孝莊走后,偌大的慈寧宮里便只剩下了蘇麻喇姑一人,元春不忍讓她獨自傷悲,便留了下來多陪她幾日。 林默涵來時,兩人剛剛哭過一場,一瞧便知又想起孝莊了。 蘇麻喇姑則說道:“太子妃快幫我勸勸這丫頭吧,如今慈寧宮里已經沒有了主子,她還留在這里作甚,早早回去尋個正經人家要緊,不要陪我這老婆子虛度光陰了?!?/br> 元春哭道:“太皇太后和嬤嬤待我恩重如山,如今她老人家先行一步,我怎能不管嬤嬤。就讓我在慈寧宮多留幾日吧,左右我不著急嫁人?!?/br> 看著兩人都為對方著想的樣子,再想想往日里慈寧宮中的歡聲笑語,如今已經蕩然無存,林默涵的心中也十分地難受。 想了想,便說道:“如不嬤嬤先搬去毓慶宮里陪我同住吧,太子爺不在,我一個人也悶的狠。再者說,您與海嬤嬤閑來也可敘敘話?!?/br> 或許換個新環境,再有舊日的姐妹陪著,想必蘇麻喇姑也不會一味地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之中。 然而她卻搖了搖頭,說道:“奴婢哪里都不去,就在這里守著主子生前的宮殿。倒是太子妃快將這丫頭帶走吧,我這里決計容不下她了?!?/br> 她態度堅決,元春哭求無用,最后還是被林默涵給帶走了。 不過蘇麻喇姑雖然不愿出慈寧宮,但是林默涵卻讓海嬤嬤暫時卸下了差事,每日都往慈寧宮里開解她,閑暇時也親自去瞧瞧她,說些話解解悶。 至于元春,她則被林默涵先安頓在了毓慶宮里。 左右這會子胤礽也不在,兩人日后再見面恐怕也不大方便,所以便趁著這會子功夫多相處一番。 元春盡心竭力地侍候了孝莊一場,不但得了她的親口夸贊,其實也早就備下了賞賜,蘇麻喇姑不但盡數給了她還往上添了兩成,元春出去之后的日子不會艱難。 不過林默涵既然還有余力,能幫一把的話自然也不會吝嗇。 半月之后,元春終于心緒平靜了下來,只是也到了該出宮的時候了。 臨別之際,林默涵說道:“大jiejie,前些日子見到母親時,她曾對我說過一樁事兒,只是當時大家都在守靈,也不方便問你。如今既然要出宮,便不得不提了。我父親有個門生,乃蜀中人士,出身于耕讀之家,正值而立之年。他嫡妻去歲難產離世,膝下唯有兩個女兒,剛剛調入京城任國子監司業,是正經的六品官。家中父母俱在,都是老實和氣的性子,我母親再三考察,覺得是個好人家。當然,jiejie回去了之后也能親眼相看一番,成與不成,都由jiejie說了算?!?/br> 元春自然知道出宮之后她馬上就會面臨婚嫁問題,只是沒有想到會這么快。 但是想想自己雙十已過的年華,便又覺得這還算哪門子的快。 方才她聽的仔細,這家人的條件對如今的她來說其實還算不錯。 雖然是填房,但前頭原配沒有留下兒子,便也不算什么。 既是耕讀人家,又是姑父門下的讀書人,想來是清流中的清流了,想來家資并不豐裕。 但是她的嫁妝不薄,慈寧宮里已然賞賜了不少,家中的也總會給她再備上一份,雖不說大富大貴但總不用為錢發愁。 除此之外,能叫姑媽和太子妃開口的,想必定是家風清正的人家。 這便再好不過了。 元春點了點頭,說道:“勞煩姑媽為我籌謀,想來她親自掌過眼的必定錯不了。請太子妃放心,不管成與不成,我出去之后都會好好孝順老太太,孝順姑媽和姑父?!?/br> 她心里著實不知該如何感激林默涵,自己與姑媽一家原就不甚親厚,他們實在沒有必要為自己做到如此地步的。 這世上之人,有如她母親那樣為一己私欲棄親生女兒于不顧的,也有如林家這般肯為苦命之人伸出援手的。 林默涵不便出門,便親自給王熙鳳寫了封,囑咐她莫要讓榮國府的人為難迎春。 原本也不是元春自己想進宮的,如今沒有達成他們的目標也怪不到她的身上。 同時也是提醒她,要時時注意著王夫人那邊,省的她知道女兒回去之后再作妖兒。 又讓紫蘭帶著諸多的賞賜,親自送了元春回府。 她這個太子妃的名頭還算好用,暫且為元春擋去一些不懷好意的大量吧。 第105章 勸慰 元春回去之后,給林默涵來了幾封信。 賈母待她極好,抱著她痛哭了好幾回,沒有一句指責的話,而且還心疼她這幾年在宮里蹉跎了年華,已留她在榮慶堂住下了。 王熙鳳也很是親熱,前前后后送了不少貼心的東西過來。 還有兩位meimei,看到她們都出落的這般懂事聰慧,她心里十分高興。 迎春還特地回娘家來探望過她,姐妹四人原就是血親,此番終于團聚,大家都受過林家的恩惠,很能說到一處去。 雖然迎春也不大好經?;貋?,但現在元春歸家之后除了陪伴賈母之外,就是與探春和惜春姐妹三人聚在一起,互相說一說在宮里的見聞和家里這幾年發生的變化,大家每每都唏噓不已,更加珍惜眼下的生活。 更加讓元春觸動的是榮國府發生的變化。 她對進宮之前的記憶尤深,后來在慈寧宮里時受過孝莊和蘇麻喇姑的熏陶,早就明白榮國府看著錦繡富貴,實則內里破敗不堪,一直很是擔心。 而這次回來,親眼目睹家里的變化,給了她一個大大的驚喜。 賈璉已經護衛著御駕去了戰場,但王熙鳳把家里管的很好。 府中規矩嚴格,各司其職,極有章法,雖比不得慈寧宮治下,但與她進宮之前已經大有不同。 原本她想象之中的被人指點的情形根本沒有發生,她回去之后親人們都很高興,奴才們也很尊敬她這個大小姐。 元春在信中寫了許多事情,但是一個字都沒有提起過王夫人和賈寶玉,就連李紈母子、賈環都夸贊過幾回,想來也是實在是沒什么好說的了。 另外就是,她已與林如海的門生相看過了,目前雙方都比較滿意,很感謝賈敏在中間為她周折費心。 知道元春回去之后過得不錯,林默涵便放下心來。 她來這世上一遭兒,可以幫助幾個女子脫離苦海便是大功德了。 這段時間大家都閑了下來,林默涵雖不能輕易出宮,但是可以時常叫黛玉進來說話。 她有時自己過來,有時薛寶琴也會跟著,左右說的都是姐妹之間的體己話,林默涵原也喜歡熱鬧一點。 這一日,黛玉和寶琴再一次來毓慶宮里陪林默涵說話。 唐佳氏和程佳氏也跟來湊熱鬧,幾人輪流著上場打了幾圈馬吊,程佳氏親手整治了一桌精致可口的佳肴,眾人吃的是心滿意足。 午后兩位格格就識趣兒地離開了,留給林默涵姐妹說話的空間。 林默涵先是問了問小弟赫瑾的功課如何,黛玉便說他如今已經開始和夫子學習策論了。 父親每日也會抽出時間來指導一番,黛玉有時跟著去旁聽,姐弟二人經常把自己做出來的文章交給父親批閱,很是得了幾回贊賞。 薛寶琴也在旁邊說道:“黛玉jiejie著實文采斐然,若是個男子,定能贏個狀元郎回來?!?/br> 黛玉在這方面確實有些天份,這些年她跟著林默涵聽了很多新鮮的道理,又通過林家的生意和滿朝歡見識了許多,寫出來的文章不僅在格式上嚴謹工整,而且內容上也言之有物,不是現如今還稚嫩的小赫瑾能比得上的。 就連林如海有時也暗暗地感嘆,他自然更愿意有冰雪聰明又十分貼心的女兒,但若黛玉是個男兒身,一定能夠取得功名,在朝堂上有所作為。 黛玉聽到寶琴的贊賞,也沒有謙虛,實在是幾人的關系這般親近,無需你來我往的客套了。 林家一切都好,林默涵難免又要關心薛寶琴的近況了。 薛寶琴說道:“自從哥哥與嫂子出海之后,便不能再收到他們的信件了,不過想來船上那么多人,以前也出去過很多回,我雖然記掛著他們,倒也不擔憂他們的安危?!?/br> 林默涵點了點頭,出了大清之后,確實就無法再信件往來了,她也許久沒有薛蝌的消息了。 聊著聊著,幾人便提起了薛寶釵。 “堂姐自從回家之后,仿佛變了個人似的。以前最是講規矩一個人,現在也肯拋頭露面去外頭巡鋪子了。上回我去瞧他們時,有個掌柜的來家里匯報,她親自見了人,指出了幾處錯誤之后當場就卸了他的差事,大伯母和堂兄都不敢說話,真是叫我吃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