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節
都是些已經商議好的事情,周瑞就回了個“ok”。 周瑞突然想起來,不知道呂旭波集訓怎么樣了。 回頭可以問問。 最后看了看新聞,周瑞注意到一個有趣的。 “珠市……跳級狀元……” 跳級還能狀元,有哥當年的風采。 正準備點進去看看,自己的行李已經轉到了面前,周瑞也就收起了手機。 拿了行李,外面自有發射基地的人來接,一行人坐上大巴,朝著深山里的發射基地而去。 西昌基地,是國內四大火箭基地之一。 括弧——指的是航天火箭,往地上發的火箭哪發射別問。 在瓊省文昌基地尚未完工的當下,這里是國內緯度最低的發射中心,同時具有高海拔的特點,可以最大程度節省燃料,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當然這個高海拔,是相對高,平均在1800米左右,發射火箭是一個系統工作,天氣、地震、鐵路、飛機都要考慮。 不是無腦選高海拔、低緯度。 不然直接在珠穆朗瑪上發射得了,燃料錢省老多了。 如果“太一天工”,真的要在琉球建設火箭基地,也得考慮這些因素,尤其是運輸,“深水港”是必須的,發射基地還得緊挨著深水港。 西昌人口不足百萬,就擁有自己的機場,以及高鐵站,基本全賴發射基地的存在。 所以周瑞對“顧志雄”說的,可以帶動當地經濟,并不是在胡說。 這次周瑞以“玉兔組”成員來西昌,要取經、學習的東西很多。 基地距離機場,直線不過50多公里,但山路崎嶇,不斷爬坡,大巴車晃蕩了快兩個小時還沒到。 車上,洪安然看周瑞望著窗外發呆,以為是這位大老板不習慣坐大巴車,說道:“委屈周總了,和我們一起擠大巴?!?/br> 周瑞轉過頭來,說道:“沒什么,只是好奇這邊的基建,確實不錯?!?/br> 人口甚至比不上江浙滬的縣城,但道路卻異常寬闊,路橋養護狀態極好,估計也是托了發射基地的福。 本以為是平靜的旅程,沒想到路上還有了一點小插曲…… 大概距離目的地還有十幾公里的時候,某個無法繞行的路口,交警將大巴車攔了下來。 但所有人,包括周瑞在內,都沒有任何意外,因為僅僅rou眼,就能看到“攔截”的原因。 只見不遠處,一輛巨大的特種卡車,正在運送火箭部件。 七八米長,通體潔白,尾端是四個巨大的尾噴管呈矩形分布,單個的直徑都接近兩米。 整個部件的直徑接近五米,橫著躺倒,都有近兩層樓的高度。 一眼周瑞就辨認出,這是長征三號乙加強型火箭的一級箭體,而且是尾端。 車乾仰著頭,喃喃道:“這是牛逼哈……比航空發動機大太多了!” 周瑞不自覺瞇起了眼睛,隱隱帶著一點興奮。 他喜歡巨大造物。 也喜歡探索新的領域。 就連這輛運送火箭部件的車,都是他沒見過的特殊型號,是一輛專用車。 有點意思…… 不過他沒有心急去摸一下,看一看,因為這些所有東西,他之后都能實打實的參與。 這輛車速度極慢,彎道時速甚至比老太太遛彎還慢,但卻沒人催促。 直到十多分鐘后,運輸車進入了其他路段,大巴車才繼續前進。 即便分道揚鑣,車乾也扒著車窗,直到徹底看不見那個大家伙。 “老板,咱們能進發射塔參與組裝么?” 所謂得隴望蜀,之前感覺能擺弄一下“玉兔”,就已經算祖墳冒煙了,現在車乾想再“出息”一點。 周瑞微微一笑:“我人都在這了,你說呢?” 又過了一會兒,大巴終于開進了西昌發射基地內。 這里的建筑物并不那么密集,除了兩個非常顯眼,近百米高的“發射塔”以外,只有四五個大型低結構建筑。 并且由于工作需要,基地內植被并不多,沒啥樹。 車子停在了辦公樓前,外面已經站了一群人。 為首的,就是航天局的孫局長。 “周總!歡迎來到西昌基地!” 作為航天局今年最重要的任務,也是注定載入史冊的一次發射,嫦娥三號項目他是肯定要來的。 之前周瑞在京北的時候,他就已經在這了。 聽聞周瑞抵達,自然要出來迎接一下。 周瑞握了握手:“孫局長好,我來取取經?!?/br> 孫局長笑瞇瞇道:“是該來看看,畢竟之后,這都是‘太一天工’用得上的東西??!” 第745章 西昌基地 一起來接的人,除了孫局長,還有幾個重要人物。 西昌基地的一把手,董暉,五十多歲的老干部形象。 火箭工程組組長,單春元,三十來歲,穿著工裝,面相有點兇。 嫦娥三號總工,孫澤,四十歲出頭,也是才華橫溢。 雖然同樣姓孫,這位和孫局長可沒帶親屬關系。 頭頭腦腦的都來了,面子給的夠夠的! 更有一大幫年輕人,好奇周教主真人什么樣子,躲在角落里竊竊私語。 使得本應該是主角的“玉兔組”,變成了配角。 張先鵬等人笑了笑,也沒在意,誰讓周教主名氣大呢? 這位大佬剛去玉兔組的時候,他們差不多也這樣。 熱熱鬧鬧的打了個照面,甚至還有小姑娘送上了一束花,之后周瑞被安排先去宿舍放東西了。 這邊給周瑞和車乾安排的,是條件最好的單人間,也是歷史悠久的專家宿舍。 西昌基地是七十年代開始建設的,和技術相關的建筑、設備,自然是與時俱進,時時翻新,但宿舍樓,依舊是當年的樣子。 周瑞看到那帶點斑駁的木質門框,不禁想到,這間屋子以前是不是住過很多航天大佬。 推開窗戶,外面就是翠綠的群山,不得不說這里的氣候真的好,據說全年無霧、氣溫穩定又涼爽,也是火箭發射的有利條件。 晚上,孫局長牽頭,給周瑞以及“玉兔組”接風,當然主要是為了周瑞,在食堂搞了幾個大桌。 周瑞張望了一下,嫦娥三號的總工孫澤也在,正在和張先鵬聊著什么…… 但火箭工程組組長“單春元”卻沒來。 雖然他是以玉兔組外聘專家的身份參與的,但其實比起嫦三總工孫澤,對單春元更想認識認識。 因為孫澤主要負責的,是嫦娥三號探測器本身,也就是火箭的有效載荷部分。 基本是接近月球了,才是他的工作內容。 真正對“發射過程”負責的,是單春元。 從入場、到組裝、再到注入燃料、最后點火發射……都是工程組的事兒。 能成為四大發射基地的火箭工程組組長,這位應該是全國最懂“發射”的男人之一。 以中國航天先進程度,全球前十也不無可能。 孫局長看到周瑞在四處瞄,關心道:“周總怎么了?” 周瑞搖搖頭:“沒什么?!?/br> 總不能說我在物色挖墻腳的人吧。 “太一天工”從零組建團隊,顯然太過麻煩,也不符合與航天局的約定。 本身雙方就承諾過,航天局會提供人員上的互通,比如外派一類的。 但單春元這種級別的人,估計得周瑞主動發力才能要到手,這次可以考察一下。 更進一步,比起外派,能收入囊中自然更好…… 一頓接風宴,吃的倒也熱鬧,這種封閉式基地,還是有編制的食堂師傅,都得有點真手藝才行。 大鍋飯時唯唯諾諾,領導接待,我必重拳出擊! 幾大桌都是色香味俱全,還有一些地方特色,什么坨坨rou、西昌醉蝦、良山小漢堡…… 因為從今日開始,一直到發射成功都是任務期間,所以大家都沒喝酒。 接風宴后,周瑞沒有回宿舍,而是找上了孫局長:“孫局,我想去‘準備場’看看?!?/br> 孫局長也沒意外,他知道周總向來追求一個“快”字,就陪著一起朝基地的一角走去,車乾也跟在了后面。 所謂“準備場”,是火箭的中轉站。 由于體型特別巨大,火箭都是以零部件的形式生產的,再運輸到發射基地。 準備場,就是這些大家伙們的第一站。 動輒數米,數十米的部件,會停放在準備場,進行檢測和初步的調試。 只有當發射前夕的時候,才會真的開始組裝,那時這些部件,會進入“發射塔”中,以吊裝的形式合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