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節
周瑞圖窮匕現,微笑道:“那這么晚,就別麻煩舍管阿姨了唄,上次說了一半,我家貓不但會表演后空翻,還會俯臥撐?!?/br> 韓子茵美目剜了周銳一下,低著頭輕聲說道:“哦……那我就去看看吧……” 兩人對視一眼,周瑞嘿嘿一笑。 韓子茵也微微一笑。 然后同時低頭,開始認真清洗實驗儀器。 有些昏暗的實驗室里,只有偶爾的玻璃碰撞聲作為點綴,兩人的背影是那么同頻,那么步調一致。 第476章 王炸級別的畢業論文 之后的兩天里,周瑞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論文實驗上。 復大的設備還是很齊全的,雖然涉及大規模工程制備的部分,無法實打實檢驗完成,但設計思路對于周瑞來說沒有障礙。 【工程學大師】+【化學達人】+“觸類旁通(工程學)”+“知行合一”,堪稱王炸組合。 甚至還偷偷開了一分鐘的大師時間,瞄了一下前世記憶里鈣鈦礦路線的只言片語。 雖然作用不大,畢竟短視頻里能有什么真東西,更多的只是讓周瑞確定了選題和方向,實干還是要靠自己這一世的積累。 各組實驗的數據都在周瑞的計劃之中,沒有任何意外,按部就班速度極快。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實驗固然費時費力,但之后的分析、總結、闡述才是燒腦的時候,不過周瑞不同,只要實驗數據順利到手,剩下的內容只會更順暢。 然后發給吳華民,讓他改一下格式,就差不多了。 雖然主旨是解決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但這篇花費了不少時間,具有很強前瞻性和實用性的東西,他還是會投稿一下,韓子茵會作為唯一“二作”,通訊作者……則是吳華民,就當做是改格式的回報吧。 兩天后,周瑞完成了所有需要在實驗室做的內容,將成型的鈣鈦礦太陽能板留樣收好,然后又花了一天時間完成了文字內容,這篇遠超“本科畢業論文”概念的東西就基本結束了。 東西發給吳華民,那些什么字號、什么間距、半角全角之類的東西,就交給他頭疼吧。 順帶一提,這是一篇純中文論文,周瑞不需要在國際學術界攝取什么聲望和資歷,只準備投稿復大的校內學術期刊。 但怎么說呢……周瑞寫出來的東西,學校自然會好好研究。 好奇周瑞畢業論文的人,可是大有人在。 吳華民改完格式,剛剛提交到學院,首先拿到手的,就是趙院長。 學院辦公室里,趙院長捏著論文的影印版,帶著老花鏡逐行逐行的看。 《關于鈣鈦礦晶體薄膜氣相沉積法與大規模工程制備可行性的研究》 國際慣例,名字越長,內容越水,但在周瑞這卻不一樣了。 趙院長細品了三個多小時,久久不能平靜。 整篇論文非常的干,比塔克拉瑪干沙漠都干,沒有大段大段的背景介紹廢話,也沒有過多的引用東拉西扯,與現在灌水的主流做法截然不同。 哪怕是純中文,理解起來也需要相當程度的基礎知識,因為信息密度太大了。 趙院長年紀大了,看了三個小時有點頭暈眼花,但還是強忍著又上網擼了一遍,國際學界相關領域目前的成果。 閉眼沉思了許久,然后撥通了周瑞的電話。 “小周啊,在忙么?” “還好,您說?!?/br> 趙院長斟酌了一下:“那什么……你的畢業論文,我看了一下?!?/br> 周瑞笑道:“哦?院長有什么指導意見?” “嗯……可能……發不了……” “哈?” 周瑞皺了皺眉:“咋就發不了了?不是說純中文也可以么?我發個??惨獙懹⑽陌??” “不是中文英文的問題……” 趙院長心說你要不要看看你寫的是什么東西? 鈣鈦礦的光電效應,是很早就被發現了,但有光電效應的物質多了去了,用其制作太陽能電池一直只存在于理論中。 目前最高的實驗室數據,效率也才搞到了3.8%,且沒有大規模制造方法。 周瑞這個,成品效率29.7%%,不要說和之前的鈣鈦礦路線比,哪怕和主流晶硅路線,也拉開了近一倍的差距。 大規模制造,成本則只有晶硅路線的一半。 能源是要算經濟賬的,一來一回,經濟效益就是四倍的差距,雖然在集中性、可調控性、廣泛性上還是比不了火電,但在太陽能自身領域,已經是爆炸級別的技術進步了…… 且鈣鈦礦還是一種非常容易獲得的自然資源,國內就有大量礦儲。 最重要的是……這不是一篇純“理論發現”的論文,而是帶著一套制備方法的,哪怕大規模制造方法是周瑞“設計”而非“驗證”的,也足夠完備,有理有據。 讓趙院長有一種我上我也能造的感覺。 周瑞的制備方法,做出來的太陽能電池板……不,準確的說是電池膜,輕薄可彎折,趙院長從里面看出了許多“四象材料”工藝的痕跡,正是周瑞最熟悉的領域。 也難怪周瑞選了這么一個課題。 一般來說,一種新技術都是先解決能不能造的問題,再解決怎么更快,更好,更便宜制造的問題。 但周瑞的“工程學”是他的最強項,再加上氣相沉積法和“四象材料”工藝的關聯性,他對于大規模制備的設計和構思,有一種“一步到胃”的感覺。 這都不是送進嘴里,是給送進胃里了,消化吸收養分就完事兒了! “你這些東西……有注冊專利么?” “哦……您是說這個,我讓公司的人去跑了,不過咱們??粋€月才一本,我就先交上去審核一下?!?/br> 周瑞也不是傻子,他知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很大的商業價值。 不過他短時間內沒有再開新坑的想法,只是讓人去各地注冊一下專利以免被剽竊。 對于一般的學者,全球范圍內注冊專利很昂貴,不少成果都是因此擴散開來的。 但對周瑞來說只是小錢。 大致范圍和“開明智能”構建的專利網絡差不多,覆蓋區域非常大,只是拆分的沒那么細。 未來可能會應用在無人機上,至于純粹的能源領域,周瑞暫時沒有計劃。 趙院長想了想:“我的建議是……這篇論文先壓一下,如果大規模工程制備確實可行,這里面的影響很大,你這個已經領先太多了,短時間內學界不可能有人趕超你,咱不急……” 周瑞:“不是不可以,但這已經到期末了,我畢業的事情?” “要不……你再寫一個?” 周瑞: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么。 這是他精挑細選的課題,前前后后足足花了一個多星期時間呢! 他在“全氮陰離子鹽”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之間,選擇了后者,就是因為后者沒那么敏感。 “或者這樣,我和學校溝通一下,你的畢業論文就不公開了,但手續上可以先給你按照通過辦理?!?/br> 原則上所有畢業論文都是強制公開的,這涉及到辦學公正性的問題,不過……周瑞的事情特事特辦也不是第一次了。 “那還行……不過畢業論文評分,記得給我一個‘優’哦?” 趙院長:我給你一個“秀”都可以! 掛了電話,趙院長叫來通訊作者吳華民想要好好討論一下,結果發現吳華民對里面的東西也理解不深,他就改了個格式! 甚至很多東西都沒看懂!畢竟無論是太陽能電池,還是化學工程,都不是他熟悉的領域。 這個指導老師和通訊作者怎么當! 吳華民簡直是無妄之災,本以為幫老板改改格式,混個通訊作者是好事呢,結果莫名其妙在院長這加了一個“學藝不精”的標簽。 趙院長左看右看,都覺得這東西非常重要,在取得了周瑞的同意后,干脆叫了幾個學生,推掉了手頭幾個事情,帶著學生自己試著搞一下復現。 第477章 反套路一下 辦公室內,周瑞掛了趙院長的電話。 畢業論文的事情,雖然生出一點波瀾,但也算有了一個好結果。 周瑞要求不高,能畢業就成。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如果國家感興趣,周瑞也不介意按照“四象結構”的合作模式簡單搞搞,但自己建廠造太陽能板這種事還是算了吧。 隨著“開明智能”的瘋狂吸金,周瑞漸漸對于純粹的金錢已經有些脫敏了。 他有些慶幸于,自己在高考前剛重生的時候,將“系統”的發力領域定在了“技術”、“科研”方向。 經過長時間的深耕,他在這個部分的詞條越來越多,越來越猛。 如果當時將自己的方向定在純粹的“商業”,亦或者是“娛樂”,雖然有系統肯定也會混的風生水起,但他應該不會向現在那么從容。 畢竟金錢是可以被坑走的,娛樂圈更是無根浮云,只有腦子里的“知識”,才是最可靠的。 也正是因為“科技”,是一個無論取得了多少成就,都可以持續向前的領域,才促使著他不斷前進。 見過殲二零的威猛身姿,見過畢方的驚世啼鳴,見過機械智能的廣大未來,眼界已經變了。 收回思緒,周瑞繼續聽著甘媛的匯報,剛才趙院長打電話的時候,他正在和甘媛開小會。 “比亞蒂那邊的新廠已經準備完畢,下周有個小儀式,邀請您去參加一下?!?/br> 周瑞道:“速度真快,儀式我就不去了,讓王濤代我去吧,他既是開明智能的首席技術官,也是軍用無人機研究所的一份子,農神什么時候可以量產?!?/br> “一月底之前開產,預計月產量在60臺左右,不過春節會停工一段時間?!?/br> 周瑞算了算時間,說道:“春耕是個很重要的節點,我希望三月前交付數量能過兩百,哪怕假期開工成本高一點也好?!?/br> 春耕時撒種、撒肥、撒藥,正是“農神”大展身手的時候,想向社會展示出“農神”的恐怖效率,是絕對不能錯過的。 否則就像現在這樣,雖然交付出去十多臺,但大冬天的沒啥活可干。 農神至今都沒有頻繁出現在各種報道里,就是被天氣限制了,不像是靈鳥系列,各種媒體報道變著法來,都快吹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