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節
“往那邊看?!?/br> 幾人扭頭看去,只見類似“二樓”的地方,甚至還在龍門吊之上,有一個橫跨鋼結構平臺。 云房的層高超過30米,說是“二樓”,其實也有十幾米高,這是02廠房本身就有的結構,主要用于提供俯視角觀察整體,在各個項目中都有用到。 但原本只有一個鋼橋結構,但周瑞白天讓人給拓寬出了一個平臺。 周瑞說道:“我準備將智能指揮艙放在那上面?!?/br> “云房工程部明天我放假了一天,我們有一整天時間調試,改寫程序,做試驗?!?/br> 正說著,大門打開,卡車承載的“機械智能作戰平臺”緩緩駛入,停在了邊緣。 周瑞道:“困不困?困了就先去休息?!?/br> 幾人頭搖的和撥浪鼓一樣。 技術是他們的愛好,修仙才是他們的本行。 “那今晚就開搞!” 第623章 鯤鵬總進度<47% 隔了一天,當陳海山重新走進“云房”的時候。 感覺有哪里不一樣了…… 邊緣停放了一輛陌生的卡車,車廂不是那種運貨廂,而是更高級的,說不上名字的東西,有點像網上很火的“農神”。 周邊展開了不少設備……地上還有全新的動線。 似乎是新添加的一片工作區域……還多了幾個臉生的人。 而頭頂……陳海山抬頭望去,只見橫跨鋼橋中間的平臺上,數個屏幕半環繞式的佇立著,無數線纜朝兩邊延伸。 讓他有點回憶起了“繪圖室計劃”,周總師的“五屏小堡壘”。 數了一下,還真是五個。 按照要求,他們今天沒有立馬開工,而是分組聚集在各自的區域,等待著指令。 過了一段時間,周瑞走到了橫跨鋼橋中央,站在了五塊屏幕中間。 在這個居高臨下的角度,只要一低頭,就能看到鯤鵬框架的全貌。 而且由于本身就是鏤空框架結構,視野格外的好。 當然,這種總覽只是提供一個參照,真正的工程細節,還是要靠別的東西幫助。 周瑞帶著頭戴式麥克風,說道:“各位,我們嘗試一種新的施工方式,先模擬一遍……咱們不實cao,試一下調度?!?/br> 一邊說著,周瑞一邊戴上了兩只鐵灰色的柔性手套。 “指揮官手套”。 一個響指,兩個手套啟動了電源,變成了鏡面色的璀璨模樣。 微微一抬手,邊緣處的作戰平臺自動啟動,平臺倉門打開,飛出了數十架無人機。 而且是……那種和巡飛手雷很像,有語音交互能力,甚至有兩只小“手”可以按電梯的“向導無人機”。 嗡嗡聲傳來,無人機飛到了各自工作組的頭頂。 昨天,他已經讓機械智能,精確的錄入了“云房”的所有位置情況,這些小東西靈活的在廠房上空穿梭,卻不會干擾任何人或者設備。 周瑞的話語不再是從大喇叭傳出,而是從無人機傳出:“這是向導無人機,他們可以自動避障、語音交互、可以聯系我,也可以傳達我的指令?!?/br> “各組工作過程中,它們不會干擾,但會時時將情況傳遞給我……如有必要,我會進行調整和指導?!?/br> 在之前的工作中,周瑞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各組任務的協調。 他哪怕一直在云房打轉,面對幾十個“動態發展”工作點,也無法做到及時反應,及時調整,往往都是哪里出問題了,再處理哪里。 這也是所有大型工程繞不開的問題。 而現在……他想嘗試一下全新的方法。 “嗯……就像打牌一樣,咱們先試一把……” …… 今天的云房……感覺不一樣了…… 除了地面上工作的數百人以外,還多了幾十架頭頂懸浮的無人機。 這些長得有些呆萌的小家伙,就像是一個個頭頂螺旋槳,帶兩個蝦鉗的保溫杯。 王德正在緊固桁條,頭頂的向導無人機突然說道:“2組完成手頭的工作后,請前往c區協助?!?/br> 王德撓了撓后腦,嘗試性的問道:“協助什么工作?” 向導無人機上的指示燈變成了“正在處理”的黃色,過了幾秒鐘,周瑞的聲音從里面傳來: “c區有一根橫梁的施工角度受限,你去指導一下,你們組的進度已經超前了,剛好等等后面?!?/br> 王德心說這小東西牛逼??!這就是周哥開明智能的技術? 沒電了,會自己飛回去替換…… 500g以下的小零件,小工具,甚至能直接讓它去取…… 那在空中不斷穿梭的無人機,突然讓“云房”這個名字,更加貼切了。 這些無人機,就像是云中的飛鳥…… 云房……變成了一個立體化的空間,除了地面上忙碌的人員,還有天空中忙碌的飛鳥。 王德經歷的一幕,在整個云房中不斷上演。 有時候是進度調整,有時候是技術指導,有時候是安全叮囑。 這些無人機,就像周瑞分身,可以更全面,更及時的指導眾人工作。 而它們,也像是周瑞的眼睛,將整個“鯤鵬”的狀態,時時的,整體的反應回來。 周瑞感覺分外得心應手,不再有以前那種管理上的“鈍澀”感。 以前轉一圈,發現三個麻煩,再轉一圈,又發現新的三個麻煩。 一輪一輪,和地里的韭菜一樣,永遠收不完。 現在,他只需要在高空平臺處,就可以依托良好的視野和無人機反饋的信息,感知到所有正在發生的問題,和即將發生的問題。 周瑞在高空平臺,雙手不斷的變化,發出一道道指令。 這種控制,主要還是以觀察為主,不像是之前“智能指揮官”演練的那樣,cao作繁瑣,還講究時效性。 所以周瑞非常得心應手,甚至不需要開啟專注時間或者“金息”。 同時工作的才幾十架……灑灑水啦!他可是曾經1vs1500的男人。 有著“知行合一”,這種以指揮為主的工作方式,一樣可以為他帶來大量技術收獲。 而“化繁為簡”,則可以讓他忙中有序,對工程的脈絡如觀掌紋。 云房門口,聞訊來參觀的林廣榮等蓉飛高層,推了推眼鏡,也是紛紛感慨…… “怪不得周總師之前一年都在搞什么無人機……最早我也覺得殺雞用牛刀了……原來是這么厲害的技術么?” “這種方式,我們能應用在其他項目上么?” “很難吧,畢竟周總師的指揮工作很復雜……” “哪怕退而求其次呢?只實現一小部分功能?” 就連對“智能機械戰”非常熟悉的楊如彬,也沒想到可以這么用…… 有了“智能無人機”的幫助,云房的效率有了顯著的提升…… 不,是有了恐怖的提升。 一周后。 隨著時間的推移,“云房”之中,一個龐然大物的骨架,越來越完善。 巨大的翼展,幾乎填滿了云房的橫跨寬度。 鋼筋鐵骨,鱗次櫛比,充滿了工業的美感。 周瑞站高處,感慨著“鯤鵬”的巨大。 光看設計圖沒有直觀的概念,而此時…… 普通人從左邊跑到右邊,都得十來秒,左右兩邊各站一個人說話,都得靠吼。 框架上作業,都得拴著安全繩! 周瑞站在高處,趁著橫跨鋼橋的邊緣,向下望去。 rou的亞批! 這是他經手過的,最大的工程造物了! 突然有點理解,為什么很多游戲玩家喜歡造奇觀了,這種制造巨大造物的感覺,很難在其他事情上感受到。 “云房”計劃進度……60% 鯤鵬總進度<47%。 第624章 全面發展 時間……已經來到了五月中旬。 自周瑞調兵遣將,拉來了無人機平臺后,“云房”計劃的進度,一天一個樣。 不但追回了之前拖延的部分,還反向超出了一些。 廠房內,龐然大物鯤鵬的基本輪廓,已經被“鈦合金機架”給支撐了起來,這是一個不管看幾次,都讓人感覺到心神一震的偉大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