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節
將小花灑放在茶幾上,自己則坐在了沙發上。 三天就走,不知道夠不夠時間,給小花灑一個足夠優秀的軀體。 去琉球,肯定是要帶著的。 想了想,周瑞還是決定借用這次契機,把之前本就在計劃表上的一件事情做了。 那就是迭代“智能單元”。 小花灑的新軀體,肯定是要朝著“內組網”技術發展的,否則局限太大了。 而所有內組網設備中,有以“智能單元”功能最為全面,潛力最為強大。 只需要增加數量,或者增加“功能模塊”,就可以靈活的對其進行升級。 目前的“智能單元”,長度是4厘米左右,還不夠小,并且是手搓出來的而非量產。 隨著周瑞對“智能單元”理解的加深,早就有了迭代的想法,只是一直沒顧上。 今天他決定先把這個“掛”給開了,如果來得及,帶著新一代智能單元軀體的小花灑去琉球。 周瑞閉上眼睛,默默打開了系統。 系統空間內,三個“詞條任務欄”穩定積累,均已經進度條過半,但今天的主角不是它們。 周瑞心里默念:“啟動‘異曲同工’能力?!?/br> 短暫的零點幾秒,視線像是綁在炮彈上一樣,迅速向后拉伸。 一眨眼,就抵達了熟悉的純白色三維空間,一道道線條勾勒出了三維坐標系,并且無限延伸。 一行小字浮現:“請選擇對應的工程造物?!?/br> 周瑞:“智能工業集群,三期地塊原始版?!?/br> 白色空間里,出現了個視頻播放框,是周瑞在三期地塊,親手打造第一個工業集群的畫面。 是的,他選定的目標不是“智能單元”本身,而是直接一步到位,針對生產設施。 他要量產!要爆兵! “正在洞悉……正在解析……” 系統算力無上限,文字顯示完的瞬間,占地數百平米的“初代智能工業集群”就以黑白線條的三維圖紙形式,出現在了空間內。 周瑞拉近視角觀察了一下,這個“集群”內還包含一些可移動的智能設備,看來也被系統判定為集群的一部分。 緊接著,周瑞開始下達了一系列指令。 “改造此設備,使其專項對應‘第四代智能單元’制造?!?/br> 系統反應很快,給出了回應:“該改造會大幅度改變其外形、功能……是否確認?!?/br> 周瑞松了一口氣,還好還好……沒有提示“宿主積累不足,無法改造”。 這樣,至少最低限度的目標是可以完成了,智能單元靠手搓還是太麻煩了。 尤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更加的“小型化”,手搓能把他搓死。 “確認!” 下一刻,白色空間內的智能工業集群瞬間變樣,體型縮水了一倍以上。 并不是說“智能單元”技術含量低,而是作為專項生產設備,集成化要高的多。 周瑞繼續給出第二、第三道指令。 “改造此設備,使其生產的‘智能單元’盡可能小型化,其他屬性盡可能不變?!?/br> “改造此設備,使其同時適配生產各類型‘功能單元’?!?/br> “改造此設備,使其可以盡可能與現有其他‘智能制造集群’共用零件與組件?!?/br> 指令過后,面前的“制造集群”再次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 占地面積稍有提升,在120平米左右。 可以批量生產“智能單元”,包括大部分“功能單元”。 產量很大,隔壁村母豬都沒它大,每分鐘10-13個。 而它生產出來智能單元,其長度則是……2厘米。 如果按長度算,比起之前的四厘米,自然還算不得突飛猛進。 但如果按體積算,其實只有之前的八分之一。 更小的體積,意味著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靈活性。 如果以前“智能單元”像是積木,那么現在,則有了一點“流體”的感覺了。 以前周瑞的一對臂甲,大概由140個單元組成,而現在如果同樣面積,數量已經破千。 這也是為啥越小越得量產。 當然,小體型也有弊端,比如單個單元的作用接近于無,無論從能量存量,還是從工具角度。 周瑞不打算全部套用“第五代”,而是“四五代混用”,甚至主動制造一些大型單元,讓其被較小單元包裹。 否則兩厘米的“功能單元”,有雞毛用。 餃子皮都翻不過來。 這次結果周瑞非常滿意,他爽快的直接消耗掉了這次能力,因為如果想要趕在出發琉球前搞定,就得有具體圖紙,讓萬戶基地的數十位工程師幫忙一起弄。 之后他花了一整晚的時間,將圖紙轉移到現實中,再度從電腦前抬起頭的時候,已經是天亮了。 第803章 強大陣容 自遇襲之夜后,已經過去了六天時間。 外界對于這件事的發酵,才剛剛達到了頂峰。 即便有詞條影響,也得有發酵過程,畢竟有人6g網速,有人蜘蛛紙牌。 周瑞曾明確指出,自己是受到了cia策劃的襲擊,這件事基本已經被網絡斷案認定為事實。 也就這事兒是發生在周瑞身上,要是別人,立馬就得有人跳起來說“受害者有罪”。 但很可惜,過去幾十年時間里,cia策劃的惡性事件,能從好萊塢一路排到蘿莉島。 多一個“以卑劣手段襲擊企業家”的罪名,忍一忍就好了,并不大。 而這六天里,周瑞并沒有向外界想象的那樣,一門心思的生氣,而是按照自己的步調,一件件處理手頭的事情。 在萬戶基地忙碌,去醫院看望甘媛,和小花灑互動,安排一些公司事宜。 除了每次出門車隊的動靜很大,其他動靜都很小。 得益于老板本人的淡定,復瑞系企業在幾天的時間里,就迅速恢復了正常,該維修的維修,該重建的重建。 智能小鎮重新開放,軍無研究所擦干了血跡,萬戶基地按部就班。 “榫卯平臺”的原型機,已經徹底完工,它尚未安排發射,但依舊具有極高的價值,會提供給所有工程師寶貴的學習經驗。 周瑞的需求是,從琉球回來,自研運載火箭完成后,至少有8個“榫卯平臺”。 富余出來的人力,周瑞則全部召集起來,以兩班倒的形式搶工時,盡快搭建“智能單元量產集群”。 得益于萬戶基地本來就在進行大規模智能改造,各種材料、設備齊全,工程師熟練,進度很快。 并且王濤帶領的團隊,本身就接手過多個“制造集群”任務。 相當一部分內容,甚至不用周瑞插手,他只需要負責最關鍵的部分就行了。 …… 9月17號中午,出發的前一天,萬戶基地來了幾個客人。 乘坐軍車抵達,背著行囊,穿著迷彩服。 一行四人,僅僅是站在那里,就透露出一種危險氣息。 尤其是其中一人,高大的過分,如同霸王在世,比其他三人高出一個頭。 林托得到消息,來到了大門口。 這是出發琉球的護衛力量之一。 是他都搞不明白的特殊體系…… 雖然涉及諸多機密,但他本質上并不是軍方的人,聽說上面安排四名“智能戰士”來護衛的時候。 他以為自己聽錯了。 咱們有這東西? 后來知道也是周瑞提議搞的項目…… 哦,那沒事了,很合理嘛! 這四人,均是今年剛剛選拔訓練出來的“智能戰士”,其中一人還兼任“智能指揮官”。 分別是:林榮燦、鄧朝、溫聰聰、呂旭波。 隨行還會有兩輛“智能機械戰平臺”,就供那位“雙職業”驅使。 每個“智能戰士”,都是全軍挑選出來特戰王者,并且在特戰王者之中,還篩掉了許多對智能設備學習應用能力不足的。 模擬情況來看,一個智能戰士,對付排級單位綽綽有余。 而“智能指揮官”上限不詳,遇強則強。 再加上一般原本就有的隨行護衛120人,以及出事后額外增加的軍方戰士50人。 再加上兩艘護航的052c導彈驅逐艦,和由威龍、鯤鵬組成的飛行中隊…… 從面板上的力量……感覺可以去強拆神廁了…… 航母集群來了都不好使,至今沒有任何雷達,能發現過開啟“四象隱身”的戰機。 簡單的接洽了一下后,四人被帶去了廠房,認識一下護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