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節
這是自家衛星,還是個報廢的,里面確實沒啥要緊東西。 但如果是別家衛星……就有意思了。 要知道衛星沒有攝像頭……即便有也是對著地面的。 屬于是飛著飛著……就沒嘍! 至此,“二餅改”圓滿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使命。 雖然各部件還沒運回西昌基地,但自身攜帶的兩項技術都驗證成功了。 指揮中心內,第二次響起了雷動般的掌聲,而指令長周瑞,像是指揮家一樣,對眾人頷首感謝。 一旁的攝像機,將這一幕記錄了下來。 孫局長拍著巴掌湊了過來:“周總,大開眼界??!恭喜恭喜?!?/br> 哪怕之前所有準備工作都很順利,這場發射在他眼里也就是五五開。 畢竟時間太短了…… 現在嘛……離譜點好啊,反正是自家的譜。 “周總,我們移步報告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全國人民?!?/br> 周瑞頭直搖:“不不不?!?/br> 孫局長一愣,啥意思?不公布了?泱媽都忙活好幾天了。 周瑞說道:“是全球人民?!?/br> 孫局長:…… 周總,你不裝是吃不下飯么。 …… 當天晚上。 不少人在電視前,等著新聞。 這幾天里,關于嫦娥、吳剛、玉兔的熱度,依舊高漲。 人民群眾的感情,是樸素的。 自己的國家在某個方面做到優秀,很自然的就會更加關注,更加喜愛,哪怕以前沒在意過。 許多人幾十年來沒有關注過航天事業,這幾天心里卻多了一小塊地方,掛念著天上的“剛子”和“兔子”。 是的,雖然吳剛的小名,原本只在玉兔組里流傳,包括周瑞本人也從沒公開叫過其“剛子”。 但驚艷亮相后,“剛子”這個外號,還是毫無意外的落在了它的頭上。 只能說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 現在每天,新聞里都會提一嘴月亮上的事情,科學頻道還有持續報道。 不過今天,似乎有點不一樣的內容。 雖然也是航天。 復大食堂里,韓子茵安靜的和同事一起吃飯。 “四象研究所”擴招了不少人,但女性依舊是少數,所以她的飯搭子比較固定。 只是比起上次,好像少了一個人,不知道是不是工作有什么變動。 作為復大走出的大佬,似乎有專人關注“周教主”的新聞,總之每次上新聞,都會在各個地方準確的播出。 韓子茵抬頭,望向電視。 “本臺報道,今日中午兩點,由國家航天局與太一天工聯合研制的,長征二號丙改技術驗證火箭,取得了圓滿發射成功,突破了航天領域的重大難題……” 畫面上,周瑞坐在講臺上,臉上還戴了一副不常見的金絲眼鏡,看上去文質彬彬。 這副造型,讓不少喜歡截屏自用的教主信徒,找到了新的素材。 韓子茵則微微一笑,看來自己寄過去的衣服,還是幫到了某個家伙的。 這種努力過后,能在電視上看出反饋的感覺,真的很神奇。 然而下一個鏡頭,就連韓子茵有都有些驚訝。 只見一枚白色火箭部件,從天而降。 即便缺乏比例尺,也不難感知出那是一個巨大造物,但白色部件卻緩緩降落,周身四個噴射口時開時關,最后穩穩的落在了地面上。 比四周的樹木還要高一節。 這種場面,以往在大部分人腦海里,都是出現在科幻電影里,什么外星飛船降落之類的。 仿佛下一刻就要走出什么奇行種生物。 而現在,則出現在了新聞聯播里。 食堂里不少學生,飯勺都忘記從嘴里拔出來了,目光呆滯。 這尼瑪啥呀? 我們是復大的,不是嚇大的…… 緊接著鏡頭一轉,又是另外一個場景,比剛才那處地方要更荒,如果有地理比較好的人,就能分辨出是秦嶺以北的北方。 同樣一個巨大的火箭部件,從萬米高空穩穩墜落,如同反重力科技一般。 畫面回到了報告室內,周瑞對著鏡頭說道: “我司與航天局聯合研制的‘火箭回收’技術,取得了圓滿成功,該技術將會大大降低火箭發射成本,增強航天商業競爭力,并且減少環境污染和太空垃圾……” “未來,這一技術將會全面應用在航天局與太一天工的各項事業中……” 看得出這個匯報會不是直播,應該發生在幾個小時前。 畫面切回了演播廳,眾人本以為周教主的內容已經結束,沒想到主持人還有個大的。 “本次發射中,以太一天工為代表的民營航天力量,勇于創新,敢于嘗試,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驗證了火箭回收技術的同時,總工程師周瑞設計的衛星回收裝置,也取得了試驗成功?!?/br> “該裝置成功從近地衛星軌道,捕獲了我國于1993年發射的‘輝煌’號通訊衛星,并返回地球,該衛星已經失效十年有余?!?/br> “這一技術,乃是全球首創,可解決未來衛星軌道擁擠,太空垃圾無法清除等重大難題?!?/br> 最后一個畫面,是海面上,如同機械魷魚一般的設備,正捆抱著一個融毀的衛星殘骸。 至此,關于相關新聞全部結束。 加起來,可能還不到一分鐘。 但正所謂,事越大,內容越短。 不少航天領域的人,除了震驚之余,也意識到…… 要變天了…… 第773章 走到哪,噴到哪! 大洋彼岸,華府、哥區。 漢森在清冷的家里,端著一杯咖啡,看著電視里的畫面沉默不語。 又是一次大動作,對面的國際頻道,也播放了相同的內容,從行為上就能看得出,對面越來越自信了,不只是在航天領域…… 他經歷過美國的黃金時代,隱約有些熟悉這種感覺 當那巨大火箭部件,緩緩降落的時候,他只是深深皺起了眉頭。 但看到那個機械魷魚一樣的東西,抱著一顆融毀的衛星時。 他端咖啡的手顫抖了一下。 些許guntang咖啡液滴,落在了腳面上,他卻渾然未覺。 衛星…… 可以說是目前人類科技,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訊衛星、導航衛星、觀測衛星、氣象衛星、軍事衛星、偵察衛星…… 無論生活、交通、農業、軍事、都離不開衛星的支持,只是普通人感知的不清晰罷了。 雖然如此重要,但以往衛星都被認為是“安全”的,以近地軌道為例,衛星移動速度接近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7.9km/s,絕難有什么手段,可以穩定將其擊落。 火箭?是的,衛星是火箭送上去的,但對比之下,相當于把筷子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的難度,和用筷子戳死正在以第一宇宙速度飛行的蒼蠅的區別。 而且只有一次機會。 更高的軌道上,雖然速度較慢,但距離地球數千上萬公里,也是跳起來都夠不到的程度。 但現在……中國掌握了這一能力。 而且是獨家。 帶來的改變,相當于他家導彈能炸別人褲兜,別人卻炸不到他的褲兜。 雖然,漢森非常反感冷戰思維,反感將航天技術“政z化”,但也能意識到,這一技術帶來的影響,比“火箭回收”還要大。 漢森站在電視前發呆了許久,直到咖啡都涼了,才反應過來。 他走回了自己的工作間,打開了燈。 墻面上,全是各種各樣的設計圖。 登月探測器的設計圖。 如果有熟悉航天史的人,就能看出其上有很多“阿波羅11號”登月艙的影子。 他坐在了電腦前,打開了制圖軟件,試圖將那個“機械魷魚”的奇異設備解析一下。 可惜,嘗試了多次,都只具其型,不得要領。 不由感慨自己已經老了,早已經過了一個工程師的巔峰時期。 雖然經驗越來越豐富,但經驗只能讓他“向后看”時能夠通透,卻不能讓他“向前看”時富有創造性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