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節
時間逐漸推移,來到下午,冬季天黑總是早一些,天光消逝的速度,遠比參觀者的熱情要快。 晚上六點,比平日早了許多,復瑞館就開始閉館了,許多人不舍的離開。 出來后才發現,位于四大主展區中央,室外空地上的復瑞館,門口已經開始布置舞臺了。 怪不得提前閉館,原來是為了閉幕儀式做準備 晚上七點,主展館也進入了尾聲,不過根據告知,普通參觀者也可以參與閉幕儀式,在警戒線外就可。 室外那片地方雖然大,但終究放不下所有人的座位,基本都是留給了嘉賓。 于是參觀者們亦步亦趨,疲憊的朝著中央室外區域而去,也有人直接從二樓往下望,反而視野更好一點。 此時這里已經布置的大不一樣,以半球形、如倒扣之碗的“復瑞館”為中心,朝著場館正門的方向輻射了120°左右的扇形區域,被擺上了數百個座位。 四面八方都有射燈,將這片區域照的透亮。 復瑞館的大門、窗戶也被封上了,正面搭建了一個講臺,鋪上了紅毯,擺上了鮮花,顯然一會兒會有人在這講話。 七點三十分,漸漸有人開始入場就坐,有大企業的高管,地方班子的頭頭腦腦,京北部門的高手,而最前方的還空了一小排。 終于,接近八點的時候,毫無消息放出的大佬,居然親自登場。 不少人喊了起來。 “我的天?怪不得今天安檢這么嚴格!” “這還真是意外之喜了” “畢竟提辦單位是最頂級,大佬還專門為此發過言,來一趟也不奇怪.” 人員全部到齊后,也有人試圖尋找周教主的身影,不過人太多,分辨不出來。 八點整,閉幕儀式正式開始,包括大佬在內,眾人依次上臺致辭。 今日之后,每兩年一屆,在杭城這片土地上,會不斷地向社會展現科技的成果、科學的力量、科研的探索。 整個講話內容還是偏“嚴肅”和“官方”的,不過大家也都耐著性子。 終于接近九點多的時候,大佬講完話后,眾人本以為即將結束,卻被主持人告知,閉幕式還有最后一個活動,也算是整個科博會的彩蛋,和真正的結尾。 中國航天局、太一天工,將聯合的發布一件大事。 原本疲憊的眾人,再度打了雞血,朝復瑞館前方的講臺望去。 結果周教主依舊沒有出現,反倒是那個復瑞館前的講臺,正在被拆除。 這種現場拆臺的行為,引起了不少人的呼喊,心想是不是搞錯了 周教主還沒來,你們就拆臺??? 不過工作人員依舊我行我素,這講臺似乎本身就是易拆卸的,幾分鐘就只剩一個腳下踩的臺面,后面半球形的“復瑞館”完整的露了出來。 下一刻,四周的燈光暗了八個色度。 然后整個“復瑞館”,卻亮了起來。 從六個不同的角度,先進的墻體投影技術,居然將半球形的復瑞館,照射成了一個巨大的球形“屏幕”。 上面顯示著“中國航天局、太一天工”的logo。 “臥槽!這也行!” “牛逼??!這效果!” “值了值了!肯定有什么大新聞!” 無數人掏出了手機,記錄這震撼的一幕。 短暫的安靜后,一個渾厚的聲音,在四周響起。 “月球,地球亙古以來的陪伴者,也是人類的陪伴者.” 復瑞館構成的“球形屏幕”上,畫面也開始變化。 有著古老氣息,如同原始部落洞窟壁畫般的筆觸,描繪著原始人類,在捕獵、采集、種植時,仰望月球的畫面。 “數千年來,億萬人類仰望星空,月球就是他們看的最清晰,也最好奇的星體..” 畫面上,出現了一個穿著獸皮,舉著弓箭的男子,華夏文化里對應的形象不做他想,必然是后羿。 一個女子和后羿相擁,然后毅然決然飛上了天,去往了月亮。 緊接著,畫風從“原始人”,過渡到了“古人”,一個身穿白衣的人,坐在床邊,對腳下的月光發呆。窗外的月亮,如同清冷的寒霜。 “床前明月光!李白!” 立刻有人喊出了聲。 很快,畫面再轉,一個文人,高舉酒杯,對月邀飲。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無數人一起,喊出了這刻在骨子里的絕句,如同大合唱。 渾厚的聲音還在繼續。 “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都在仰望著同一個月球.” “在那里,似乎沉淀了億萬人類的目光,和深夜的沉思?!?/br> “而在當下,它有了不同尋常的新意義,那是.去往宇宙的跳板.” 畫風再度變化,從“古人”,變化到了“今人”,或者說不再是動畫,而是影像。 激昂的音樂響起,畫面快速變化。 一份手稿,上面畫著地月軌道的計算。 一臺設備,方方正正,正是“嫦娥三號”。 一枚枚火箭,朝著天空進發,火焰有如實質,好像能驅散11月的寒夜一般。 最后,定格在了,南天門平臺的畫面上。 或者說,久未露面,大不一樣的全新南天門。 不再是平面結構,而是立體、厚重、體積堪比足球場巨大軌道造物。 通體玄黑,表面有著星星點點的指示燈,復雜的結構中具備多種功能,可以承擔地月中轉站的超大型復合型平臺,就這么靜悄悄的漂浮在軌道上方。 在這個畫面中,眾人只有一個感覺。 這“星際飛船”的區別是什么? 哦.它飛不出地球軌道 但.還是超rou的好么?! 畫面上,南天門下方,一個個運載火箭飛了上來,似乎和剛才那一幕火箭發射接上了。 這些載荷倉,被吸納進入了“南天門”內,同時,另一些方向,南天門打開了缺口. 然后,一個個載荷倉.被中轉一下后,二次發射。 這一幕外行可能看不明白,但下方一些航天領域的專家,已經若有所思起來。 “這是.去月球?為什么要中轉?” “我明白了.第一宇宙速度是7.9km/s,而且從地球這么大引力的地方很難達到?!?/br> “但去月球的第二宇宙速度只有11.2km/s,中間只相差3.3km/秒.軌道上獲取加速度,更容易一些.” “如果南天門具備刑天那樣的‘電磁彈射’設施,在軌道中將載荷加速最后3.3,比起地球上直接發射,要省太多燃料了!南天門甚至可能只需要電力!我的天,簡直是天才般的想法!” 有人質疑道:“可力是相互的,發射這些東西,南天門不會被往下‘推’么?” 那人道:“你傻啊,南天門有大量‘霍爾推力器’,量變引起質變,它自己就能調整回來,只要不消耗燃料,而消耗電力,那么一切都劃得來!或者說賺大了!” 果如其言,這些二次發射的載荷,慢慢升高,朝著深空里的月球而去。 而后一個個載荷倉,落在了月球上。 而且是.硬著陸. 不用費心的考慮變軌變推,安裝發動機,消耗燃料軟著陸。 只要計算好軌道,不超過最大速度,這些看上去慢悠悠的“快遞”,終究會自己落在月面上。 這些皮實的智能設備,不怕慢,似乎也不怕摔。 別管我怎么落的,你就問到沒到月球吧反正摔不壞就成. 就在眾人好奇,這些落地的載荷倉計劃干什么的時候。 整個場地突然起來的安靜了。 下一刻! 整個“復瑞館”,被照成了一顆.“月球”。 灰色,一片死寂的大地,布滿了坑坑洼洼的隕石坑。 雖然只是“半球形”,但這顆巨大,近在咫尺的月球,卻在不斷轉動。 這壯觀的景象,驅使著所有人將其印在腦海里。 突然,有人指著天空,那里本來有著高大的“智能塔”,就在復瑞館中央上方。 只是燈光的原因,之前并不顯眼,被下意識忽略了。 只見無數的金屬溪流,從其上涌出。 燈光也巧妙的給到了那里,讓這些金屬細流,就像九天而下的銀河瀑布一般,緩緩零落在月球上。 人群中,韋航震驚的瞪大了眼睛 “這也太牛掰了.” 張鑫一邊叮囑拍攝的同事手不要抖,自己卻莫名的手心冒汗。 二樓,白曉鶯雙手抱胸,看著這奇景,眼底閃過一絲自豪,也帶著一絲遺憾。 嘉賓席上,從千島湖趕回來的韓子茵,李文倩,童欣三人癡癡的望著,仿佛能從這“銀河”中,看到背后某人的身影,自豪感油然而生。 無數金屬溪流,在抵達“月球”后,開始重組,擬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