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節
“上次聽你說,不打算在這個上面投入太多精力,那我猜你應該是想用類似‘四象材料’的方式,以技術授權、技術指導為主……不知道我猜的對不對?!?/br> 周瑞笑了笑:“差不多,確實沒精力開工廠搞生產?!?/br> 這注定是一個需要大批量工業制造的東西,自己搞……太累…… 趙院長眼睛一亮:“那有沒有興趣,再和學校合作一次?” 周瑞并不意外,笑道:“當然有興趣,您先說說您的想法?!?/br> 趙院長見有門,喜笑顏開道:“復大的風格你懂得,學校在乎的東西,和一般企業不同,太陽能是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熱門領域’,這不但涉及到國家戰略規劃,也涉及到全球學界的關注……” 科學不分高低貴賤,但科研項目分。 同樣是顛覆性的成果,“攻克口腔潰瘍”和“攻克漸凍人癥”顯然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它們倆都是絕癥。 太陽能也是一樣的,在未來非常長的時間里,這都會是一個被全人類高度關注的領域,它身上擁有大量光環。 什么?復大在高分子材料方面全球領先?聽不懂,感覺就那樣吧。 什么?復大在太陽能領域領先全球,將引領清潔能源新時代?臥槽牛逼! 大概就是這樣…… 如果“太陽能領域顛覆性的技術成果”、“人類清潔能源的重大突破”,是從復大里走出來的,那么這其中代表的東西就太多了。 雖然原則上周瑞本就是復大的學生,但這種簡單的聯系,不足以讓復大攝取足夠的聲望,所以學校希望能夠深度合作。 不像是“四象材料”那樣,鈣鈦礦是可以走到陽光下的,這是一個可以支撐大量科研人員的分支,甚至圍繞這個成果,持續的養出一大批相關人才。 這種熱門領域,以前也就是復大沒什么產出,如果手握重磅成果,建個新學院夸張了,建立一整套新專業絕對沒問題。 很多人都能夠從相關領域轉過來,發現新機會,寫出新論文,將技術開枝散葉,也讓復大的“學界威望”更進一步。 “小周你看,太陽能電池終歸要大規模制造才行,除了最重要的電池板,還有大量配套技術,比如電力技術,調控技術,實地發電還要因地制宜,考察自然環境…… “甚至以后鈣鈦礦路線的‘成本’和‘效率’,都還有提升的可能,而這些都是需要人的,需要大量科研人員,這人咱們有啊……” 見趙院長說的興奮,周瑞一直沒打斷,其實這玩意和復大合作,算是各取所需。 他在乎的,復大不在乎,復大在乎的,他無所謂。 參考四象材料的合作方式,其實是最合適的。 對比起來,鈣鈦礦太陽能技術能給復大帶來的好處更多,因為這個是可以公開的,而且可以產出一系列科研成果。 最終趙院長給出的方案是,讓周瑞先完善專利注冊工作,然后以“個人”或“復瑞”的名義,和復大合資成立一個“研究所”,然后再把成果裝進研究所里。 與企業合作建立研究所,本就是高校的常規cao作,只要分清楚成果歸屬就可以了。 研究所的運行模式,將會類比“四象材料”,以技術授權、技術指導為主。 介時專利的事情歸專利,利潤的事情歸利潤,學界的事情歸學界。 初期投資可能并不需要太多,至少被“開明智能”吸金能力搞得金錢脫敏的周瑞,覺得很少。 大概200萬左右,十多個人的規模。 人和錢復大全出,設備更是現成的,全校隨便用。 日后的利潤,學校則只禮貌的拿個10%。 研究人員的補貼,日常運營費用,從總收益里扣,如果虧本了不產生利潤,學校兜底。 商業價值、知識產權等歸研究所,等同于90%歸周瑞。 而所有相關學術論文,全都以“復大太陽能研究所”的名義發布,包括周瑞那篇開山之作。 這個“名義”不是說一作換成研究所,而是投稿單位是研究所。 一來一回……周瑞分比不花,包括精力投入也極為有限,卻能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落地,并且得到學校的傾力支持,擁有了大量后備科研人員去改進這一路線。 交給母校,省心省錢。 而復大只花了200萬,得到了注定可以有大量“科研成果”產出的寶藏,還能在國際學界引起一波轟動,未來又有一個“新能源領域旗幟”,插在自己的學界城堡上做招牌。 賺……太賺了! 200萬算什么……有時候組織一個假大空的國際學術會議,就得花掉這么多,請一大堆各國專家來開會吹牛逼,住最好的酒店,吃最貴的餐廳,年年做冤大頭。 現在一對比。 那有錢還是得花在周瑞身上! 第488章 搬家 “復大太陽能研究所”的事情,還需要一點時間,主要是需要等周瑞之前交代的,在各個國家注冊專利的事情妥善完成,最快,也得要明年初開始。 不過只要不卡自己畢業的事情就好,論文已經算內部通過了,過段時間只要接受一輪密集的特設考試就齊活了,對于周瑞來說很輕松。 趙院長帶著合作的草案,就要往上申報去了,還要去楊校長那聊一下。 由于主要工藝是“化學氣象沉積”,這研究所肯定是要放在“化學與材料學院”底下,受益最多的也是自己學院。 趙院長邀請周瑞一起去找楊校長,周瑞卻道:“我下午還有點事情,就不過去了,回頭如果有需要在碰吧?!?/br> 離開前,周瑞掏出一個優盤:“之前年會您有事沒來,這算當時的一個伴手禮,楊校長也有一份,這個是您的?!?/br> 趙院長接過優盤,一臉懵,還以為“伴手禮”是優盤本身…… 嘛……雖然感覺沒必要特意帶過來,但心意還是領了。 周瑞笑了笑,將里面“具有高度投資價值的比特幣”,和“記得申報組織確認歸屬”的事情說了一下,趙院長感覺有點麻煩,但還是點點頭。 看趙院長那樣子,未必放在了心上,可能滿頭滿腦都是“復大太陽能研究所”的事情,周瑞想著以后再提一嘴吧。 離開了學院辦公室,周瑞重新帶上口罩,朝著校園西門走去。 今天是李家母女搬家的日子。 就連姚培麗,聽說“李家”和“周家上海分部”要做鄰居了,都專門打了電話來,讓周瑞去幫幫忙,未來甚至打算過來做客看一看。 今天算是第一次搬家,李慧華找了搬家公司,想把主要工作量都完成,再之后兩邊這么近,慢慢騰挪就好。 萬景園的房子李家母女也住了快兩年了,而且住的比較認真,沒有當做“出租屋”隨便應付,而是真正當做家,所以東西很多,據說光廚房里的各種廚具,就夠裝小半車了。 李慧華早上六點就起來打包收拾了。 周瑞走到單元樓下,就看到已經停了一輛廂式貨車,看了看表,自己沒遲到……那就是這些人早到了。 司機的腳架在窗戶上,一邊抽煙一邊刷手機,動作難度還挺高。 周瑞圍著轉了一圈,后車廂敞開著,里面已經有了一些箱子,但沒人。 “師傅,搬家的?” 那人斜著看了一眼周瑞,鼻子里嗯了一聲。 “你這后面這么敞著,不下來看著么?被人拿走了一箱怎么辦?!?/br> 沒想到司機變臉道:“你咋管的這么寬呢?” 周瑞皺了皺眉頭:“你搬的是我家,你說我管不管,東西丟了你賠么?” 那人一愣,心想不是說就母女兩個么…… 嘴里嘟嘟囔囔的,但還是跳下了車。 “咋能丟……我們搬多少回家從來沒丟過……” 周瑞冷眼旁觀,不想多費口舌。 結果上了樓,一出電梯就聽到爭吵聲。 “不是說打包價么,怎么剛開始干要加錢?” “你這箱子里東西太重了,這都什么東西死沉死沉的……” “就正常的箱子,哪里重了!” 李家門口,兩個穿工裝的男人將門堵得死死的,李文倩氣急的聲音從里面傳來。 周瑞直接一左一右直接將兩人撥開,兩人還沒反應過來,就踉蹌的倒退開來。 進去一看,李文倩正在和一個四十來歲的工裝男人對峙,旁邊李慧華也很煩躁,但眼底里又帶著一點不安。 剛才兩個男人往門口一堵,平白讓她慌了三分。 看到周瑞進來,李慧華松了一口氣,李文倩看了一眼周瑞,但不想在工裝男面前露怯,梗著脖子道: “從一進門就挑三揀四的,這個重了,那個大了,剛搬了兩箱就要加錢,哪有這樣的道理?!?/br> 她帶著口罩看不清表情,但從語氣里周瑞就能聽出,小丫頭是真的急了。 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是真的很讓人生氣。 這伙人從一進門就一直碎嘴,嫌棄這個嫌棄那個。 樓上樓下兩場戲,周瑞差不多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心想果然搬家公司坑多啊…… 這種情況,就和裝修一樣,好言好語講道理是沒用的。 你越好言好語,人家越覺得你好拿捏。 你只有比他們更難搞,他們才會收斂,講道理是講不通的。 可以想象,剛來的時候李家母女肯定是客客氣氣的,周瑞看到桌子上還放了三杯茶水…… 工裝男正要開口,感覺一只沉重的臂膀卡在了脖子上。 “我看看怎么個事兒……” 周瑞微微發力,工裝男感覺自己和一根筷子一樣東倒西歪。 “兄弟,三個人搬了兩箱就干不動了,這么虛干什么搬家,你不如去醫院看看?!?/br> “能不能干?不能干趕緊走,這么虛,到時候搬家受傷了是不是還要賴我們箱子重?” 工裝男錯愕了一下,不知道該怎么應對,怎么還有人?不是就母女兩個? “你這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直線距離兩公里不到,兩邊都有電梯,接個這樣的單還不滿足?李阿姨你錢付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