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節
說實話,nasa的東西是帥,尤其是帶著一點文化加持。 同樣的外殼,印著nasa的標志和星條旗,科技感就得加三分。 如果是“中國航天”的漢字,加小紅旗,感覺就差一分。 至少許多人都是這么認為的。 只是整個規劃里,唯一唯一少了的,就是那個該死的“吳剛”。 這個目前全球最著名的機器人,依舊在月面上活躍著,但無論主持人還是“漢森”,都沒有主動提及這個玩意。 漢森侃侃而談的介紹著情況,持續冒出一些讓人一頭霧水的專業詞匯。 主持人為了收視率,主動插話道:“漢森,幫我個忙,我實在聽不懂這些專業說法,不如你直接大方的告訴大家,‘阿忒彌斯之眼’比‘嫦娥三號’領先多少年吧?!?/br> 漢森眉頭微鎖:“這是一個很籠統的說法.” “沒有關系,我相信觀眾們會體諒自己不是科學家這件事情?!?/br> 下方傳來了歡快的笑聲。 漢森沉吟了片刻,只能說道:“領先五年左右?!?/br> 這下反而主持人卡殼了,才五年么? 比人家晚發射兩年,然后才領先五年? 我大美利堅哪受過這種委屈,航天我們不應該是領先50年么? 我們可是69年就送人上了月球。 一旁的局長尼爾森及時插話道:“漢森是個嚴謹的人,實際上領先幾年還要看對方的科研速度,也許五年后我們依舊領先五年呢?” 主持人果斷岔開話題,笑著問了一些其他。 然而既然選擇發布會,就少不了記者提問。 常規流程結束后,下面的眾多媒體,不可能不提一家公司。 那就是“太一天工”。 有人舉手道:“漢森先生,請問你如何看待‘吳剛’,我們會有那種機器人登陸月球么?” 漢森揉了揉鼻翼. 雖然臺本上沒有,但如果有人問了,他還是有準備好的回答的。 他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吳剛的存在,事實上正是因為‘玉兔號’比較落后,對于‘阿忒彌斯之眼’根本不需要這種備案?!?/br> “實際上多余的載荷,會用來承載更多的科研設備,沒理由帶個修理工上去,因為它不會壞?!?/br> 下方的記者有些失望,但也有些暗爽。 又有人問道:“您如何看待‘太一天工’的清潔太空聯盟和‘衛星回收’技術,有些小國已經參與,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項不負責任的研究,會對我們的國家安全造成威脅?!?/br> 漢森堅定的說道: “我非常反對‘瑞·周’的做法,我們不清楚那項技術是否安全,除非對方愿意公開全部技術細節?!?/br> 漢森看向鏡頭:“任何改變軌道現狀的做法,都是極為自私的,我想借此機會對‘瑞·周’先生發起呼吁,希望他能更加成熟,在現存國際規則體系下進行研究,而不是全憑自己欲望” “我可以理解為,您在譴責‘太一天工’和‘周’對么?” 漢森抿著嘴唇,微微皺眉. 他朝身側望去,卻得到了局長尼爾森鼓勵的目光。 于是深吸一口氣說道: “是的,我非常譴責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br> “如果‘周’能看到這段內容的話,我希望他能好好反思一下?!?/br> ————— 發布會結束,漢森疲憊的離開了演播室。 尼爾森拍著他的肩膀:“你做的很好,漢森,一個參與過阿波羅計劃的總負責人,你將萬眾矚目?!?/br> 漢森站在原地,發了一會兒呆才說道: “接下來我要全心全意推進‘阿忒彌斯之眼’了,尼爾森,不要忘了我們的約定?!?/br> “放心,這次我們玩真的?!?/br> 第828章 這次我打主力? 廠房一角,幾人聚在一起,完整的看了這場發布會。 表情均有些玩味。 孫局長嘆了一口氣: “意圖很明顯啊,要對沖掉我們今年的各種突破.” 一旁的系統工程司司長李長平說道: “那個探測器,確實要更先進一些,而且不像是單純的ppt?!?/br> 單春元冷哼一聲:“咱們的嫦娥三號,可是08年就立項的,這都已經過去五六年了,他們先進一點不是很正常,我們現在重新設計,還能更先進?!?/br> 剛才發布會上,nasa三句話里點兩次中國,不知道還以為是中國航天發布會英文版呢,讓他很不爽。 孫局長看向一旁:“周總,您怎么看?” 周瑞笑了笑:“我怎么看?我用眼睛看!他真能送上去就送唄,月球又不是我家開的?!?/br> “不過.譴責我?有病啊,這老頭誰啊?!?/br> 這人航天局的還真認識,李長平說道: “漢森·道爾,nasa的頂級專家,所有參加過阿波羅計劃的技術人員里,唯一還沒退休的,并且研究方向就是月面著陸、探測,《沃爾福條款》生效前,我曾經在幾個國際論壇上見過,確實是位大拿?!?/br> “如果是別人做負責人,我會覺得nasa又在放空炮了,但這位確實不一樣,很務實的科學家,一般不會參與吹牛環節?!?/br> 只是這次,感覺對方很明顯在把航天政治化,不太符合他的印象。 周瑞摸了摸下巴. 突然想到,這就是傳說中的“太空競賽么”. 這邊有點啥,那邊馬上要有對等的東西提出來,還必須要壓過一頭。 而且隱隱的,這邊出了個自己,那邊就推出一個參加過“阿波羅計劃”的到臺前,著實是針鋒相對了。 有點意思啊 至于目的,其實大家都懂,今年中國航天的突破太過出彩了一些,那邊光靠放空炮,已經無法消弭影響了。 而且以往中國航天即便有什么突破,在西方世界的反響也接近于無,處于半封鎖半壓制狀態,但今年有了周瑞的參與,傳播力過于恐怖,比起nasa年年“調整規劃”,對比鮮明。 航天霸權是科技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整個國家都受益的東西。 看上去分比不掙,實際上雞犬升天。 沒人會甘心丟掉。 面對突如其來,卻并不意外的“指責”、“針對”,周瑞沒有感覺慌張。 反而感覺有些興奮。 周瑞咧開了嘴角,笑道:“所以新一輪的‘太空競賽’?換我打主力是么?” 眾人瞪大了眼睛:周總您是這么理解的? 周瑞回頭看向背后的“榫卯”半自動產線。 你自己碰瓷撞上來的,就別怪我車速快。 周瑞說道:“針鋒相對,有來有回,我們也開個發布會吧?” 孫局長好奇道:“發布什么內容?” 周瑞指了指“榫卯”。 “這就需要您協助了,我想向您討要一個計劃代號.” —————— nasa發布會,還是有相當的影響的。 數十年的科技霸權,信徒遍布全球。 果然不出所料,很快就有人將“阿忒彌斯之眼”和“嫦娥三號”放在一起對比。 顯然,無論造型,還是各項指標,只有比嫦娥三號強的,沒有比嫦娥三號差的。 海外范圍內,自幾個月前持續至今的航天熱,再度被炒了起來。 而反觀國內,航天熱卻逐漸有些不對味兒了. 各種理中客,活躍在各個論壇、評論區里。 “航天還得看nasa,中國就是圖一樂?!?/br> “你已經拼盡全力了,但卻比不上人家隨手而為?!薄安灰媚愕呐d趣,去挑戰別人的專業?!?/br> “正視差距,不要盲目自大,要與國際接軌?!?/br> 說實話,原本在這個新時代里,這類論調已經越來越少了,這一波nasa助攻,屬于是文藝復興了。 群眾的感情是樸素的,當國家在一個領域獲得領先時,哪怕和自己沒什么關系,也會感覺到自豪。 反賊除外。 但同樣,當原本構建出來的自信,突然被證明其實沒那么先進的時候,一種憋屈感和更深的不自信,也會快速反撲。 反賊同樣除外,他們只會更興奮。 尤其是有著阿波羅計劃的功勛大佬,“漢森·道爾”出面親自背書,還譴責了一番周教主,這擂臺打的可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