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節
其實就是在質疑牟仲義是不是搞錯了。 聽到“蓉飛”專家這么問,“四象”項目組的人都有些無奈,被小瞧了啊。 不過也正常,他們剛進組的時候,也覺得離譜。 牟仲義翻了個白眼:“等會兒研討會的時候,自然會給你們一部分相關數據,先聽我介紹?!?/br> 三個老人只能耐著性子,大有一種“來都來了”的自我安慰感。 同時開始關心牟仲義的精神狀態…… 雖然說……科研工作者常年用腦,老糊涂的概率相對較低……但并不是沒有。 張援朝問道:“老牟你這個‘超材料’,是什么方向的?石墨烯?硅?還是陶瓷?” 牟仲義看了一眼周瑞,示意他來講。 周瑞輕咳了一聲,說道:“基于金屬材料和半導體,通過磁控濺射形成結構特殊的沉積層?!?/br> 牟仲義推開了設備間大門,指著那臺ynm3000,一臉興奮的說道: “該材料具備超低的成本和超強的可塑性!而且未來可能只需要金屬濺射磁控儀,就可以大規模制造,你們敢想么?” 三個專家看著那臺鍍膜儀器,腦袋直搖:不敢想!不敢想! 老牟啊…… 不行咱就去看看吧。 …… 復大校園內。 一個男青年穿著風衣,戴著耳機,一手端著電腦,一手cao作,路過的人只當這人是有什么作業要趕,無人在意。 他好像沒有目的地,只是無規律的亂轉,不知不覺走到了材料二樓外。 看了眼門頭,繼續朝前走去。 “同學,打擾一下?!?/br> 突然,一個面容普通,30多歲的男人攔住了他。 青年一臉疑惑的抬起頭:“整么了?” 陶商眉頭一皺,工作性質的原因,他天然的就對外國口音很敏感,雖然對方看上去是亞洲人長相。 “留學生?” “對待,你有吮么事情么?” 終究是在學校里,復大這樣的百年名校,遇見留學生似乎也沒什么奇怪的,但陶商還是默默側過一點身體,看向了這個留學生的屏幕。 一個ppt……似乎是學生作業…… 這時,后面陪同的保密科老師也走了上來:“怎么了?” 陶商想了想,對老師耳語了幾句,在人家地盤上,他不好直接查人東西。 保密科老師聽后有些無語……雖然是從事保密工作,但他還是“老師”的成分更多一些,學校里的留學生不要太多,材料二樓又不是封閉式基地,還不允許人路過了? 但當著別人面,老師還是做了做樣子,詢問了對方姓名、專業、輔導員是誰,登記了一下。 第251章 大的要來了! 牟仲義越講越興奮:“這可能是全世界第一塊可制備的超材料,并且是一種尚未發現的神奇微觀結構,因為意義重大,論文我都沒讓小周發,你們可是有眼福了!” 關洪安撓了撓頭,老牟的樣子,像極了他遇到的“民科”…… 比如學沒上過幾年,然后深信不疑自己發現了“永動機”、“室溫超導”、“水變油”等黑科技。 可轉頭看向復大項目組的其他人,這幫小伙子卻一臉驕傲,沒有一絲懷疑。 是這幫年輕人把老牟忽悠瘸了,還是老牟把他們忽悠瘸了? 組里的柴連俊見“蓉飛”的專家欲言又止,仿佛一口老痰卡在人中上,說道:“牟老,要么直接給三位‘專家’展示一下?!?/br> 牟仲義點點頭,和周瑞一起走到了保險箱旁。 那塊唯一的成品,就在保險箱中,也是整個項目組最重要的東西,需要他們兩人分別輸入各自的密碼,才能打開。 牟仲義懷著莊重的心情,輸入了自己精心編寫11位數無序密碼。 周瑞輸入了自己的生日。 然后取出了一個托盤,上面放著一塊巴掌大的鐵灰色薄膜。 最早是有一本書那么大的,但做檢測、研究,切下來了一些。 三個專家笑的很慈祥,看破不說破。 咱們先走流程,流程走完了,哥幾個馬上就拉老牟去體檢! 去最好的醫院!找最厲害的大夫!請最有勁兒的護工! 周瑞將薄膜拿下,動作比較隨意,知道按照他的規劃,再有半個月就可以“復現”成功了,所以并沒有太珍惜。 牟仲義緊張道:“小心點,別弄壞了?!?/br> 周瑞無語……你當這是生物膜啊,哪有這么脆弱么? 將“四象”鍍膜放在實驗臺上,兩側連接上實驗用電源,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四象”表面如同魚鱗一般,迅速變化,從鐵灰色變為了鏡面色。 三個專家:“???” “啥子情況?” “小伙子讓讓,給我看看!” 牟仲義趕緊道:“別上手,別上手!” 關洪海盯著鏡面薄膜看了許久,終究忍住了摸一摸的沖動,猛地轉頭看向周瑞:“真能吸波?” 周瑞點點頭道:“通電前對電磁波無阻礙作用,通電后,雷達層面的電磁波,檢測吸波率為99.996%,斷電后性質會快速恢復,存留的能量以熱能的方式逸散?!?/br> 氣動布局專家常連海擠上前來:“這東西重么?” 周瑞:“密度基本可以認為和基材一致,表面沉積層的質量微乎其微,但是硬度上有一定補正?!?/br> 雷達專家張援朝:“你們檢驗了哪些波段?” 周瑞對答如流:“30~300000兆赫?!?/br> 三個老頭對視一眼,如果這小年輕說的沒錯…… 那復大這次真的開了個大的! 后方那個保密局的成員,猛地感覺,這次安排是不是太隨意了。 因為三位專家是私人行程來的,他們并未太重視。 感覺幾人討論的東西非常重要。 緊接著,一行人來到項目組對面的會議室,開始正式研討。 牟仲義已經準備好了三份資料,里面是一些可以透露的東西,主要是成品數據,不包括“復現”工作的進展和方法。 三個專家沒有廢話,拿起資料仔細研讀,這一看就是兩個多小時,并且問了很多問題。 “四象”項目組時不時解答,但不該說的都沒說。 這只是研討會,又不是“開源大會”,周瑞也不搞宗教。 關洪安腦子感覺嗡嗡的,手上的資料他仔細核對過,初步排除“數據造假”或者“誤差大的離譜”的情況 “老牟啊……你可真是一鳴驚人啊……” 牟仲義擺手道:“可不是我,我只是參與了復現工程,發現者和制備者都是小周?!?/br> 他奔7的人了,看的很開,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會往身上攬。 關洪安看了周瑞一眼:“小伙子,你是天才班的么?復大有這個模式么?” 一些高等學府流行搞這個,十五六歲完成本科學業的人不在少數。 周瑞整理了一下白大褂的衣領:“大一上學期?!?/br> “咳咳咳!” 關洪安差點一口空氣嗆死。 牟仲義補充道:“人家是全國高考狀元,比天才班還難得呢!” 如果從人數來說,全國高考狀元更稀有一些,那些天才兒童正常上到高三,也未必能拿全國狀元。 但這是一回事么? 周瑞感覺時間夠久了,出言道:“三位前輩,資料大家也看了,這次請三位來,就是想研討一下未來‘四象’結構的應用場景,牟老一直推薦進入軍工領域,為此我們積壓了大量論文和成果,都沒有公開發表?!?/br> 這是實話,除了他自己的論文外,項目組其他人在近期工作中,也都積累了很多東西,如果水一些,搞出十來篇論文是沒問題的,畢竟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太多東西可以講了。 而且作為全球第一塊超材料,在“自然”、“科學”上搞連載都行。 而這些東西,一直壓著,并且處于保密狀態。 關洪安咽了口唾沫,說道:“老牟做的沒錯,這種技術捂一捂沒毛??!” 如此強大的性能,如此低廉的制備條件。 這不是能不能用于軍工的問題了! 這是造出來了肯定有能用的上的地方! 我戰斗機不能用,運輸機能不能?指揮機能不能? 導彈能不能?坦克能不能?心再大一點……艦船能不能? 關洪安最終決定,認真對待這次研討,轉頭看了一眼說道:“小王,你去做個申請……我們需要討論一些關鍵內容?!?/br> 然后關洪安一臉歉意的說道:“幾位稍等片刻,我們要申請一下,才能透露相關信息?!?/br> 國之重器,謹慎點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