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節
mv到此結束。 周瑞回過神來,看向身邊的李文倩和韓子茵。 兩人都是目光如波,里面夾雜著名為崇拜的點點星光。 周瑞被看的有些不好意思:“我才幾秒鏡頭……別這樣……” 李文倩從沙發上跳了起來,似乎忘記了自己才是mv的主角,手舞足蹈道:“哪怕你只有五秒,也是最厲害的那個?!?/br> 韓子茵笑道:“許多人還沒五秒呢,不要妄自菲薄,已經很厲害了!” 周瑞臉都黑了。 第787章 “榫卯”軌道平臺 不出預料的,《眾志》mv火了。 出乎預料的,火的有點過頭了。 作為獻禮歌曲,哪怕質量過硬,大部分人也都不怎么感興趣,音源提前放出來都一周多了,一點浪花都沒翻出來。 不過當mv放出來,就不太一樣了。 哈工大,航天器工程專業,新生宿舍,韋航正在陽臺練著六氣功。 這個當年航展上,墨鏡大哥教他的東西,他從沒懈怠過,每次練完,都感覺到大腦清明,思維敏捷。 “六氣功”功不可沒,讓他從一個頂級偏科生,變成了全面發展的跳級全國卷狀元。 墨鏡大哥沒說不能外傳,他也試圖教過自己爸媽,但好像都沒啥效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煉出東西的。 目前他還在軍訓期,哈工大的軍訓是真的嚴格,射擊打靶、單兵作戰、戰術訓練……白天甚至用顏料彈來了一把真人cs。 不過他的習慣不會變,白天軍訓,晚上練功,之后還會看書學習,暑假已經自學完成了大一的大部分課程。 長時間的自律,讓他從一個200斤的高胖子,變成了精干的模樣,并且因為興趣,還自學了八極拳。 一個上網閑逛的新生突然道:“臥槽,周董也唱了?” “周教主終于出新歌了?” “不是周教主,是杰輪哥,哎?好像真的有周教主哎!” 他們看的自然是同步更新在網絡上的mv,現在已經在不少群里瘋狂傳播了。 包括韋航在內六人全圍著屏幕,不過很快他們的注意力就不在歌曲本身了,而是暫停了盯著那個緩緩旋轉的“四足方鼎”。 “這個……是特效?” “我看的怎么不像?!?/br> “哪有這樣的東西!” 韋航瞇著眼睛,半晌后說道:“可能是和‘吳剛’同款的技術?!?/br> 作為航天專業的新生,雖然東西還沒學,但討論的膽子還是有的,立刻有人說道:“這不太一樣吧,吳剛是固定結構,這個感覺像是積木?!?/br> 韋航不確定道:“外形不一樣,但內核可能一樣,無非是這個更小,更靈活……” 一群未來的航天人熱烈的討論了起來。 許久后,一人說道:“周教主真是厲害……感覺等我們畢業了,整個航天領域都變天了……” 韋航點點,所以他才想要盡快畢業啊…… 這部mv,傳播速度驚人,不止國內,很快就被搬運到了海外。 莫名其妙的,中國的獻禮主旋律歌曲,成了網絡熱門歌曲,油管播放量極高。 雖然大部分都只關注最后五秒周教主的鏡頭,但卻確實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新時代的中國面貌。 …… 周瑞對于mv的影響,是有預判的,當初同意出鏡,一來是借用詞條效果,幫忙宣傳一下,二來就是讓“內組網”技術,逐漸露點東西出來。 航天領域,“內組網”這柄利器終究會逐漸顯露。 事后周瑞補了個推文,回應了全網的疑問坐實了“實拍”這件事情。 引發了第二波高潮。 這波《眾志》的熱度,直接超過了幾年前的《星辰大?!?。 電視臺很快發現,只要播《眾志》,收視率就特別好,剛好這個主旋律mv,是文化部下放了版權的,隨便播,不要錢,越播越好。 結果就是一些大電視臺還穿插的播,而那些沒啥節目的小電視臺,輪番往死里波。 以前是廣告里插播節目,現在是mv里插播廣告。 作為串聯整首歌曲,當之無愧的主唱、主角李文倩,知名度再次飛升,一掃之前兩年露面減少的影響,還坐實了國家隊歌手的位格,就是額外驚喜了。 第二天周瑞抵達萬戶基地時,一進廠房,就看到單春元蹲在邊上刷手機呵呵傻笑,周瑞湊過去看了一眼,果然也是在看mv。 不過他的關注點就不是智能單元了,畢竟周瑞每天戴在手上打螺絲,沒啥稀奇的,而是反復觀看“長三乙”發射的畫面。 即便他送過數十枚火箭上天,搭載嫦娥的“長三乙”,也是最重要的一枚之一。 周瑞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嚇了一大跳,手機差點甩飛出去。 “你怎么走路沒聲兒呢!”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公放聲音太大了?” 周瑞指了指不遠處的立方體,說道:“起來干活了!出發前爭取把‘榫卯’做完?!?/br> “榫卯”,是“捕獲器2.0”的正式名字,畢竟規劃里捕獲只是它的能力之一,軌道內對接和重組才是重點。 周瑞還是喜歡用帶有華夏文化特點的名稱,“太空積木”聽上去像是什么玩具。 至于“翻天印”這個名字,則因為聽上去過于像是武器而被棄用。 裝還是要裝一下的。 單春元起身道:“問題不大,內部構造已經完成,就差太陽能系統和動力測試了,你這沒有專門的動力測試空間,才搞得這么麻煩?!?/br> 周瑞攤攤手:“會有的,都會有的?!?/br> “萬戶基地”距離完善還有不小的距離,不然以他的速度,這小小“榫卯”,早就完成了。 不過原型機只是第一步,最后是要量產的,即便不是自動化,也要做到半自動化。 數量太少,可拼不了積木。 周瑞環顧整個廠房,隨著人手的逐漸增加,這里的步調也快了很多。 隨處可見的改造工程,正在將這里變成高度智能化的廠房。 周瑞的要求,是所有設備都自組網改造,做到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并且擁有數百個可移動智能設備進行調用,之后外面還會設立一座“智能塔”,效仿智能小鎮進行中樞管理,聯動廠區的其他區域。 經過云房、智能小鎮、603所“畢方產線”、西昌基地“準備場”等多處經驗積累后,這里未來將成為最大的智能工業場所。 智能物流、智能制造、智能工業、智能調度,花費大量時間和巨額資金,改造這處3000畝的工業基地。 因為即將出遠門,當天晚上周瑞帶隊加班到凌晨,直接睡在了宿舍,和單春元一個屋,第二天繼續開工。 一邊指導智能改造,一邊推進“榫卯”的進度。 等到下午的時候,這個立方體已經基本完工。 第788章 占到老板便宜了 此時cao作平臺上,“榫卯”已經大變模樣。 長寬高皆是兩米,六個面均有鈣鈦礦太陽能板,所以幾乎是純黑的色,帶著一點淡淡的波紋。 一個主推進器在底部,四個嵌入式調節推進器在四周,頂部則是機械臂伸縮的數個圓形孔洞。 主推進器的“尾噴”也采用的是折疊設計,完全待機時幾乎是一個完美的方形,只有每個面預留的連接接口稍稍外突。 通體采用輕質航空金屬,大部分重量將留給燃料系統,通體擁有128個智能節點,比“捕獲器”原始版本要強大的多,更聰明,更智能。 當然對電力的消耗也更大,好在大氣層外太陽能效率遠遠超出地面,抗的住。 它的自由組合能力,賦予了多重功能變換的可能,比如加裝更大的太陽能帆,加裝觀測科研設備,甚至周瑞如果愿意,加一點簡單的動能武器也是可以的。 打地面是不可能的,打衛星絕對一槍一個。 隨著功能性的史詩級加強,它已經很難用“捕獲器”定義了,而是一種在軌工作平臺,可以為許多航天行為提供支撐平面。 如果以現有火箭的運載能力,裝滿燃料后這依舊是個“重家伙”,至少“長二”級別的是送不上去的,得“長三”。 所以周瑞不準備現在就發射,而是等到自己訂購的火箭到貨后再說。 下午四點,周瑞先開車回了一趟家,韓子茵和李文倩都不在。 他洗了澡,換了一身正裝,然后驅車去往了甘媛家的小區。 遠遠的,就看到自家風采驚人的大秘書,站在路邊翹首以盼。 介于小禮服和正裝之間的黑色套裙,輕薄的外套蓋在肩頭,遮去了渾圓精致的肩膀,腳踩細跟,光腿筆直,亭亭玉立。 尤其是黃昏之中,甘媛如同畫報一般美艷。 周瑞降下車窗,笑了笑說道:“美女,我這車夠載你么?” 甘媛掩嘴輕笑,收攏了裙擺,蜜桃輕挪,坐了上來。 周瑞緩緩啟動,很有情商的沒去問,對方花了兩個小時還是三個小時。 好看就完事兒了,問這么多干啥。 即便如此盛裝打扮,甘媛手包里依舊有小本本,翻開看了看說道: “您需要先去沙姆希工廠那邊露個面,之后才是晚宴,我白天聯系過,他們儀式上午就開始了,正在收尾?!?/br> 周瑞無所謂道:“希望不要堵車?!?/br> 甘媛自覺的打開了導航,靜音后捏在手里,方便時刻為老板指路,雖然大部分情況下用不著,但也已經養成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