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節
他其實看不出太多門道,但這里給他的感覺,就是“厲害”。 王德邊走邊為周瑞介紹道:“整個產線是脈動式布局,很多流程都是根據咱倆當初琢磨出來的工藝定的,一條線一年的產量在10-15架左右?!?/br> 米三聽了一耳朵,驚訝道:“一年才10架啊……這么困難么?!?/br> 王德對這種老同志很敬重,立馬解釋道:“一條線一年10架,919廠最多可以組四條線,已經夠可以的了……” 當然,這是理論值,今年蓉飛只打算把那兩架完成,湊個四架就不錯了。 目前還只有一條產線,因為設備好搞,能夠參與的頂尖技術人員不好找,產線還在老帶新的階段,王德等原型機組的老人,帶下面的新工程師,培養出一批后,這批人再帶更多的人。 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 米三不會對自己不懂的事情指手畫腳,點點頭鼓勵道:“慢慢來吧?!?/br> 王德眨了眨眼……其實不慢了……這又不是造車…… 蓉飛明年的計劃是保20爭30,三年左右時間才能拉滿40架。 對比起對面的f22/f35,首批產量已然相當高了。 要知道,在高精尖領域,最典型的就是航空、航天領域,還沒有辦法排除掉“人”的制約。 太多工作需要一雙靈巧的手,一個頂級的工程師大腦,和無數人員的“經驗”、“細心”。 周瑞看到這條復雜的產線,心里很自然的冒出來了“能否用機械智能提高效率”的想法。 但仔細思索后,還是搖了搖頭。 材料自動化,組裝人工化,是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現狀。 那些只能“人”完成的工作,精度要求太高了。 不是機械智能有極限,而是承載機械智能的硬件目前還達不到。 產線中個別粗淺工序,也許可以用“機械智能”助力,但這部分工作并不是制約產量的那塊“短板”,不需要多此一舉。 周瑞不由得回憶起……自己觸發“天之啟示”時,看到的畫面。 那是系統根據他的認知和記憶,為他揭示、模擬的“機械智能”相關的信息。 其中有一段畫面,就是殲20擁有大量伴飛的“超大型超音速固定翼僚機”。 每一架都十幾米的長度,超音速,配備畢方單發動機、四象隱身技術、機械智能,成群結隊的追隨著威龍,奔赴戰場。 畫面里那些家伙,看上去可是相當兇猛致命。 如果是無人機……那么設計方案就多種多樣了,制造難度也大大下降了,而且精度要求也沒那么高了…… 如果是這樣的設備,……讓“機械智能”自己生產自己倒是有可能。 等等…… 自己生產自己……會不會開了一個不好的先河啊…… 周瑞想要暫時將這個想法拋開,但腦子里卻不由自主的開始思考可行性…… 第456章 必然血賺的“異曲同工” 當天晚上,復瑞眾人沒有選擇留宿919廠,而是連夜坐大巴,返回了蓉城市區,入住了一家不錯的酒店。 而米三作為老同志,則被送去了療養院,那里有全套的醫療配置,監護老同志們的身體健康。 雖然米三本人覺得根本沒必要…… 復瑞的酒店是蓉飛安排的,這次受邀的觀眾都住這里,明天蓉飛還會組織大家一起游覽蓉城,不過就此離開的人也不在少數。 和大家商議了一下,復瑞眾人決定難得出來一趟,參與這種大事、幸事,索性多待一天,后天再走。 于是周瑞讓甘媛改簽了機票。 第二天,復瑞眾人沒有跟隨大部隊去看熊貓,而是匯合了因為“首飛”成功,獲得三天假期的王德、文紅旗等人,在蓉城市區聚了聚。 搖身一變,從觀禮群眾,變成了原型機組成員了。 對了,周瑞還從療養院里,接出了米三和小劉,兩人在村里清冷慣了,難得出來,一起熱鬧熱鬧。 當初的原型機組徹底齊聚,四十來號人好不熱鬧,還是之前那家蓉飛長期合作的協議酒店,吃火鍋,打麻將,熱鬧了一整天。 晚上眾人又逛了逛蓉城夜景,回酒店的時候,周瑞剛好看到楊如彬下來,似乎是來辦什么事情的。 楊如彬見到周瑞,打了個招呼:“周總,我還以為你已經回滬上了呢?!?/br> 周瑞搖搖頭道:“明天上午的飛機,多留了一天,對了,剛好有點事情想和您聊聊?!?/br> 楊如彬自無不可,在忙,和周瑞聊天的時間還是要抽出來的。 周瑞讓韓子茵先回房間,自己則和楊如彬在酒店樓下的茶吧角落里坐下。 “楊大哥,威龍首秀之后,航空裝備這個方向,下一步咱們的計劃是什么?” 深夜里酒店大堂已經無人,但楊如彬還是壓低了聲音,輕聲說道: “如果不算無人機……好吧無人機確實不算航空……有了殲20的成功,我們內部會加速進行艦載機的研制,型號名稱殲-35,由于技術沿革,由盛飛承擔,我正在和蓉飛這邊溝通,想將這邊成功的經驗傳過去?!?/br> 艦載機,顧名思義,搭配航母的中型隱身戰機。 雖然……共和國目前還沒有服役航母。 一艘也沒有。 差不多10年前,國家購買了完成度65%的前蘇聯航母,拉回來一邊學習一邊造,走過了漫長的歲月,據楊如彬說,已經看到曙光了。 周瑞會問這些問題,就是因為他手上捏著一個“異曲同工”的機會。 這一能力每自然年只有一次機會,而現在馬上就進入12月份了。 他只有一個月時間,就必須要用掉這次能力。 用都用了,周瑞肯定希望弄個厲害的,弄個牛逼的。 根據系統描述,他可以選擇觸摸過的工程造物,獲得其完整的設計圖紙,但會因為自身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出現強化或弱化。 所以在使用時,要做好準備,也要好好挑選。 哪怕他工程學自認難逢對手,那也分熟悉的領域和陌生的領域,比如飛機他就非常熟悉,艦船則完全沒碰過……只能依靠一直以來的知識積累,和特殊能力“觸類旁通”來往上硬拔。 這意味著如果選了一個不合時宜的對象,可能會得到一個閹割版圖紙、猴版圖紙……甚至印度版圖紙…… 丟人不說……也沒太大意義。 所以最好的方案,似乎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找一個陌生的高級造物…… 聽上去還挺矛盾的…… 聽了楊如彬的話,周瑞沉思片刻說道:“之前‘實彈護航’那一次,打下來的東西有撈回來么?!?/br> 楊如彬下意識看了看四周,除了遠處的警衛員以外沒有任何人,才小聲說道:“那片地方是公海且下方有洋流,我們試圖去找了,但一無所獲,根據當時飛行員的目測情況,對方的肥電應該是徹底解體了,他們的人也在找?!?/br> 周瑞點點頭……最合適的一個選項,沒了。 如果能摸一下f35,那么少說殲35可以提前10年問世。 其他的選項……航母? 是不是太虎了一點…… 他對艦船是真的沒研究,而且那種龐然大物,涉及到的領域實在是太多了,靠著基礎知識和“觸類旁通”,又能硬拔到什么高度呢? 會不會得到一個垃圾圖紙? 可能還不如組織上自己研究的呢……畢竟那個半成品都回來十年了,應該早就被研究透了…… 楊如彬見周瑞突然聊這些,心想這位大佬,莫非……是準備抽出精力繼續參與軍工建設了? 怎么的,想一起研究研究殲-35? 我楊如彬實名贊成,甚至恨不得立刻專機把這位大神拉去盛京! 不過很可惜,周瑞問了幾個問題后,陷入了自己的思索,對于楊如彬的多次試探無動于衷。 周瑞摸著下巴,思緒已經跑到別的地方去了。 熟悉的領域……又是沒研究過的高級造物…… 真的很矛盾啊…… 半晌后,周瑞想到了兩個備選方案。 一:“商用大飛機” 二:“大型運輸機” 這兩者一個是買張票就能摸,去摸全球最頂級的貨都沒問題。 后者則是可以想想辦法,比如組織配合一下,從小熊買點東西,把“安-225”騙來國內機場…… 嗯……以周瑞對航空載具的熟悉,摸出來的必然是“強化版本”,血賺不虧! 當然,周瑞還有一個備選中的備選,那就是在之后一個月時間里,選定目標,死磕補齊相關知識,能到什么程度到什么程度,然后去摸點完全不熟悉的東西。 賭一把,看開出的是白色垃圾,還是金色傳說。 只是他短期內還是想做好“開明智能”的事情,那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呢…… 這相當于又開了一條完全陌生的業務線路…… 周瑞沒有立刻對楊如彬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是聊到了12點左右,就散了。 對于沒有成功拉周瑞入局“殲-35”,楊如彬有些遺憾,不過他相信,如果真的遇到了什么難題,周瑞不會拒絕來盛飛幫幫忙。 周瑞回到酒店房間,一開門,就滿是洗發水的清香味,韓子茵穿著睡衣靠在床頭,優美的身段都藏在被子里,只露出纖細潔白的手臂,把自己保護的嚴嚴實實的,剛才似乎正在看書。 聽到到周瑞回來,韓子茵默默的將書本拉高了一些,遮住了面容,害怕與周瑞對視…… 周瑞笑了笑:“怎么?掛免戰旗了?” 韓子茵藏在書后的精制面龐微微發紅,蚊子一樣小聲說道:“你要戰……那便戰……” 周瑞一愣……你是怎么做到又慫又勇的? 不過……我喜歡這個調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