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紅樓]林家太子妃 第26節
你們婆媳兩個打擂臺,禍禍自己家孩子就得了,做什么把人家清白姑娘也拉下水。 賈母更不是人,嘴上說著如何如何地疼愛黛玉,然而卻任由著她被奴才編排孤立。薛寶釵有母親有哥哥撐腰,行事自然會比黛玉更有底氣些的。兩個女孩子,再加上一個更倒霉的史湘云,本可以和平相處,卻因為這么幾個玩意兒天天爭來爭去。 看看這干的都是人事兒嗎?活該榮國府被抄家,這都是報應。 黛玉現在還不知道這檔子事兒,賈敏和林默涵也不想在她面前提這些,省得讓她知曉后糟心。 畢竟雖然黛玉現在對賈寶玉沒什么印象,但是賈母不靠譜在林家已經屬于是眾所周知了,被這么個人介紹來的對象能是什么好東西? 還是讓小姑娘歡歡喜喜地過自己隨心所欲的日子吧,黛玉現在又喜歡上了刺繡,賈敏便請了蘇州的師傅來家里教她。原本林默涵也應該一起學的,但她表示實在不感興趣,賈敏拿她一點辦法也沒有便隨林默涵去了。 晚上林如?;貋碇?,看過賈母的信后也十分地生氣。他素來不會輕易情緒外露,只在心里瘋狂地把自己的老岳母罵了個狗血淋頭,連賈寶玉也沒能幸免,直接被林如海打了個“質量不行”的標簽。 無論是和甄家糾纏不清,對林家指手畫腳,還是想要把他的女兒配給賈寶玉那等不學無術之才,都讓林如海的內心憤怒不已。 但是夫人和長女的臉色已經很難看了,他還是先哄哄她們吧。 三個人的態度非常地一致,賈敏也給賈母回了一封信,委婉地告訴自己的母親,女兒們實在太小,那個賈寶玉既然這么優秀更加應該催他多讀些書,沒有人會在幼時游手好閑的情況之下一夕之間變成個能力卓絕的大丈夫。 至于甄家的事情更是連提都沒有提,反正不管說什么、怎么說,他們也是絕對不想再和甄家沾染上任何關系的。 就拿林默涵來說,假如以后再見面時不扇甄家人幾巴掌就算客氣的了,握手言和根本不可能。 而且甄家和賈家的做派簡直太像了,作jian犯科的事比賈家還要更嚴重的多。 這種人家遲早倒霉,就算康熙不治他們,下一任帝王也絕對不會容忍的。 沒過幾天,就連王熙鳳和賈璉也知道賈母做的好事了。 賈璉無奈地說道:“老太太瞎cao的什么心?真是老糊涂了不成,竟然還妄想cao縱林家,要是涵meimei在京城說不得能直接打上門去!絕對讓咱們家丟臉丟的滿京城哪兒都是!” 王熙鳳說道:“唉,老太太唯我獨尊慣了,覺得誰都應該聽她的指揮。這些日子在揚州住了這么久,我倒覺得見事更加明白了些。你說老太太整罵大老爺,罵的外頭的人都知道他不成器,會不會是想借此打壓當家人,好穩固她老太君的地位???” 賈璉說道:“你也想到這一層了?有時候我真想問問老太太,是不是全天下就只剩下一個榮國府了?外面難道就沒有天地了嗎,作何為了一己之私把家里弄成這樣。聽說二叔早年也確實下過功夫苦讀的,只是后來祖父臨終前拗不過老太太,便直接給他求個了官,倘或當年能夠讓二叔趁著年輕的時候如我一般到外頭歷練歷練,說不得也是另外的光景呢?!?/br> “哼,再別說外出歷練的話了。老太太越是看重誰,就越恨不得蓋個金屋銀屋把人給裝進去,生怕經受一點風雨。寶玉都多大了,還整日摟著抱著。你且瞧著吧,寶玉的將來肯定混的連二叔都比不上?!?/br> “這話倒也十分地有理,林家的兩位meimei就算一輩子不嫁人也不可能看得上寶玉。其實我還沒與你說呢,不但姑姑收到了信,就連我也收到了老太太的信,囑咐你到姑姑面前去當說客呢!還問我兩個meimei各自的性情如何,哪個配的上榮國府的門第。這封信我看完后就燒了,多留在這世上一刻我都覺得晦氣?!?/br> 賈璉的話其實已經相當地不客氣了,假如在賈母面前就是現成的不孝鐵證。但是他與王熙鳳乃是彼此最為信任之人,說起話來自然是什么顧忌都沒有的。 王熙鳳就更不是那種迂腐刻板之人了,她罵道:“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rou,把兩個meimei和寶玉放在一起說我都弄臟了meimei的名聲。咱們到揚州好幾個月了,老太太好容易來了一封信,竟又是為了寶玉。璉二,你實話與我說,大老爺到底是不是老太太親生的?別是當初抱養來的吧!” “就是親生的才覺得心寒,我現在只想好好習武,將來能夠謀個一官半職好好賣力,也算是對得起林家的栽培。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你也不用管,倒是姑姑和涵meimei氣的不輕,你要有空就去尋她們說說話,幫著開解開解吧?!?/br> 王熙鳳自然沒有不應的,她動作十分地塊,用完午膳就去找賈敏和林默涵說話了。至于黛玉,她這會子正跟著師父學習,所以并不在場。 先是說了會子揚州城里的新鮮事兒,王熙鳳才說道:“老太太這次確實過了些,那甄家光是刺殺朝廷命官一項就觸犯了律法,這樣的人家咱們離的越遠越好,怎能反湊上去呢?” 林默涵一聽這話就覺得真是稀奇了,她居然從王熙鳳的嘴里聽到這種話,連忙問道:“嫂子了解的這么清楚,是看過《大清例律》了嗎?” 王熙鳳扶著肚子說道:“你怎么知道?是了,當初二爺的那箱子禮物可不就是從揚州送去京城的嗎?他連里面裝了什么都與你們說了???” 第31章 爵位 “咳咳,是啊是啊。不過我聽說王家不是教女孩兒讀書識字的,難為嫂子看那種無聊的書了?!绷帜南肽窍渥訓|西還是她親自裝好的呢,怎么可能不知道里面都有什么,不過為了表哥的幸福生活,她還是不要說了吧。 提起這件事情,王熙鳳滿臉都是笑意,說道:“當初收到那箱子東西的時候我快高興壞了,本以為他到了揚州會被亂花迷了眼,誰成想他還能想著我。那些首飾我也十分喜歡,日??偞髦?。倒是那律書瞧著實在突兀,不過你表哥信上說這書有意思,想讓我閑來無事的時候讀一讀,我臨睡前就翻兩頁,夜里倒是睡得比以前更香呢,可能這也算的上是有意思吧。我們王家早年間其實也教女孩子讀書的,只不過從我那兩個姑媽開始都讀的不好,實在拿不出手,便只好對外說些女孩子應該學些管家、針黹才是正經了。到了我這里原本也不教讀書的,但是字還是要識得的,所以讀一讀律書也盡夠了?!?/br> 林默涵點頭道:“原來是這樣,大家族出身的女子總不好做個睜眼瞎的。竟是這個緣故,你們家還真是費心了哈?!?/br> 原著里面,賈家、薛家、史家的女孩子都是飽讀詩書的,文采相當地不錯。唯有王家的女子不讀書,王熙鳳樣樣都好只是可惜是個肚子里一點墨水都沒有。 讀書明理,假如王熙鳳多讀一點書,可能行事上會更加有分寸些。 原來是王夫人和薛姨媽姐妹兩個都不行啊,王家還真挺會給自己找補面子的。 所以,王夫人才會這么嫉妒賈敏嗎?畢竟賈敏可是貨真價實的才女。林默涵覺得自己真相了,想必王夫人當年讀書的時候也沒少被罵吧,偏偏賈敏才學非凡,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夸贊,這對比也太慘烈了。 王熙鳳說道:“兩位姑媽都讀不好,我這做侄女兒的自然也不好讀下去了。再者說我對那些書本子也是在沒甚興趣,不過那本律書上面的注釋寫了很多案例,瞧著倒是有趣。也是讀了那書我才知道,甄家確實違反律法了,也不知方知府能不能審的出來?!?/br> 林默涵說道:“自然是能審出來的,劉維時就是個小人,而且這件事情他已經向我們吐了口,就很難再繼續保守秘密了。不過甄家大約是不可能被繩之以法的。他們家深得圣心,皇上一定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br> “所以meimei你才親自去金陵報復回來嗎?” “是呀,既然皇上不處置甄家,那我就就親自去討回公道,要我忍氣吞聲那是白日做夢?!?/br> 賈敏說道:“你這個性子也不知隨了誰,日后再敢莽撞我就把你關在家里,天天盯著你學繡花!” “母親可繞了我吧,女兒是有十足的把握才會去做這件事情的。您還是去盯著玉兒吧,她繡的好看?!?/br> 此事確實如林默涵預料的一般,方知府沒費多少力氣就從劉維時嘴巴里問出了甄家的事情,再聯合甄應嘉前段時間被人下了黑手,他就更加確定了。 林家真是藏龍臥虎,他前腳兒透露出劉維時在金陵出現過,后腳人就被金陵衙門押解到了揚州,而且就這這個節骨眼兒上甄家出了事。 他連查都不用查就知道,肯定是林家干的! 方知府將此事巨細無遺地回報給了康熙,反正案子的來龍去脈他都審理清楚了,但此事牽扯到了甄家,就看皇上如何定奪吧。 很快,康熙就收到了方知府的折子。 前段時間,他正為林如海發現的曬鹽法而高興,已經在朝中公布了這個好消息。 戶部的人反正是高興壞了,這件事情如果能夠實行,他們就不用天天拆了東墻補西墻地找補了,很是能夠松快幾年了。 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反對,比如明珠、佟佳氏等等,就連一向和明珠不對付的索額圖這一次居然也反對實行。 康熙冷笑一聲,問他們反對的理由是什么? 然而這件事情上又能想出什么具有說服力的理由呢? 明珠說勞民傷財,康熙說曬鹽法比煎煮鹽更加地省時省力 佟國維說恐怕會引起鹽商暴亂,康熙說如果連區區幾個商人都鎮壓不了,那干脆大家都退回東北算了。如果起了暴亂,你佟國維第一個去江南鎮壓。 索額圖想了半天,實在沒有什么比較好的理由了,于是在康熙問到他頭上的時候臨陣倒戈,轉為了大力支持。 康熙看著他們一個個丑惡的嘴臉,心里十分生氣。他明白這些人為什么會反對,十之八九都是在背后和江南的鹽商們有勾結。 推行曬鹽后,因為產量成倍擴大,售賣方式肯定會產生變化,那些靠著鹽吃了個肥頭大耳的商人們和背后的主子們怎么可能輕易同意。 但是那又如何,與整個天下的利益比起來,他們不同意也得同意。 所以,康熙便直接下令由鹽務部門推行曬鹽法。 等到這一批成果出來之后,就是給林如海加官進爵之時。 后來,康熙看到方知府的折子后,對于林家的這種作風還是比較滿意的。 大清皇室都不是廢物,他是想要個天下對為頂尖的兒媳婦不錯,但是若林家是個任人隨意拿捏的軟包子,那么將來怎能守的住太子的后院。 后院又與前朝息息相關,守不住后院就是在拖累太子,就得要這種有手段的女子才好! 如此看來,林家不但有能力、有手腕,這氣性也十分對他的胃口。 人家都差點要了你的命了,難道在知道幕后黑手的時候還要忍氣吞聲嗎? 榮國公的那個孫子和林家的大姑娘著實是個厲害人,在甄家來去自由,沒有被抓住任何的把柄, 倘若將來能夠為他、為太子所用,那可真是如虎添翼了。 甄家本是深受他重視的心腹,然而被外放到江南才幾年時間,竟然養成了好大的胃口。 他知道甄應嘉沒什么了不得本事,卻偏偏什么的想摻和一腳。若在京城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會被人吃的一干二凈,所以才讓他到金陵去,那里無人掣肘又是個十足的富庶之地,也好讓奶娘的晚年生活過的安逸些。 不曾想他都格外地恩賞了,甄家竟然還不知足。暗地里干著插手鹽務、勾結江湖勢力的勾當。 康熙身為帝王,從不吝于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一個人。他在想,甄家究竟還有沒有被著他做些更加過分的事情? 本來甄家算是他放在江南的一個耳目,是眾所周知的耳目,但是倘或這個耳目打著他的旗號在江南為所欲為,那么便不能就這么放任下去了。 只是想到幼年時,皇阿瑪的心里只有董鄂妃,額娘佟佳氏整日忙于爭風吃醋,很少能夠顧及到他,而那個時候自己還沒有入了太皇太后的眼。 他身為堂堂皇子,卻并不受人重視,唯有奶娘一人精心地照顧著自己罷了。 康熙終究是不忍,所以還是在方知府的折子上寫下了將甄家全部摘出去的批復,另外將劉維時秋后問斬,摘星樓眾人按罪論處。 如此一來,就少不得要委屈林家了。又是他十分看重的,應該在什么地方彌補一二呢? 又過了兩個月,康熙終于確定林如海提出的曬鹽法確實更加地便利可行而且產量十分喜人,鹽堿地和鹽蓬草也都順利地收獲了極高的產量。 這下子,康熙高興了好幾日,仿佛看到國庫立刻就會充盈起來。 于是,給林如海升官一事便順理成章了。 倘或只是這一件功勞,那么只等他這一任結束后調回京城也就罷了。 但是林家他看好的未來親家,就又該厚上幾分了。 想到林家祖上也是列候之家,到了林如海這一輩兒才恰好沒了爵位,康熙在與孝莊太后商定之后,便決定再賜下爵位,好給林家增光添彩。 林家此一番得罪了不少人,所以賜下的爵位還不能太低,否則那些人真當他們不得圣心呢! 就得讓那些人瞧瞧,自己對林家有多么地另眼相待,才能讓那些暗地里的宵小之輩打消報復的意圖。 而且這個時機也正好,不管林家眼下有多么地炙手可熱,但是到底遠在江南。若是等他們回到京城在授予爵位,那就太引人注目了。 林家暫時羽翼未滿,還是先不要這么打眼了。 而且,想到他們家人的脾氣,康熙也覺得還是現在就給了爵位比較好。 畢竟現在的那些家里有爵位基本都是祖上傳下來的,隨著天下的日漸穩定,爵位已不是輕易可得的了。 林如海的功勞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如今偏他好端端地得以恢復祖上的爵位,倘或在京城還不得讓各路人馬試探個沒完沒了啊。 而林家人也不是吃素的,別到時候他再無緣無故地損失好幾家大臣。就趁著他們還在揚州,正正好。 于是,康熙思慮良久,親自寫下了封林如海為文定伯的圣旨,令人快馬加鞭地送往揚州。 第32章 慶賀 林如海想到自己這次立下了功勞一定會被獎賞,但是卻沒有想到皇上居然給了自己這么大的臉面! 這可是伯爵,還能夠再往下傳三代的爵位,小兒子和孫子的將來都不用發愁了。 這些都是女兒們的功勞,林如海只覺得很可惜,倘或女兒也能繼承爵位就好了。唉,再拼了這把老命多掙點銀子吧,將來給女兒們的嫁妝一定要再厚上幾分才行。 圣旨到達林家的時候,整個揚州都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