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節
博物館一進門的大廳,也有一個火箭模型,這個更狠,近十米高,寫著“長征一號”,正是當年送東方紅一號上去的。 原物肯定是不可能的,但看著精美的模樣,肯定不是現做的,怕是從“航天博物館”順來的東西之一。 館內還設置了大量立牌、引導圖標等看來“飛天攬月”主題展會持續很長時間。 這兩年航天技術井噴,普通人的關注度也很高,“飛天攬月主題展”必然門庭若市,而反過來,普通人對航天業的支持和理解,也會進一步推動這個領域繼續前進。 周瑞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熟悉了一遍流程,也因為興趣,順便參觀了一下“國博”。 不過這里實在太大了,作為全球最大的單體博物館,他只逛了“近現代館”的一部分。 短暫的參觀后,周瑞又被泱媽拉去備采專訪,這個最耗時間的,出來時已經是下午。 而晚餐時分,周瑞讓其他人先回賓館,自己則坐上了車,朝著京北故宮西側的人工湖而去。 平平無奇吧,也就是來過兩回。 其實這處與京北卷煙廠某牌子同名的地方,并沒有外界傳言的那么神呼,只是個辦公的地方,甚至比起大部分人想象中的要普通。 偶爾,這里也承擔點其他事項,以示親近。 上次來也是跨年前,就吃吃飯,和大佬嘮嘮家常什么的。 就是每次人都很少,也不熱鬧,吃飯也只有四菜一湯. 屬他年紀雖小,所以老被人問啥時候結婚生子,催婚催育意味濃重 不能再說了,匿了匿了。 ———————— 次日上午,周瑞先去了趟航空603所,想看看邱力勛和其負責的“畢方”生產線。 剛進廠房,就看到邱力勛這家伙舉著個錘子,一路小跑. 林托謹慎的摸向了槍托雖然都是自己人,但不排除突然瘋了的可能性. 邱力勛揮舞著小錘錘:“周工!真巧,今天剛好有條新產線完工,您可得給我們敲一敲!” 周瑞臉色一垮.我還以為你是要錘我呢。 “敲什么敲,好久沒來了,給我介紹一下情況?!?/br> “哦哦,請跟我來” 時至今日,在開明智能的支持下,“畢方”的生產線已經全部“半智能化”,并且產線數量翻了三倍。 下餃子一樣,向各個航空集團提供優質發動機。 “畢方”的意義,不單單是讓“四象威龍”、“鯤鵬”這樣的怪物有了強勁的動力,更是因為其100%的國產化,養活、激活、教活了一整個產業鏈。 當時周瑞開掛到飆鼻血才拿出的設計方案,是完美適配國內航天工業體系的。 有生產能力,有市場需求,有正向反饋,即便周瑞沒再幫過忙,“畢方”也在不斷優化、迭代中。 比如因為更換了更優質合金,推重比進一步提升。 比如專供重型機的大涵道比“畢方-3”。 再比如為了艦載機開發的緊湊尺寸“畢方-5”。 這些發動機的提升,也會助力飛行器的升級,比如“四象威龍”,現在最新款的動力水平,比周瑞熟知的版本還要高。 周瑞這次抽出時間找邱力勛,除了看看603所,還有點正事要商量。 大概轉了轉后,周瑞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明年,我有個重要項目要進行,需要發動機方面的支持,到時候調你過來搭把手?!?/br> 邱力勛一愣:“發動機方面的支持?是‘航空’方向還是‘航天’方向?” 他是知道了,周工這兩年精力都在航天上,航空已經許久沒碰了。 周瑞卻神秘道:“既是航空,也是航天?!?/br> 邱力勛感覺莫名其妙,這是什么意思? 但轉而就想明白了,張大了嘴巴:“您是說?‘空天’方向?” 周瑞點點頭,輕聲道:“我已經聯系了不少朋友,包括蓉飛那邊的幾個得力大將,到時候開明智能、太一天工、航天局、蓉飛、603所一起.” 這陣容,簡直不能用強大來形容,僅僅聽了周工一句話,邱力勛就感覺心巴里難以平靜。 他顫聲道:“空天戰機?那豈不是成了‘六代機’了?” 是的,目前這顆星球上最先進的戰斗機,就是“四象威龍”,但即便如此,也還沒有夠到“六代機”的范疇。 作為尚未出現的概念,很難有一致的判定標準,但國際上普遍認為“空天”是其重要指標之一。 當然了,也有人認為“空天戰機”過于遙遠,可能要“七代戰機”才有機會。 邱力勛手里的錘子都在抖,這太猛了 是了,也只有航空、航天均是頂級大佬的周工,才最有可能突破“空天”的桎梏。 但周瑞卻搖了搖頭:“六代機根本沒標準,誰說的上呢.而且我是準備做‘大型空天無人機’,算不算‘戰斗機’都兩說?!?/br> 他的設想里,充分利用‘機械智能’來摒棄有人駕駛的復雜性和局限性,使得飛行器可以更輕松突破大氣層,然后??吭凇败壍榔脚_”上。 還是那句話,有人和無人,難度天差地別,光氣動外形就能玩出花來。這種取巧的方式,和一般看法中的“六代機”有很大區別。 周瑞拍了拍邱力勛的肩膀:“六不六不重要,你做好準備,我安排妥當了會提前通知你?!?/br> 能直接叫來邱力勛這個級別的來打下手,可能也就只有周瑞了。 畢竟邱力勛也是今年的院士提名人之一而且幾乎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再加上上次約好的,也已經是大佬級別的蓉飛王德,以及自己培養出來的精兵強將 以前他能調動全蓉飛的力量,去攻克“鯤鵬”,之后他能調動大部分航天局的力量,去發射“南天門”。 現在,他能聚集的力量遍布全國 有趣的是,他并不是靠錢,也不是靠權. 全憑技術!和億點點個人魅力。 航天、航空領域遍布他的崇拜者,怎么不算工程界的“海王”呢? 是了當初只要還活著,系統就給【海王】經驗,一定是因為這個! 中午和邱力勛簡單吃了個飯,下午周瑞又再度趕回京北,參加“東方紅一號”入館國家博物館的儀式。 在甘媛的精心打理中,周瑞正裝筆挺,發型一絲不茍。 這場儀式,比幾天前“湘省博物館”的那次規格高得多,“兩彈一星元勛”尚在世的四位皆出席了現場,其中就包括昨晚見過的孫嘉棟孫老。 這位老人依舊是對周瑞很感興趣,卻只是暗中觀察的模樣,讓周瑞多少有點摸不著頭腦。 整個儀式進行的很順利,畢竟已經彩排過,還沒有任何娛樂性。 先是包括航天局孫局長、周瑞、國家博物館館長在內的幾人進行了講話。 緊接著,四位兩彈一星元勛中,參與過東方紅項目的孫嘉棟、王璽季也上前講話。 作為官方的儀式,必然是以“講話”為主,并且所有人都是有稿子的,稍稍有些沉默冗長,這也是為什么這么重要的儀式沒有直播,而是錄播放新聞. 就新聞類節目的時長,根本不夠數。 不過周瑞聽得很認真,上一代科學家在學術上可能已經不在前沿,但他們的精神境界卻又超過當代。 不必去說什么“奉獻”或者“犧牲”,僅僅是那種特殊時代培養出來的“堅定”,就已經是科學工作者外掛一般的品質了。 最后,足足經過了兩個小時講話后,“東方紅一號”終于在無數攝像機、嘉賓的注視下,被周瑞和兩位元勛一起扯下紅綢。 這一幕顯然是精心設計過的,當一位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和兩位垂垂老矣的元勛,為了同一個東西聚集在一起。 衛星還是那顆衛星,老人是送它上去的那些,年輕人是接它回來的那個。 這有趣的照片,也會被放在國博展廳中,作為“東方紅一號”的解說注腳,一直流傳下去。 儀式徹底結束后,由于人數過多,且年長者占了相當的數量,就沒有再搞什么晚宴,眾人在國家博物館側門一一告別。 此時已經是10點多,京北的冬季夜晚又干又冷。 送走了大部分人之后,正準備也離開的周瑞,卻被一人攔了下來。 孫嘉棟孫老,笑瞇瞇的湊過來:“周總啊,今天辛苦了” 周瑞握了握對方的手:“您言重了,反倒是您,早點回去休息吧?!?/br> 孫嘉棟卻搖了搖頭,說道:“我是要回去來著,不過也想邀請您到我家做客.” 這突然的展開,周瑞有些發愣. 現在?10點? 孫嘉棟賣了個關子:“您來了就知道了,算是私人邀請,沒別人.” 這語氣.讓周瑞想起了“湘博”的楊永濤。 雖然一頭霧水,但對于長者的邀請周瑞還是沒有拒絕,左右不過花費點時間罷了。 周瑞邀請孫老上了自己的車,在老人家的指路下,抵達了一處老舊但不破敗的小區。 雖然小區里的樓,看外表有些寒顫,但里面都是經過現代化改造的。 再加上距離故宮不到15分鐘的路程,和門口穿軍大衣的“保安”,不難想到這里住的都應該是些“老人”。 周瑞就這么一臉懵逼的,帶著甘媛,走進了孫老的家中。 家中的布局又和樓道里不一樣,年代感又上來了,像是上世紀70年代的風格,深紅色的木質桌椅,微微泛黃的墻紙,再加上無處不在的書本. 是的,好多好多書而且看上去許多怕是比周瑞年齡都大。 孫老的愛人,似乎對于10點多有人來家里竄門并不奇怪,顯然是早已知道,穿戴整齊的給倒了杯熱茶,周瑞雙手接過。 還沒喝一口,孫老就在書房里招呼了一聲:“周總,您個子高,能幫我把那箱子拿下來么?” 周瑞和甘媛對視一眼,對于這次“竄門”越發感覺莫名其妙. 但還是老老實實起來,幫孫老從一個老舊的書柜頂部書山上,艱難的拉扯下來一個舊箱子。 得.又是一個年齡比他都大的老物件. 灰塵和散落的書本劈頭蓋臉而下,還好周瑞身手敏捷,一個個都接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