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節
甘媛rou眼可見的“熟”了,耳尖開始泛紅,抿著嘴唇。 那種熟悉的痙攣感又出現了,好上頭。 上半身繃的如石頭,下半身又綿軟無力。 只能期待這次自己能堅持住。 自己好奇怪啊,明明只是腿而已 然而周瑞越捏越起勁 他在研究經驗值規律。 手一路向上.略過了有失風度的地方,落在了肩膀上。 捏肩也有經驗么? 嗯.沒有反應 手再一路往下走,回到了腿上。 依舊沒有經驗 最后周瑞看向了傳說中的玉足 以很多人樸素的道德觀念看,玉足幾乎等同于上壘 果然,微微揉捏了兩下。 “詞條任務【海王】,經驗值 1,當前進度(19/100)” 嘿~是不是給的太輕易了一點? 按著按著,突然,原本一聲不坑的甘媛,猛地一哆嗦,右腿一蹬。 哐當一聲,輪椅遠離了周瑞好幾米。 甘媛整個人氣喘吁吁,又縮成一團。 還不等周瑞問,立刻推著輪椅,風馳電掣的離開了。 “老板,我想起來有個檢查要遲到了?!?/br> 周瑞莫名其妙的追了上去。 這么有精神.腿好了? 對了,看看一共拿了多少經驗。 周瑞打開系統 “詞條任務【海王】,經驗值 5,當前進度(26/100)” 周瑞:怎么一下給了五點? 第838章 發射日!擬態指揮模式! 經過近一周的緩速特種運輸,“敬天一號”在10月20號,順利抵達西昌基地。 如此巨大的火箭部件過于顯眼,以至于路上就被無數人拍攝發到了網上,上面“太一天工”的篆體logo辨識性很強,立刻被看出了身份。 “周教主的大火箭果然霸氣,好粗,好喜歡!” “已經買了去西昌的票,全家人一起見證歷史?!?/br> “羨慕,我只能在家里等直播了?!?/br> “報告!已準備好和周總同時‘發射’!” “報告!已準備好和周總同步‘指導’!” 差不多同時,這枚“敬天一號”的部件外觀照片,也出現在了多國的航天局、航天公司內部。 如果是一般的火箭,這些國家的關注度不會這么高。 但這一次,太一天工要發射的是“軌道平臺”,一種全球都沒有出現過的東西。 航天,是人類技術的top領域之一,這不但是一場科學探索,對于那些將中國視為對手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噩耗。 看著對手越來越好,這比自己死媽還難受。 然而不管明里暗里,他們都無法阻止這次任務,只能焦急的等待著結果。 周瑞也適時的在社交媒體上,對外公布了這一消息,配圖了“敬天一號”的整體效果圖。 另外,周瑞曾經承諾過,相關信息會披露在“清潔太空聯盟”中,但這里面有些漏洞。 信息不過一張紙,聯盟成員拿到了,他相信那些大國也會拿到。 勿要高估各成員的保密水平,這就使得“僅對內公布”失去了意義。 所以周瑞和航天局溝通了一番后,決定以“特派觀察員”的形式,邀請聯盟成員來現場觀摩。 這樣就能保證信息披露有價值的同時,對非聯盟成員形成一定壁壘。 當然,由于聯盟現在還很稚嫩,受邀的都是大小貓兩三只。 比如沒有火箭只有宇航員的阿連酋航天局、沒有火箭也沒有宇航員的巴鐵航天局、除了名字什么都沒有的蒙古航天局。 最離譜的當屬琉球航天局他們連正經氣象局都沒有,卻也湊了個數,得到了一張入場券。 畢竟以后是太一天工自己的地方,讓他們提前來小刀拉屁股,開開眼。 第一屆成員就這么個實力,但周瑞不著急,會有航天大國求著加入的一天。 現在嘛.這些聯盟成員負責賣萌就行了。 時間一點一點推進,全球的目光也越來越聚焦。 一個月前,周教主對外宣稱要建設“軌道平臺”,現在,似乎所有的信息都指明一件事情。 周教主是玩真的,他是真的要進行這個瘋狂的計劃! 周瑞為了讓“太一天工”一炮而紅,也為了增強未來“清潔太空聯盟”的影響力,一步步將最新進展,公布在了社交媒體上。 雖然大部分只有文字信息,卻也將眾人的關注度一點點拉高。 軌道平臺、太一天工、開明智能等詞匯,開始頻繁出現在各國的電視節目上,有嗤之以鼻的,有奉承贊嘆的,也有擔憂指責的。 但無論如何,今年由“玉兔-吳剛”而起的航天熱,終究將由周瑞自己親手推至最高點。 10月25日,榫卯平臺及配套載荷完成全部改造和測試,裝車出發去往西昌基地。 10月29日,萬戶基地智能指揮中心完工。 11月1日,“敬天一號”在西昌基地完成全部剩余測試。 11月3日,“敬天一號”入塔開始垂直總裝,單春元擔任火箭工程組組長,車乾任副組長,確?;鸺l射萬無一失。 11月5日.發射日. ———————— “各位觀眾朋友你們好,我身后就是中國第一家商業航天公司,太一天工在華東的基地,萬戶基地.” 今日一早,萬戶基地內就多了一些扛著攝像機的媒體,本次發射邀請了泱媽和幾家網絡媒體。 可以在多個渠道看到直播畫面。 當然,作為商業航天公司,泱媽無法給出“嫦娥三號”那樣的主頻道全程直播待遇,但依舊安排在了附屬科技頻道和自己的網站上。 另外如果發射成功,消息會出現在今晚的新聞聯播上。 不過這些媒體并非哪哪都暢通無阻,大部分技術區域都被封鎖了,平日里四處巡邏的武j戰士都換上了黑色保安服,隔絕了大部分秘密。 泱媽獲得了將機位架在指揮中心內的權利,而其他媒體只能轉接畫面,整個過程同樣將會以延時直播的形式進行。 除了媒體以外,還有一些訪客抵達。 鑲金邊的大勞停在了辦公樓前,哈立德一身灰色正裝,精神抖擻的下了車。 上次和周先生分別后,他又全球各地處理生意去了。 這次“太一天工”發射,他自然不能不來,算起來,今年他在中國呆的時間都快比在阿連酋呆的時間長了。 和他一起來的,還有兩位阿連酋航天“專家”,和兩位培養多年的宇航員。 括弧,都沒上過天,養著養著就快退役了。 說起來,阿連酋作為土豪國,一直很重視航天這樣的尖端領域,深耕多年。 要經費有經費,要技術有經費,要人才有經費,要成果有經費。 可以說實力雄厚。 哈立德轉頭看去,還有幾輛車停在了這里,其中一輛下來人的人還很熟悉。 琉球之行認識的尚智,和翁長澤宇。 尚智是本身就在中國,翁長澤宇純屬公費湊數。 琉球哪有什么航天局就走個過場.翁長澤宇都羞于和人自稱“航天局局長”。 幾人攀談了幾句,就有工作人員來引著他們,朝內走去。 “幾位,周總在指揮室,需要事后才能和各位見面,請先隨我去觀察區?!?/br> 聯盟成員齊齊往里走去,這一幕也被攝像機記錄了下來。 這棟航天局建設的辦公樓,從形制上并無什么特別之處,方方正正,既不高,也不帥。甚至有點過于低調了,這是哈立德的第一印象。 但彎彎繞繞,抵達了四樓的所謂“觀察區”后,他瞪大了眼睛。 所謂觀察區,是一個位于“智能指揮中心”側面的房間,由一面玻璃幕墻分隔。 幕墻內側,是一個裝修還算不錯的休息室,只有五十來個平方,有沙發,有飲水機,有茶幾。 而幕墻外側,就是上千平米的巨大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以弧形階梯式排列,越往前越低,“觀察區”就像是大劇場側面的小包廂。 “大劇場”前方,地勢最低之處,不是哈立德印象中航天指揮中心那種大屏幕,而是從墻壁到地面都鋪設著白色材料,圍成了一個像是弧形攝影棚一樣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