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節
寬闊的辦公室內,這里是絕對安全的空間,他手上拿著的也是林托給的保密通訊設備。 電話那頭,正是周瑞的老部下,603發動機研究所的邱力勛。 社會學禮儀,當面先道喜。 “同喜同喜,邱院士這次也在增選名單里面,一樣風頭無量??!” 邱力勛那邊,也是預約過的保密通訊,在安全的地方,聞言笑道:“我純粹是運氣好,再加一點點‘苦勞’,周院士折煞我了?!?/br> 是的,這一次院士增選,邱力勛也憑借在發動機領域的成就,獲得了工程院院士,和周瑞同在“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誠然,他最主要的成就就是畢方渦扇發動機,但這個東西本就不是周瑞一人得出的,而是“造船廠50勇士”大決戰搞出來的,邱力勛也是其中重要人員之一。 更不要之后的數年里,邱力勛帶領603所,搞升級,攀產量,幾年間搞出了許多“畢方”的改進型號,適配各種不同的機型。 即便只看“造船廠”之后,脫離周瑞幫助的成果,他也值得一個院士名額,并且是增選院士里絕對的實力派。 以邱力勛48歲的年紀,在院士這個行列里已經是年輕的了,當得上一句“年少有為”! 當然在周瑞這里,邱力勛的院士頭銜顯然不那么重要了,他只想問問啥時候能和周院士繼續搞個大的! “周院士,您專門打電話過來,還是保密通訊,是不是當時那個‘空天六代機’的項目要開始了?” 周瑞:“是‘空天無人機’,不是空天六代機?!?/br> 之前去京北的時候,邱力勛就一口咬定“六代機”的說法。 這東西沒有標準,而且廣泛共識上,沒有國家覺得六代機可以脫離“有人駕駛”的范疇。 不過時代在變化,過去大家也沒料到,智能技術會發展的這么快。 邱力勛嘿嘿一笑:“一個意思,一個意思,咱們先弄出來,說它是六代它就是六代?!?/br> 周瑞沒多糾結,“抱歉讓你們久等了,本想著春節后就開動,這一拖就六月了,現在才啟動?!?/br> “沒關系,好飯不怕晚嘛~” 邱力勛語氣抑制不住的興奮,要是真是這樣,這兩天絕對可以說是“雙喜臨門”了。 他已經等不及,在世界航空史上,再一次留下自己的名字了。 不對,是航空、航天史!跟著大佬混就是好,一把年紀還能再創輝煌! 周瑞說道:“之前有些事耽誤了,不過我也沒閑著,該做的設計、準備工作,包括設備需求都安排好了,萬戶基地的五號廠房就是以此為目的改造的,人來了我們馬上就能動工?!?/br> 邱力勛一驚:“設計都弄好了?!” “完全確定的只有氣動外形,四月前已經讓蓉飛那邊幫忙吹過了,這次參與的有蓉飛的‘大氣飛行器團隊’、開明智能的‘智能設備團隊’、還有你們603所的‘發動機團隊’,航天局太一天工組成的‘航天器團隊’是個大動靜?!?/br> 這陣容實在強大,帶只豬也能搞出點動靜來,周瑞越說,邱力勛越感覺胸口有一團火。 超想干!這個大項目一定要參與進來! 周瑞笑著說道:“我的報告已經打上去了,你們應該很快就能收到調令,那么回頭滬上見了?!?/br> 邱力勛突然笑道:“您說巧不巧,我剛好明天就要去華東,回一趟我的母校浙大,調令慢慢在路上跑著,我能先去滬上找您么?” 周瑞一愣:“也行,那你來吧?!?/br> 對方剛提院士,有一些社交活動倒也正常。 邱力勛之后,周瑞又連續打了一串電話,將需要調動的力量一個個梳理了一遍。 國內的航空、航天領域,他的能量是很大的,已經不再需要向過去那樣,事事都靠著“總裝”從中調動。 不說千軍萬馬來相見,那也是一呼百應。 不過最后最后,安排好大部分事情后,還是撥通了楊如彬大哥的電話。 雙方簡單對了一下情況,畢竟涉及武器方向,有些事即便不需要總裝協調,還是要充分溝通的。 交談過程中,楊如彬也是感慨萬千,不知不覺,周瑞已經成長成一顆參天大樹,其能力、勢力已經能夠獨自拉攏起一支全國頂尖,涉及各個行業的隊伍了。 連立項、經費等問題,都可以按照自己步調來進行,不再需要他這個老大哥事事張羅了。 掛電話前,楊如彬說道:“周院士,過幾天我也會去滬上看看,有用的到的地方隨時和我說?!?/br> “楊大哥說笑了,怎么會沒有?少不了一起忙的時候?!?/br> 楊如彬想起一事:“對了,和您說一下,這次隨著您院士增選公示,不是公開了‘智能機械戰’么,我們準備趁熱打鐵,組織一場聯合j演,向外更進一步展現作戰能力?!?/br> “哦?聯合?和誰?” “琉球?!?/br> 聽到這兩個字的時候,周瑞感覺小腦都萎縮了。 琉球有什么可聯合的.聯合新源結衣么?全島湊不出幾把自動武器,手榴彈都算重火力了.還是美軍遺留下來的。 “琉球?他們有這個.榮幸么?” 楊如彬笑了笑說道:“那就要看怎么說了,到時候我們會邀請‘東盟’各成員國來觀察,算是一舉多得的好事?!?/br> 周瑞怎么也算是半個琉球的“主人”,所以楊如彬才提前和他打招呼的。 “一來對外宣示對琉球的‘影響力’,二來震懾宵小,三來展示一下這幾年的成果不是么?” 周瑞腦海里翻譯了一下:炫耀武力去了 他表示我喜歡 第915章 窮則勞民傷財,富則利國利民 空天機,顧名思義,能夠同時適應“航空”、“航天”范疇的飛機。 再簡略一點,就是大氣層內外都能好使。 當然這個范疇其實并非絕對,大氣層越往上越稀疏,越往下越稠密,展現出來的物理效應也是不同的,不是說有一個如同玻璃罩一般的東西完美分割。 即便是“南天門”所在的高度,也有稀疏的氣體粒子存在。 其實空天機本身并不難,你把火箭做成飛機的模樣,給它帶個翅膀,送到近地軌道。 它就能像是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旋轉。 返回大氣層的時候,只要機翼能夠調節姿態到安全落地的程度,就可以稱之為“空天機”了。 思路再打開一點,把“衛星”做成飛機的模樣,然后綁在火箭上送上太空,之后的事情一模一樣。 思路再妖一點.大飛機綁著小飛機,送到高度極限,讓小飛機走最后一公里,也是一樣的。 但回過頭不難看出,所有方案都是“權宜之計”,是概念上的取巧,而不是技術上的突破。 按照這個概念,周瑞也可以宣稱自己的“衛星捕獲器”是“空天機”了,誰說飛機一定得有翅膀?我隱形護墊不行么? 但概念偷換再多次,論作戰能力毫無用途是改變不了的。 就像人偷了再多次,見了面還得叫嫂子一個道理。 目前所謂的“空天機”,機動性僅僅停留在可以降落的程度,響應速度慢,成本高昂,駕駛員選擇嚴苛且需要航天級別的維生。 論航天比不過火箭,論航空堪稱活靶子。 論威力不如導彈,論成本史密斯專員都直搖頭。 美蘇70年代,航天飛機路線打的火熱,但漸漸自己也放棄了。 兩個軍備競賽,拼到快把腦髓液都擠出來當燃油的家伙,都沒有開發出什么基于“空天機”的武器。 “空天戰機”?搞不了一點。 中國曾經是沒實力玩“空天機”,后來有了實力,卻也不是很感興趣,太雞肋了。 但對于中國來說,技術路線來到了一個很特殊的轉折點。 因為周瑞出現了。 當你已經擁有一艘航母的時候,你能忍著不往上填飛機? “軌道機械平臺”提供了絕佳的太空平臺,讓一整條路線,打開了新局面。 另外“空天戰機”路線簡直是為周瑞量身打造一般,極度對口! 他是那個可以統合“航空”、“航天”的人,也是手握“機械智能”技術的的人,更是一個頂級的發動機專家、一個戰斗機專家、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這架還沒影子的飛機,可以說各個需求都剛好落在周瑞的癢處。 正所謂窮則勞民傷財,富則利國利民。 時至今日,讓我們再重新評判一下空天戰機。 香!真香! —————— 虹橋機場,一隊人正在排隊等待行李轉盤。 相互之間聊的很熱鬧,而且全是川省口音,有種特殊的喜感。 “王工,說滬上煮米飯都放糖,真是打腦殼兒!我老漢兒給我整了三瓶辣醬,不曉得夠不夠吃?!?/br> 28歲,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也更精悍的蓉飛特級工程師、研究員、技術骨干“王德”,正在手機回短信,頭也不抬的說道: “哪個說滴?以訛傳訛!” 他想到了什么,轉頭對身后的十多人說道:“這次工作中都要說普通話,別忘求嘍!” “要得!我們記得牢塞!” 拎了行李,這伙人朝外走去,王德很快看到了寫著自己名字的牌子,靠了過去。 舉牌子的是個陌生人,正準備打招呼,那人抬了抬墨鏡。 “瑞哥!你嫩個親自來接?!” 周瑞比了一個噓的手勢,然后才和王德擁抱了一下:“你面子大唄?!?/br> 這些人都是他“個人魅力”號召來的,來接一下也不過分。 蓉飛這次支持力度可謂是頂格了,第一批來的雖然只有14人,但都是最優秀的一線工程師,不少都是從殲二零產線上抽調出來的。 尤其是王德,現在已經是殲二零項目里祖師爺一般的存在,是絕對的核心人物,能被外派參與一個成果明顯不會屬于“蓉飛”自己的項目,顯然是周瑞的面子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