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節
那是周邊地區抽調來的“農神”。 十輛作戰平臺,總計近3000架無人機,連帶兩個“智能指揮艙”,浩浩蕩蕩,朝著滬上某港口前進。 …… 17號,下午2:30分。 開明智能官方賬號和周瑞再次發布消息,表示物資已經籌備妥當,但了解到桃圓機場的物流調度能力已經癱瘓,為了確保救援力量能夠及時抵達,將發動民間力量。 現希望沿海地區,尤其是福省有運載能力的直升機,能夠協助他們,將物資送達吉隆。 發布之后,立刻響應者云集。 …… 17號,下午3:00分。 各色涂裝的直升機,已經降落在福省某國企大廠的空地上。 有的是旅游觀光用機,有的是專業的海上救援用機,甚至有的是當地土豪自己的私人直升機。 你別管怎么來的,你就說是不是民用吧。 反正這一片所有符合航程的直升機,都在朝這邊聚攏,更遠的地方還在源源不斷的調動。 他們將以螞蟻搬家的方式,跨越一小時20分鐘的航程,將第一批印著“開明智能”logo的物資送去當地。 “都綁緊一點!所有物資都必須過稱,決不能過安全載重?!?/br> “所有直升機都要綁橫幅在腿上……” “組長,橫幅用完了?!?/br> “去門口打印店找老張!趕緊的!” …… 下午3點30,開明智能、周瑞再度發聲,表示民間社會力量響應踴躍,已經獲得了足夠的運力,感謝各位“民間友人”的支持。 在外界根本沒反應過來的時候,距離公布10億巨款援助僅僅三個半小時,物資已經出發了。 距離周瑞發聲五個小時,也就是5:30左右。 吉隆的黃昏時間。 一架架拖拽著“橫幅”,寫著“開明智能”logo的民用直升機,飛入海峽上空。 而意外的是,所有的,所謂的當地“防御”力量,都選擇了沉默。 他們其實也心里有一桿秤。 人都是有心的,這種時刻,洋老爺們的沉默,更加震耳發聵。 有人接到了“示威攔截”的指令,但直接被選擇了無視。 “靠北!攔截個屁!” “派個艇,給直升機帶路!” 這確實是一個僅剩的“窗口期”。 是同胞情誼,尚存于高層的窗口期。 是輿論風向,被“系統”影響多時的窗口期。 是群眾基礎,尚未被徹底磨滅的窗口期。 落日余暉之中,一架架帶著尾巴的直升機,投下了各自的物資。 降落傘一個個展開,如同一個個巨大的潔白花朵,而其上,依舊是歪七扭八的“開明智能”logo。 任誰都沒想到,中午發話,下午東西就送到了。 網購都沒這么快好么! 下方的民眾仰著頭,看著這壯觀的景象。 “km?這是開明智能?周教主的東西?!” “太厲害了……沒想到第一批抵達的援助,居然是開明智能?” “帥是帥,但是不是有點太高調了……怎么哪哪都是‘開明智能’的logo?!?/br> “廢話,不這樣,你以為這些東西進的來么?” “里面會是什么?榨菜么?” 第640章 我來為你們……護航! 在智能大廈中,周瑞成立了緊急公關小組,總共50人被抽調出來。 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注冊小號,發發發! 救援只是開幕,要想推動歷史進程,還需要更多的群眾基礎。 【集信者】詞條的能力,無關乎發布人是不是周瑞本人,只關乎內容是否與周瑞有關。 無數關于“開明智能”捐助的消息,僅僅依靠“大號”來發聲,風險太高了,不排除外網被人拔網線。 這些小號不斷的披露著各種動態,將消息和進展擴散出去。 水漫金山莫過于此。 甚至組織上專門讓電信公司拉了一條專門線路,支持開明智能快速連接外網。 這屬于“奉旨翻墻”了。 這場行動中,開明智能是主角,但不是主力。 真正發力的,是組織,是整個社會。 周瑞的戰場,不在吉隆,而在網絡上。 他將自己的名義,將開明智能的名義,將系統外掛的效果,借給了國家。 由于信息發布過于密集,并且幾乎每個小號,都有著高到反常識的關注度,全球網絡上,感覺和連續劇直播一樣。 自周教主發話后,全網都是他的動態…… 而另一邊,沖神地區的情況,比吉隆要惡劣十倍。 沖神地區本身人口數就很少,無力自救,全仰仗著本島,可事件發生后30個小時,才收到準確的指示。 讓他們加油! 剛把爹! 本島的部隊,以還有余震,海面尚不平靜為由,進展緩慢,幾百海里的距離,愣是兩天走了沒一半。 而美方反應過來后,給了日方一個匪夷所思的命令。 禁止他們的任何部隊靠近。 一,匪夷所思。 二,這是命令。 走到一半的救援部隊,立刻從善如流,打道回府。 取而代之的,是老鷹自己的海上編隊,在大量朝這個方向趕來。 不過他們沒有參與救援的想法,他們連自己在島上的大兵都沒法救,只能拉走了一些高級將領。 這些轉移的艦船編隊,是來試圖重新平衡地區力量的。 不過沖神地區還是有希望的,第三天,當印著開明智能logo的帳篷、方便食品、取暖設備,落在了吉隆地區時。 沖神地區,也迎來了多達10萬的千紙鶴,帶著愛與希望,由民間組織的船只送達。 怎么不算愛呢? 據說更多的千紙鶴還在路上,燒紙取暖都夠了。 17號,晚上8:00點。 當第一批“開明智能”物資,因為日落而終止時。 周教主立刻帶著自家官方賬號,再次發布重磅申明。 表示:將會派遣自家最先進的“智能救援平臺”,去往吉隆地區。 同樣的,是由有愛心的民間人士,提供了船只運力,甚至還貼出了對方的公司名稱,滬上某個臺商企業。 當晚11點,兩艘中型輪船,駛入了吉隆附近海域,出乎預料的,順利靠近了僅剩能運作港口。 船艙內,王濤正在心潮澎湃中,最后一遍檢查系統。 旁邊則是指揮專家馮陽。 “老馮,咱這算出息了,會載入史冊么?” 馮陽一邊不斷的復習各種手勢指令,一邊說道:“那要看歷史會怎么走了……” 幾個月前,被周總當面嘲諷后,馮陽日日苦練,一雙手已經又快又穩,令行禁止。 是個合格的手藝人了。 這次“地下研究所”大概來了8個人,已經是極限了,他們本來人就不多。 但各類無人機作戰平臺,卻有多達10輛,人數遠遠不夠,所以不可避免的,需要“民間力量”支持。 旁邊,一個40歲的精干男子也在做動員: “記??!不準嘲笑老鄉口音,不準拿老鄉鳳梨,更不準顯露出部隊作風,我們都是志愿者,聽明白了沒有!” 下面幾十人整齊劃一的大喊道:“聽明白了!” 發話的那人抹了把臉:“白和你們交代了,回話不要這么整齊,我再來一遍……” 他們真心不是來執行什么特殊任務的,只是短時間內想找到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沒那么容易。 這些人中,包括救援專家,工程搶修專家等,只是出身于部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