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節
另外,給它安裝了兩個攝像頭,一個近焦,一個遠焦。 這兩個攝像頭,是獨立于小花灑的智能節點,就像是寄生物,會忠實的記錄小花灑的所有“第一視角”,周瑞甚至能遠程看直播。 而且他很有惡趣味的,將兩個攝像頭,安在了正面花灑的下方,格外對稱。 其他的改造,暫時沒有,孤例樣本,還是不要步子邁的太大。 原本他還想植入“農神”同款種植資料包,不過怕出問題,改為了云端存儲。 最后,通過“小明同學”,增加了一些小花灑的權限,也給了一些限制。 1:工作任務減少70%,確保它有更多的自主時間。 2:禁止它聯動其他智能設備,所有工作獨立完成。 3:所有智能設備,會優先保護小花灑的安全性,并且周瑞也會通知智能小鎮工程師,不去干涉它的任何行為。 4:允許它調用內網存儲的“農神資料包”,但禁止它連接外網。 其實小花灑根本沒這個功能,周瑞不確定它會不會聯網,但保險起見,還是加了一道禁制。 畢竟無數影視作品中,“智能意識”一旦入網,那就是脫韁野馬……放飛自我。 限制的同時,周瑞倒是希望小花灑,能有一定的成長性,不然實在沒啥大用。 將小花灑放回草坪上,硬件上的更新,并沒有讓它泛迷糊,稍稍熟悉了一下新的機械臂,就開始投入了工作。 比起以前單機械臂,現在有了左右手,看上去更加憨態可掬了一些。 周瑞觀望了一會兒,見它沒有去野花園的意思,也沒干等,開上車,在清晨的陽光中回家。 此時不過早上六點多,韓子茵和李文倩都沒起床,周瑞打開冰箱,準備做頓早餐。 手機卻彈出了消息。 拿出一看,是之前設定的提醒:每當“小花灑”接近廠房后的死角,他就會得到消息。 翻開筆記本電腦,周瑞直接連通了對方身上的攝像頭,看起了直播。 這家伙,似乎從不在人類面前種花……但卻敢在人類面前澆水。 不知道是個什么判斷機制。 畫面里,小花灑咔嚓咔嚓的前進,第一視角挺有趣的,有點像是網絡上,給貓咪、狗狗綁個攝像頭。 來到“野花園”,小花灑咔嚓一下,彈出了腹部的廢物箱。 然后用新的機械臂,小心翼翼的“拈”出一顆熟芝麻。 周瑞會心一笑,終于露出雞腳了…… 看來沒那么聰明,熟芝麻也種。 你爹還是你爹。 之前就是因為沒有捕捉到種植這一幕,才無法徹底確信這家伙的“特殊性”。 現在算是實錘了。 由于精度問題,小花灑的機械臂嘗試了三次才成功,看得出它很小心,似乎是不想傷到種子。 將熟芝麻放在枯萎的野花園,然后開始澆水…… 周瑞看了一會兒,又遠程控制小明同學調取了一些數據,就合上了筆記本。 感覺,自己和養了個寵物一樣。 真“電子寵物”。 不過該防一手的,還是要防的。 他準備回頭給整個機械智能體系,打打“補丁”。 比如禁止自發性連接互聯網,哪怕設備本身沒這個功能。 比如禁止不同組網間的自發聯動。 比如讓所有人接觸到“智能設備”的人,包括公司人員,部隊人員,留意有沒有其他“特異性”的設備。 …… 京北。 新的一天工作開始,洪安然哼著小曲來到航天局,來到背后的長馬尾一左一右的甩著,似乎心情很好。 昨晚收到了周總的消息,她激動的一晚上睡不著。 那段一分多鐘的視頻,也就是翻來覆去看了一百多遍吧。 并且連夜寫了一份關于“第201號緊急預案”的技術報告。 今天一早,她就來到了探月工程辦公室,找上了自己的頂頭上司: 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號項目組,玉兔號探測車負責人張先鵬 “張工,你看一下這個?!?/br> 張先鵬四十來歲,頭頂的強者發型初步呈現,證明著他正在一個科研工作者最黃金的年齡段。 全禿則狀態下滑,沒禿則經驗不足,這種半禿+斑禿的微妙狀態,剛剛好。 張先鵬:“什么東西?” “之前和您說的,開明智能那邊提供的一種全新設備……嗯,現在應該叫‘太一天工’更合適一些。 張先鵬之前沒有參加“火箭回收研討會”,也沒機會見過那神乎其神的智能單元。 但對周教主的水平還是略有耳聞的,這位可是局里都異常重視的大佬,他自然不會輕視。 搞不好,中國航天的另外一條名叫“民營”的腿,未來就要看“太一天工”的了。 不過即便有所預期,看著視頻里“剛子”靈活的清理障礙物,他還是激動的直撓頭。 細軟枯黃的斷發如雪般落下,抗議著主人的粗魯。 “還有這種東西?太牛逼了吧?” 洪安然笑道:“研討會的時候周總演示過一次,不過要求我們不外傳,所以直到現在,有了確切的方案我才和您說?!?/br> “能源呢?重量呢?符合月面環境么?” “能源直連玉兔號,為了節省配重沒有帶蓄電池,稍稍會拖累玉兔的續航,但可以接受?!?/br> “重量500g,周總說還能再優化50g,月面環境需要測試,但設計上是沒問題的?!?/br> 臥槽,有這種技術,玉兔還怕個der啊,要知道月面探測車,除了自身故障外,最怕的就是障礙物。 一個石子,都可能讓地面上無數人的努力打水漂。 而且這種“攜帶式”設備,不會過多影響玉兔的系統性……用起來最是方便,不需要推翻重造。 不過緊接著張先鵬想到一件事情,說道: “可嫦娥三號作為國家級探月工程,到時候不說直播吧,過程和影像都是要全球公開的,這方面周總沒問題么?他需要保密不?” 這也算是“探月”的一個國際慣例。 將過程、影像進行公開,才能消弭質疑,自我證明。 當年老美不管真假,也是走的“公開”的路子,之后包括毛熊、中國,也都如此。 哪怕是失敗的探月。 否則誰不能吹自己登月成功呢? 直接放一段3d動畫不就完事了,攝影棚都不用搭! 洪安然這才想起來,這件事兒忘了和周總說明了…… 猶豫半晌,斟酌道:“我問問看,應該問題不大?!?/br> 畢竟那位,好像挺愛出風頭的…… 第715章 探月套娃三人組 航天局那邊反應很快,對于“剛子”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這個派大星一樣的“大”字型機器人,能給玉兔號直接開個大! 月球車面對的無數難題中,地面障礙不說占一半吧,那也差不多有三分之一。 畢竟溫度、射線都可以在地球上模擬,但地上有幾塊碎石,長什么形狀,這神仙也猜不到。 當天,玉兔工作組,就召開了技術研討會,周瑞也以視頻的模式參加了會議。 他在智能大廈的會議室里,連通了視頻,同時也叫來了車乾。 畫面里,發型很別致的玉兔工作組負責人張先鵬,自我介紹了一番后,說道: “周總,‘吳剛’的實物在您手邊么?” 周瑞也沒賣關子,拍了拍身旁的“工具箱”。 張先鵬推了推眼鏡,激動的想到:難道要看到那種‘智能單元’了? 然而讓他失望了,工具箱只是彈出了一個插頭,周瑞拽了出來。 “剛子”沒有蓄電池,需要持續供電。 然后從背包里拿出了“剛子”。 看到這么重要的先進造物,被隨手放在背包里,京北的會議室眾人都覺得有些違和感。 這要是他們,摸一下都得先洗手…… 老板手上的“大”字形機器人,雖然是第一次見,車乾也沒太驚訝。 這并沒有超出“內組網”的技術范疇,難度是有的,但主要在適應月面環境這點上。 如果沒這個需求,他自己也能做,就像是他手中那個特制的“球球”。 對比起來,還是老板那種4cm智能單元更魔幻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