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節
反衛星武器,大體分為兩個不同的方式。 “反衛星衛星”:發射一枚到相近軌道的設備,和目標一起轉圈圈,直到時機合適的時候,去撞擊或炸掉目標,又叫“共軌式”。 “反衛星導彈”:直接地面發射導彈,直上云霄,干凈利落干掉對方,又叫“直升式”。 不難看出,后者更難。 所以他們用的是前者。 “漢森博士,你覺得會成功么?” 指揮中心的后排,一個白人老者雙手抱胸,托著下巴看向屏幕,眼神有些不耐煩但在盡力掩飾。 問他問題的,是一個五十歲左右黑人專家。 “這個問題半個月來每天都有人問,我的回答不會變.是的,我覺得會,這已經是最保守的方案了?!?/br> 他是“阿忒彌斯之眼”項目的負責人,nasa頂級專家,參加過阿波羅計劃的功勛工程師。 最近一年多,他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阿忒彌斯之眼”計劃中,為阿波羅計劃后四十多年,美國第一次落月探測做準備。 被半路叫過來做顧問,漢森是很煩躁的,但.科學不是打打殺殺,科學是人情世故,他需要更多的經費,更多的支持 自己來到這里做顧問,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交換條件. 說起來最近這段時間,漢森明顯感覺到無論國會還是局里,包括那些眼高于頂的參議員,似乎都對“航天領域”的支持度有所上升。 不是說要啥給啥,只是比起以前要容易了一些,漢森無從判斷是因為對面領先太多,還是因為他們真的打心眼里開始重視航天了。 黑人專家說道:“是啊,最保守的方案.轉了上百圈才找到機會?!?/br> “共軌式”需要在軌道上不斷調整修正,由于缺少太一天工那種硬件智能性和擬態指揮技術,對他們來說難度不小。 大概相當于,隔著十幾萬米,根據數據而非視覺,cao縱一架遙控飛機去撞擊另一架,哪怕這目標會在固定路線經過,也有許多不可控因素。 就和落月一樣,月球的軌道不也是可以精確預測么?也沒見家家都能探測。 為了確保計劃成功,他們挑選的目標也很特別,乃是體積數百倍于衛星的. 一個火箭分級殘骸。 如果有足夠的權限就能知道,這個分級殘骸,正是大半年前元旦時刻,在軌道上差點撞毀南天門的那個。 這個十幾米高的大家伙,被偷偷加了料用于制造車禍,后又被榫卯機器人破壞掉了動力系統,變成了一塊徹底的軌道大垃圾。 無法控制但卻能定位到位置,有著遠比衛星更大塊頭,更方便命中。 它自己都沒想到,都這樣了,還能被二次利用,或者說反復鞭尸。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屏幕上模擬的動畫像是ppt一樣的刷新著,動畫形象是一個類似衛星的設施,實則里面承載的是高爆炸藥。 終于,在一個小時后,他們終于要和火箭殘骸相遇了。 那枚年初時“肇事逃逸”的火箭殘骸,第80多次出現在了“ke-s2”的雷達系統中,不過這一次兩者距離夠近,工作人員啟動了追蹤程序。 “ke-s2”的游動發動機開始工作,完成了上百次姿態控制的最后臨門一腳。 之后就是等待了。 兩分鐘后沒有聲音,也沒有圖像,系統顯示.成功碰撞并引爆。 對于期待已久的“關鍵時刻”而言,這一幕稍稍有些沉悶。 就像是鋪墊了好幾天,主角最高光的時刻卻沒有畫面一樣。 但大多數航天行為就是如此,像是太一天工那樣有擬態指揮系統,像是看電影大片一樣的才是異端! 幾分鐘后,指揮中心接到了電話,早就守株待兔,對準固定位置的地面大型觀測站,捕捉到了這次爆炸。 指揮室里這才爆發出了歡呼聲! “我們成功了!” “擊中目標!” “將它炸的粉碎!” 漢森依舊抱著手臂,在歡呼聲中顯得有些寂寥 幾十年前的技術,到現在也沒什么進步.連“ke-s2”本身都是存貨.他作為上個時代的工程師,實在高興不起來。 從什么時候開始,自家航天領域的進步變得如此緩慢了? 國際空間站建立?不,還要更早,空間站建立真正占據決定因素的,是繼承遺產的俄羅斯,至今空間站大部分載荷運輸工作,都得依賴那邊的發射能力 不知何時,一個空軍的高級將領,出現在了漢森身旁,臉上帶著笑意。 “感謝您的幫助,漢森博士,又是一次偉大的突破?!?/br> 漢森認識這個人,他來這里,就是受到此人游說,對方也許諾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支持給“阿忒彌斯之眼”項目。 漢森違心的說道:“是的,令人印象深刻?!?/br> 空軍將領道:“我們將向世界證明,已經掌握了‘軌道防御技術’,太平洋對面有人要睡不著覺了” 漢森擦了擦眼鏡,沒有接茬。 他心里最清楚,這幫人真正的“假想敵”,不是一根軌跡可以實時定位、不會躲避的火箭殘骸。 而是可以隨意機動、速度極快、且無法雷達鎖定的“空天戰機”。 是可以自由重組,改變形態,分裂出單元機器人攔截,且可以搭載武器系統的“軌道平臺”,乃至軌道航母。 期間的差距,相當于摸了一下女生的手,就宣稱自己是海王情圣一樣大。 不過他從一開始就清楚,“拒馬計劃”的成功只是一個開始,而對外的宣稱,則會往上提好幾個級別。 “反衛星”會變成“軌道防御技術”。 “軌道防御技術”會延伸為“軌道攻擊技術”。 最后再聯系上下文,表示我們在航天領域,依舊強的可怕! 一種很老掉牙的,夸大成果的戰略威懾手段,冷戰時期漢森見過很多。 轉身準備離開前,漢森提示道: “一點小建議,之前那是一個巨大的、可定位的、單獨的太空垃圾,但現在,它變成了軌跡無法預測、數以百計太空殘骸,危險性成倍的增加?!?/br> 空軍將領聞言卻不憂反喜:“哦?比如撞到‘天堂之門’?” 漢森搖搖頭轉身離開,準備返回華府,繼續忙碌“阿忒彌斯之眼”項目。 那邊也已經進入了最后階段。 “天堂之門是一艘會動的船,將軍,我很早就給你們解釋過,而且他們早就加強了對軌道碰撞的防護?!?/br> 空軍將領道:“總有機會的不是么?天佑美利堅?!?/br> “.你說得對,天佑美利堅?!?/br> 第956章 威懾如吊命良藥,一刻不能停。 萬戶基地,周瑞正在一面夾著電話,一面翻看關于對面“軌道防御技術”突破的資料。 自家的觀測反饋,“奪舍計劃”的衛星記錄,以及對方主動公布出來的東西。 其中還有一段視頻資料,是那邊國防部的發布會,面相看上去威武嚴肅的發言人,非常篤定的表示,他們的“軌道防御技術”。 和自家這邊不太一樣,那邊非常需要具體的“目標”,所以三句話不離“拆那”,沒有任何遮掩,這武器就是針對你們的。 “東方大國的空天無人戰斗機,給全球秩序帶來了極大的隱患,我們對此深表擔憂” 周瑞表情平靜,下限是人類之巔的超強分析能力,開始運轉。 統合了所有信息,不光是眼前這些,還包括對那邊局勢、技術路線、歷史情況、以及行事風格的分析。 賈興建的腦子真好用。 就是原裝的那個不太靈光。 “命中時間是幾小時前發射時間卻不確定?過去一周疑似有三次沒有報備國際航天組織的軍用發射,無法鎖定是哪一次.故意掩蓋時效性么” “攻擊的目標沒有用‘衛星’描述,而是用‘軌道大型設備’.針對性倒是很強” “用擊中而不是破壞來形容應該是常規熱能武器,而不是微波射線一類的,更不可能是核武器?!?/br> 周瑞將資料扔到一邊,輕松的對電話那邊的楊如彬說道: “80%的可能性,這是一種落伍的‘共軌攔截技術’,對空天戰機、南天門以及未來的凌霄平臺,威脅幾乎可以忽略?!?/br> 電話那邊,楊如彬還是很嚴肅的:“剩下20%呢?” “剩下20%,是對面什么也沒做,純粹煙霧彈?!?/br> 楊如彬一愣。 他還以為周瑞會說,剩下20%是對面使用了更高級的技術呢。 周瑞娓娓道來:“對面有意在遮掩技術性信息,但可以進行綜合分析,一個人的風格很容易改變,但一個國家的風格很難,因為這是一個系統性結果?!?/br> “你知道那邊喜歡唱高調,喜歡東西還沒做出來就對外官宣來獲取威望,我就舉一個例子,二十一世紀以來,對面所有武器方面的突破,都至少在十年前就已經自己預告掉了?!?/br> “所以呢?” “所以他們已經透支了,自己在武器方面所有的‘想象空間’,所有驚喜從ppt階段,就已經公布天下了?!?/br> 如果臺面上沒有某種技術,ppt里也沒有某種技術,甚至研發規劃里也沒有某種技術。 那大漂亮就是真的沒有這種技術。 但凡有一點靠譜,絕對會提前放出來威懾全球,然后才是自己一點一點研發,還得讓人經??吹竭M度。 相當于持續在秀肌rou。 這種做法有利有弊,只能說和自身的定位有關,作為“霸權”,“威懾”就像是吊命良藥一樣,一刻不能停。 不過“是藥三分毒”,因為最美好的可能性早就預告過了,時間線一拉長,就變成“超出預期”的一樣沒有,不及預期的早晚會冒出來。 反而會損害“霸權”的金身光輝。 鷹醬已經許久沒拿出來什么“驚喜”的成果了,驚喜的ppt倒是很多。 而且陷入了一個困境,那就是露出絲毫軟弱,都會被放大處理,飛機摔一個,艦船挨一炮,武器落后哪怕一樣,都會被全球津津樂道,損害他的“霸權”,即便它的隊友,也在時刻評估鷹醬的“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