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節
“我不明白您的意思,對方和我們沒有任何合作,怎么理解所謂的‘影響’,尤其是技術以外的影響?!?/br> 黑人官員沉聲道:“我這么說吧……對我們有什么威脅!” 漢森疲眼神一暗,幾十年了……這幫人還是這樣。 無論是1969年,還是現在…… “威脅?怎么會用這個詞?難道你覺得那個‘wugang’,還能從月球丟石頭,攻擊我們嗎?” 此言一出,不少工程師都笑了。 但黑人官員,顯然不是那么容易被說動的。 就像漢森不理解他一樣,他也很清楚,這幫工程師和自己不在一個“壺”里。 “我這么說吧,航天領域,是我們科技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知道你們連年拿著經費,只進不出,但這個‘制高點’,一直在源源不斷的,為我們的企業、資本提供便利與優勢?!?/br> “我來的目的,是想替國會了解到,這次對面的動作,會不會威脅到我們的領先地位,或者多大程度威脅?!?/br> 沉默中的漢森,不知為何突然爆發了,將筆一扔,他受夠了這些人的政z敘事思維。 “你為什么覺得我們領先?!?/br> “因為我們將人送上過月球?!?/br> “那他媽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那一年你還是液體!看看現在吧!‘重返月球計劃’是05年提出的,但到現在為止我們沒有任何探測器落在月球上,沒有!而我提交了十幾次方案!” 實際上,他就是nasa探月項目的負責人。 一個擱淺了快十幾年,永遠在籌備中的項目負責人。 “你以為我為什么還不退休?我只是想要這輩子……” 漢森喘著粗氣,戛然而止……沒再說下去。 黑人官員仿佛接受過專業的訓練,語氣依舊平靜:“我懂了,漢森博士……” “對方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威脅到了我們的領先性,我們需要盡快做出反應,表現出自身依舊處于領先地位……” 哪怕只是表面上的,黑人官員在心里默默的補充了一句。 當天晚上,nasa的討論反饋,出現在了很多地方。 幾日后,大洋彼岸官方宣布,將在2020年,重返月球。 以建立永久月球基地為目的,重現1972年的光輝。 同時還有一些列太空領域的大計劃、新概念,每一個聽起來都很帶感,具有顛覆性。 “火箭回收”、“月球基地”、“觀光航天”、“火星移民”等。 用詞很微妙,粗看以為這些都是他們要干的。 細看才能分辨出,這些只是他們“想”干的。 甚至于……“號召”私營企業來干的。 至于真實執行情況怎么樣,就不得而知了。 至少很多人清楚,由于更“務實”的航空領域,已經實質性的落后,大筆的經費,其實都花在了“戰斗機”之類的地方。 f22產線重啟,b21開始研發,新發動機、新隱形技術、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哪有心情搞這些“華而不實”的投入。 但這個cao作,確實分攤了一些看向“嫦娥三號”的目光…… 讓不少從小受到“熏陶”的人,回憶起來這世界上最先進的宇航技術,在美國。 只是讓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是,“太一天工”與“航天局”的下一個動靜,來的更加離譜。 第769章 不習慣失敗 八月十六日,也就是落月探測的第二天,全國仍在關注玉兔和吳剛的故事。 昨晚凌晨,玉兔和吳剛又在月面工作了四個多小時,取得了諸多寶貴的月面數據。 泱媽和西昌基地保存了全部工作畫面,并且連夜剪輯,挑選了一些有趣的內容。 比如吳剛踢石頭集錦,玉兔科研探測過程。 加上昨晚的一些重要鏡頭,剪輯在了一起,第二天一早就出現在了早間新聞。 正如周瑞所預料的,嫦娥三號項目,將會更長久的統治國內資訊領域,各地方電視臺也在持續跟進。 一些昨晚沒關注到這件事的人,早上吃著早飯,感覺世界觀都被刷新了。 我們已經牛逼到這種程度了? 科技頻道還籌備了長期節目:《跟著玉兔去探月》,每日更新,新聞頻道也會在各種節目中插播。 各種綜藝節目中,“吳剛、玉兔、嫦娥”也成為了經常出現的詞匯。 一場突如其來的“航天熱”,持續蔓延。 周瑞起床后,徑直找上了孫局長。 昨晚的一切順利,讓孫局長紅光滿面。 “下周一,長二丙發射的事情,既然昨晚周總已經透露出去了,干脆就直接官宣吧?!?/br> 周瑞笑了笑:“現在關注度這么高,孫局長不怕我們翻車么?” 孫局長擺擺手:“不怕,無論是周總,還是小單,我都信任你們的水平,而且這次‘太一天工’才是主角,民營航天,就是要利用‘敢于嘗試’的優勢,不用像國家隊這樣,謹小慎微?!?/br> 兩人商議了一番之后,決定趁著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也趁著泱媽的人沒走。 再辦一場發布會。 給“航天熱”再加一把火。 …… 依舊是那間指揮室旁邊的報告廳,這里最近的使用頻率有些高,橫幅一換,又是一次“重大消息”。 這次周瑞攜“太一天工”人員,成為了主角,坐在了臺上最中心的位置,單春元、火箭工程組幾個小組長也在列。 車乾他們明顯拘謹了許多,甚至在四處詢問要不要擼個妝,上鏡好看點,不過被周瑞叫停了。 大家都是工程師,又不是偶像見面會,誰化誰尷尬。 下午四點,發布會正式開始,晚上會精簡一下,出現在新聞聯播里。 “太一天工、中國國家航天局聯合研發‘火箭回收項目組’發射安排?!?/br> 是這場發布會的名字。 背后,很扎眼的兩個巨大的標志并排貼在墻上。 左邊是國家航天局,麥穗環繞,軌道,代表火箭的指北箭頭,格外霸氣。 而右邊,則是“太一天工”,四個篆體漢字,按照印章的形式排列,不太符合一般而言航天領域的風格,卻是周瑞選定的logo。 有趣的是,“太”字的篆體,形似火箭整流罩+逃逸塔,所以還是有些神妙在里面的。 周瑞端坐于中央,表情淡然而平靜。 面對攝像機,面對全國無數觀眾,周瑞說道: …… “大家好,我是太一天工負責人,周瑞……我司與國家航天局商議決定,將在五天后,于西昌基地,發射技術驗證性火箭……” “這是我司成立以來,第一次技術驗證,也是第一次火箭發射,發射任務將由西昌基地承發……” 滬上,復大食堂。 畫面上,周瑞依舊是那身黑襯衫。 想的少的,會覺得周教主還是那么帥。 想得多的,如韓子茵,會覺得:周瑞應該是沒衣服換了…… 和幾個研究所的同事,在食堂吃飯,韓子茵仰著修長的脖頸,心里有些在意。 也對……算上京北,出門都快一個月了,那一小箱子衣服,即便洗的勤,也有騰不開的時候,至少比較上鏡的衣服沒那么多。 尤其是在封閉的深山發射基地里…… 韓子茵有些心疼。 一旁兩個女同事,看到韓子茵專注的樣子,心里很是羨慕。 她們是之后加入“四象研究所”的,時間長了很容易得知,韓子茵和周教主是什么關系。 “子茵姐,周教主什么時候會來所里?話說我們小半年了都沒見過老板呢?!?/br> 人生的快車道,不說直達終點站,被老司機騎著帶一程也好啊…… 除了最初的十人外,后面加入的都是聘用制,雖然已經是各研究所里頂級的待遇,但終究會讓人得隴望蜀。 韓子茵表情不變,笑了笑道:“你們要珍惜工作機會呀?!?/br> …… “此次發射的火箭,將會搭載‘太一天工’和‘中國國家航天局’聯合研制的智能姿態調節系統,設計目標為:完成一二級火箭完全回收,定點回收……” 西北,某秘密基地里。 陸圭仰著腦袋,感慨道:“這位周教主真是牛逼,不知道是不是還藏著什么黑科技……” 一旁的呂旭波飯扒的飛快,眼睛則盯著電視。 羨慕啊…… 我啥時候能恢復這樣的體型? 雖然周瑞說過,他已經過了峰值,但最近體型一點沒見小…… 小胖子陸圭看到呂旭波吃飯的速度,默默的把盤子里的雞腿放在了遠離對方的位置,顯然被搶不是第一次了: “成為智能指揮官以前,我就是教主信徒,之后知道了‘智能機械戰’也是一個教主手筆,現在又變成航天了……照這個趨勢,不會過幾年,直接星際移民了吧!” 說完小胖子自己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