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節
一般來說,尋找一個吸波率極高的材料并不難,比如自然界中就有很多,石墨就是其一,把石墨壓成一塊板,吸波率也會高得離譜。 但你不能用石墨板板打造戰斗機吧? 想要稱之為隱形涂層,尤其是戰斗機用的,吸波只是基本門檻,還需要考慮高溫耐性、超高速飛行磨損性、密度、還要和主體結構有良好的結合性,且不影響氣動布局。 貼膜也貼不到發動機里面去,外形設計也占據“隱身能力”中非常重要的比重,最后和“隱身涂層”綜合作用才能算切合實際。 戰斗機是軍工領域的皇冠,任何應用都是一個極度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講究一個“既要還要”。 但哪怕不是隱形涂層,一個全新的超材料結構,一個可塑性極強的成品膜,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牟仲義脫了外套,神情嚴肅了幾分,對周瑞說道:“小周,莫激動,莫激動,你給我指導一下,吳華民你記錄,我們做一套完整的檢測?!?/br> 周瑞心說我不激動……但我覺得您別激動過頭了。 吳華民正準備回頭拿電腦,還好他有隨身攜帶的習慣。 牟仲義卻叫住了他,沉聲道:“別用電腦,用手寫?!?/br> 吳華民:??? 轉而明白了老師的用意。 這張膜,真的這么厲害么? 第216章 打了小的來了老的?誰這么慘? 時間不知不覺進入了深夜,材料二樓的實驗室中,幾人依舊在忙碌。 周瑞和牟仲義cao作各種檢測,韓子茵和吳華民手寫記錄數據,一式兩份,確保無誤。 在這個過程中,周瑞也對這種“超材料”結構,有了更直觀的概念。 尤其是牟仲義作為吸波材料領域的專家,他的很多經驗和判斷,讓周瑞更加清楚了這張膜的意義。 吸波率極高只是其一。 真正牛逼的,在于“膜”這種可塑性極強的存在形式。 以及……雖然還無法逆向,但可以預見非常低廉的制作成本。 存在形式為“膜”,代表著它的應用領域會極為廣泛,可cao作性大大增加。 低廉的成本,則代表著更多東西。 牟仲義手有點抖,不知道是累的還是激動的。 “太神奇了……它的可塑性太強了?!?/br> 他終究是忍不住切下來了一內內大小的樣本,做成了玻片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了一番。 周瑞也體驗了一下老一輩科學工作者的基本功,老頭居然手繪了張結構圖,甚至沒用過一次橡皮…… “這確實是一種全新的超材料……不……甚至可能是全球唯一具有實際制備可能的超材料……哎呀……我還是積累不足啊,有點摸不準了……” 研究者隨著精力下降,對最新前沿冒出來的東西,也得通過刷論文來提升眼界,但這個領域實在太新了…… 他專攻研究工作的時候,吸波材料的主流方向還是鐵氧體 吳華民:“您這個高度,還摸不準???” 牟仲義瞪了他一眼:“我高個屁,我真要是高,應該在沈飛或者成飛,豈會在復大養老,全國那么多人,研究幾十年都沒研究明白,這里面的水深著呢?!?/br> 到現在為止,隱形戰機的概念面世都幾十年了,舉國上下多少人力物力投入,但依舊沒有一款屬于自己的隱形戰機,甚至曾經的雙極之一毛熊,在這個領域也沒有什么樹建。 這地球的藍天,只有美國的戰機可以肆意遨游,一家獨大。 全球所有國家,都被遠遠甩在身后。 對于國內所有這個領域的研究者而言,只有一個詞能夠形容。 那就是“代差”。 巨大的代差。 牟仲義看向周瑞,無論這個學生是在多么神奇的“巧合”下完成了這次奇跡,他都想對這個學生說一句謝謝。 這是一條全新的路徑,不單單是科研工作的路徑,更可能打開很多的局面。 吳華民道:“老師,咱們接下來怎么弄?要寫論文么?” 牟仲義瞥了他一眼:“寫論文和你有什么關系,這是小周獨立完成的實驗結果,你最多算是個通訊作者,也不對,你做通訊作者都不夠格,頂級期刊也未必會看你的面子,就認真審核一個本科生的論文……” 這無疑是份重磅級的研究成果,哪怕暫時無法逆推制備過程,也夠發表在頂級期刊上了。 只要有一個有分量的通訊作者背書,他相信這個發現將會讓很多人抖一抖。 而周瑞也會成為,一顆科研界的新星。 但要想發論文,就一定要披露一些數據,甚至展示超材料的部分結構…… 否則總不能空口無憑聲稱自己如何如何吧…… 看著吳華民和韓子茵手上的手寫記錄,牟仲義想起了以前參與成飛項目組時的回憶…… 那時哪怕一個螺絲釘的參數……都是機密中的機密……要寫進論文里的話,以后如果有機會用于“那個領域”,會不會被針對找到破解之法? 很多東西之所以無法破解,就在于敵人連是個什么原理都不清楚。 牟仲義對周瑞說道:“小周……你這個成果……你這個東西……你這個……” 周瑞微笑道:“牟教授,您直說就好?!?/br> 牟仲義咬牙道:“我是想說……你能不能先暫緩論文的發表,實在事關重大,萬一以后這項技術有機會應用在軍工領域,發到外網上的東西,可是就收不回來了?!?/br> “當然,我也不是一味的讓你忍耐,我們復大對于內部出現的科研成果,有一整套助推方案,到時候不但可以撥款經費建立新實驗室,甚至不影響你展開商業活動,科研成果的轉化一直是我們重點關注的,無論軍用的還是民用?!?/br> “你們這個實驗室的正負責人小于你知道吧,他就是和學校合資注冊了公司……用于科研成果轉化……” “也不對……這東西……哎呀我也說不清,我平時不負責這塊兒?!?/br> 見牟仲義有喋喋不休的傾向,周瑞直接打斷了他。 “牟教授你別激動,論文我還是要寫的,也是對相關工作的總結和歸納,最多就是不公開發表?!?/br> “不過您說的和學校合資注冊公司的事情,我很感興趣……能詳細說說么?” 頂級大學路子還是很寬的,學校層面看中的東西就和個人不同,這里面有的搞。 牟仲義拍著周瑞的手,這孩子深明大義?。骸拔叶叶?,學校不會虧待你的,組織也不會虧待你的,我馬上叫個能說得清楚,拿的了主意的老伙計來!” 周瑞看了看表……欲言又止。 這都12點大半夜了……還叫人??! 誰這么慘??? …… “放假第一天!大晚上都十二點了,你往哪里跑!” 黑暗中的趙院長渾身一抖,手機都差點哆嗦飛了。 “咳咳,老牟打電話,說有個重要發現,想讓我過去一趟……” 作為復大化學與材料學院的院長,一位院士,趙院長可謂是絕對的德高望重,徒子徒孫無數,遍布各行各業,走到哪里都有人鞍前馬后的,社會地位崇高。 屬于大牛中的大牛,大佬中的大佬。 簡稱“巨佬”。 但不代表在家里也能大小王通吃…… 老伴在臥室,未見其人只聞其聲,但聽得出情緒很不好。 “大半夜的什么重大發現,你不會和老牟要去喝老酒吧!你高血壓忘了么?” 趙院長無奈道:“哎呀!科研發現還要看時間的么?再說我都七十了,喝什么老酒?!?/br> “就去看看,看看就回來……真的!” 第217章 漫長的一夜與院士嗦面條 事情的發展,有點超乎周瑞的預料。 不但發展的高度超過周瑞的預料。 時間的跨度也遠遠超出。 凌晨一點,趙院長抵達戰場。 周瑞看了看表,又看了看雙目疲倦的韓子茵,心想今天怎么還沒完沒了了? 趙院長來了之后,看了一遍“電控吸波薄膜”的神奇效果,又翻看了許久手寫的檢測數據,越看眉頭皺的越深。 牟仲義的水平他是知道的,雖說這兩年重心不在科研攻堅上,但曾經也是參與過諸多涉密項目的能人,論文數不多,但人家是受保密影響。 而且趙院長自己也是專攻納米材料,和超材料領域相近,手上的東西看起來一點也不晦澀。 但越是如此,他就越驚訝。 一個全新的領域,一個全新的超材料結構,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 而最最離譜的是……居然有了一張成品?! 這什么概念? 要知道超材料現在還只是一個理論概念。 這相當于其他人還在研究“微波加熱”的原理是什么,你已經把微波爐造出來端上桌子了。 而且又便宜又好用。 趙院長深深的看了周瑞一眼,這個學生總是擅長搞大動靜啊。 上次救了40個人,獲得了見義勇為一等功,他就對這個學生印象深刻,這次更是動靜大的過分了。 牟仲義等趙院長看完,希冀的問道:“怎么說老趙,找你過來就是把把脈?!?/br>